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19:55:0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关雎    窈窕    好逑   
寤寐   荇菜   芼之   
2.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世界最美的书”。《关雎》传唱着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七月》记叙了人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蒹葭》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淡淡的凄婉之意……
B.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真正落实?
C.2011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对乳制品,粮油,酒类,饮料等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D.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在河之洲
洲:   
(2)窈窕淑女
窈窕:   
(3)君子好逑 逑:   
(4)左右流之 流:   
(5)寤寐求之
寤寐:   
(6)寤寐思服 服:   
(7)悠哉悠哉
悠:   
5.下列诗句各写的是什么?按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
A.雪 风 草 花影 雪 菊花 荷叶
B.雪 雨 草 花影 雪景 菊花 荷叶
C.梅花 雨 春风 日月 梨花 蝴蝶 水晶
D.梅花 雨 草 花影 雪景 菊花 荷叶
6.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共三章,每章的前二句是写景,点明季节;后六句是写寻找“伊人”。
B.全诗叙述了在一个初冬的早晨,苍苍的芦苇上白露凝霜,“我”寻找在水一方的“伊人”。
C.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所能到达的路曲折难行,伊人好像置身于洲岛之中,可望而不可及,可思而不可得,表现了寻求者怅惘失落之情。
D.全诗音节上回环往复。意境上创造出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朦胧美,有一唱三叹之韵。
7.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分别写出了芦苇不同的状态:苍苍、萋萋、繁密。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上。
8.填空。
(1)《诗经》是我国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   ”,分为   、   、   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   、   、   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   。诗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阅读理解
9.阅读《诗经 蒹葭》,完成下面各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诗中的哪些句子表明诗人的意中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10.拓展阅读
静女其姝
《诗经·国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
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11.阅读《静女》,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说怿女美
   通   ,释义   
②自牧归荑
   通   ,释义   
(2)《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静女”赠给“我”什么东西?“我”喜欢吗?为什么?
(4)诗中两个人物形象鲜明,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形象。
①女子:   
②男子:   
三、综合表达
12.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13.学习完本课后,你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解释: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2)《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3)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4)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jū;tiǎo;qiú;wù;xìng;mào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故答案为:jū;tiǎo; qiú; wù; xìng; mào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辨识汉字字形和字音的能力,解题时要多联系平时的积累,特别是易错字、同音字。
2.【答案】C
【考点】体味诗歌的遣词;蒹葭
【解析】【分析】“琴瑟友之”的“友”是意动用法,以……为友。故C错误。
【点评】对于词语的特殊用法要记忆积累。
3.【答案】A
【考点】句号;顿号;问号;关睢;蒹葭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能力。
A正确。
B项,句末的问号应该为句号。
C项,“乳制品”“粮油”“酒类”后面的逗号全都改为顿号。
D项,省略号可以表示一句话已经说完,句末的句号应删掉。
故答案为:A。
【点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4.【答案】(1)水中的陆地
(2)文静美好的样子
(3)配偶
(4)捞取
(5)日日夜夜
(6)思念
(7)忧思的样子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均为课文中出现的实词,在平时要强化识记。
故答案为:(1)水中的陆地;
(2)文静美好的样子;
(3)配偶;
(4)捞取;
(5)日日夜夜;
(6)思念;
(7)忧思的样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5.【答案】D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关睢;蒹葭
【解析】【分析】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写的是梅花。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写的是春雨。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出自唐朝未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写的是菊花。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出自郭震的《莲花》,写的是 荷叶。
读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6.【答案】B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蒹葭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人物情感的掌握情况,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理解体会。
选项B:应为: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7.【答案】B
【考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蒹葭
【解析】【分析】“白露为霜”的时间是清晨;“白露未已”的时间是太阳升起时。三个诗节的第二句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焦灼的心情。
【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8.【答案】(1)最早的一部诗歌;305;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考点】理解型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故答案为:(1)最早的一部诗歌;305;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文学常识特别是重点的作家作品,要准确识记,并能灵活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9.【答案】(1)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2)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气氛和色调。
(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蒹葭;描写
【解析】【分析】抓住题提示的信息,“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思只能远远看着却不能接近,根据这个意思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坻、址。
【点评】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0.【答案】(1)“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出来了,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静女”的爱慕之情。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句,是约会过程中最精彩动人的情节。一个“爱”字,用得极有神韵,写出了姑娘调皮逗乐的情景。她本来比小伙子来得早,但却躲藏在一边,偷偷地观察来赴约的小伙子有何表现;小伙子按时到达约会地点,迟迟看不见心上人,急得抓耳搔头,直在原处打转转儿。此时的心情可以想象,故答案为表现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进而体会到他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一个“说”(悦)字,内涵丰富,在热恋的情人看来,对方赠送的任何东西都是美的,所以“彤管”也远远超越了它自身固有的价值,颜色变得分外艳,光彩也分外暖人心,那么,“女美”两字也就一双关了。这完全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移情作用所致,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一片痴情。
故答案为:(1)“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静女”的爱慕之情。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生应在疏通诗词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析。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生应在疏通诗词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析。
11.【答案】(1)说;悦;喜爱;归;馈;赠送
(2)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
(3)红色的管箫。喜欢。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4)女子:天真、活泼、美丽和纯洁。;男子:忠厚、淳朴,对爱情真挚专一。
【考点】体味诗歌的意象;关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时要结合诗歌中情节的发展,还要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点评】分析时要结合诗歌中情节的发展,还要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12.【答案】《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考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关睢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抓住“写法”二字拟写答案,有人物有事件,重在叙事,而《蒹葭》叙事不明显。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从诗歌写景叙事入手。
13.【答案】(1)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示例]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文化特色
【解析】【分析】 (1)根据《诗经》名句的理解,再加上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很容易看出句中的成语,第一句是“兢兢业业”,现在用来指一个人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句中的成语是“孔武有力”,形容一个人非常威武有力。第三个句子演化成的成语为“投桃报李”,意思是你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你,后用来指二人之间的友好互往的关系。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的意思是无;“初”的意思是始;“鲜”的意思是少;“克”的意思是能。总结以来是说,做事、为人、做官、为政,没有不能好好开头的,却少见能有好好到头的。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善始容易、善终不易,虎头不难、蛇尾常见。
(3)根据句中的“孔明”二字,可知以其为名的是诸葛亮,他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不管是从语言上,还是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都对后代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①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成语的特点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诗经》名句的理解。解答时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平时识记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诗经》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的影响。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细致分析,重点把握即可。
14.【答案】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考点】体味诗歌的遣词;关睢
【解析】【分析】赏析词语要写出这个词语能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或效果。
【点评】古诗的语言精练,理解其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情感,要篇不离句,句不离字,分析字词的含义,抓住关键句子来体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关雎    窈窕    好逑   
寤寐   荇菜   芼之   
【答案】jū;tiǎo;qiú;wù;xìng;mào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故答案为:jū;tiǎo; qiú; wù; xìng; mào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辨识汉字字形和字音的能力,解题时要多联系平时的积累,特别是易错字、同音字。
2.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答案】C
【考点】体味诗歌的遣词;蒹葭
【解析】【分析】“琴瑟友之”的“友”是意动用法,以……为友。故C错误。
【点评】对于词语的特殊用法要记忆积累。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世界最美的书”。《关雎》传唱着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七月》记叙了人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蒹葭》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淡淡的凄婉之意……
B.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真正落实?
C.2011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对乳制品,粮油,酒类,饮料等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D.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答案】A
【考点】句号;顿号;问号;关睢;蒹葭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能力。
A正确。
B项,句末的问号应该为句号。
C项,“乳制品”“粮油”“酒类”后面的逗号全都改为顿号。
D项,省略号可以表示一句话已经说完,句末的句号应删掉。
故答案为:A。
【点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在河之洲
洲:   
(2)窈窕淑女
窈窕:   
(3)君子好逑 逑:   
(4)左右流之 流:   
(5)寤寐求之
寤寐:   
(6)寤寐思服 服:   
(7)悠哉悠哉
悠:   
【答案】(1)水中的陆地
(2)文静美好的样子
(3)配偶
(4)捞取
(5)日日夜夜
(6)思念
(7)忧思的样子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均为课文中出现的实词,在平时要强化识记。
故答案为:(1)水中的陆地;
(2)文静美好的样子;
(3)配偶;
(4)捞取;
(5)日日夜夜;
(6)思念;
(7)忧思的样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5.下列诗句各写的是什么?按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
A.雪 风 草 花影 雪 菊花 荷叶
B.雪 雨 草 花影 雪景 菊花 荷叶
C.梅花 雨 春风 日月 梨花 蝴蝶 水晶
D.梅花 雨 草 花影 雪景 菊花 荷叶
【答案】D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关睢;蒹葭
【解析】【分析】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写的是梅花。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写的是春雨。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出自唐朝未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写的是菊花。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出自郭震的《莲花》,写的是 荷叶。
读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6.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共三章,每章的前二句是写景,点明季节;后六句是写寻找“伊人”。
B.全诗叙述了在一个初冬的早晨,苍苍的芦苇上白露凝霜,“我”寻找在水一方的“伊人”。
C.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所能到达的路曲折难行,伊人好像置身于洲岛之中,可望而不可及,可思而不可得,表现了寻求者怅惘失落之情。
D.全诗音节上回环往复。意境上创造出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朦胧美,有一唱三叹之韵。
【答案】B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蒹葭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人物情感的掌握情况,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理解体会。
选项B:应为: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7.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分别写出了芦苇不同的状态:苍苍、萋萋、繁密。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上。
【答案】B
【考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蒹葭
【解析】【分析】“白露为霜”的时间是清晨;“白露未已”的时间是太阳升起时。三个诗节的第二句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焦灼的心情。
【点评】此题概括题要看清答题要求,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8.填空。
(1)《诗经》是我国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也称“   ”,分为   、   、   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   、   、   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   。诗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答案】(1)最早的一部诗歌;305;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考点】理解型默写;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故答案为:(1)最早的一部诗歌;305;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文学常识特别是重点的作家作品,要准确识记,并能灵活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二、阅读理解
9.阅读《诗经 蒹葭》,完成下面各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诗中的哪些句子表明诗人的意中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答案】(1)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2)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气氛和色调。
(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蒹葭;描写
【解析】【分析】抓住题提示的信息,“可望而不可即”的意思只能远远看着却不能接近,根据这个意思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坻、址。
【点评】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0.拓展阅读
静女其姝
《诗经·国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
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答案】(1)“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出来了,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静女”的爱慕之情。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句,是约会过程中最精彩动人的情节。一个“爱”字,用得极有神韵,写出了姑娘调皮逗乐的情景。她本来比小伙子来得早,但却躲藏在一边,偷偷地观察来赴约的小伙子有何表现;小伙子按时到达约会地点,迟迟看不见心上人,急得抓耳搔头,直在原处打转转儿。此时的心情可以想象,故答案为表现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进而体会到他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一个“说”(悦)字,内涵丰富,在热恋的情人看来,对方赠送的任何东西都是美的,所以“彤管”也远远超越了它自身固有的价值,颜色变得分外艳,光彩也分外暖人心,那么,“女美”两字也就一双关了。这完全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移情作用所致,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一片痴情。
故答案为:(1)“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静女”的爱慕之情。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生应在疏通诗词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析。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生应在疏通诗词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析。
11.阅读《静女》,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说怿女美
   通   ,释义   
②自牧归荑
   通   ,释义   
(2)《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静女”赠给“我”什么东西?“我”喜欢吗?为什么?
(4)诗中两个人物形象鲜明,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形象。
①女子:   
②男子:   
【答案】(1)说;悦;喜爱;归;馈;赠送
(2)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
(3)红色的管箫。喜欢。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4)女子:天真、活泼、美丽和纯洁。;男子:忠厚、淳朴,对爱情真挚专一。
【考点】体味诗歌的意象;关睢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时要结合诗歌中情节的发展,还要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点评】分析时要结合诗歌中情节的发展,还要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三、综合表达
12.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案】《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考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关睢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抓住“写法”二字拟写答案,有人物有事件,重在叙事,而《蒹葭》叙事不明显。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从诗歌写景叙事入手。
13.学习完本课后,你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解释: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2)《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为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3)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4)通过这次阅读《诗经》的活动,你感受到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示例]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文化特色
【解析】【分析】 (1)根据《诗经》名句的理解,再加上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很容易看出句中的成语,第一句是“兢兢业业”,现在用来指一个人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句中的成语是“孔武有力”,形容一个人非常威武有力。第三个句子演化成的成语为“投桃报李”,意思是你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你,后用来指二人之间的友好互往的关系。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的意思是无;“初”的意思是始;“鲜”的意思是少;“克”的意思是能。总结以来是说,做事、为人、做官、为政,没有不能好好开头的,却少见能有好好到头的。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善始容易、善终不易,虎头不难、蛇尾常见。
(3)根据句中的“孔明”二字,可知以其为名的是诸葛亮,他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不管是从语言上,还是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都对后代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①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4)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成语的特点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诗经》名句的理解。解答时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平时识记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诗经》这部诗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的影响。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细致分析,重点把握即可。
14.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答案】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考点】体味诗歌的遣词;关睢
【解析】【分析】赏析词语要写出这个词语能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或效果。
【点评】古诗的语言精练,理解其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情感,要篇不离句,句不离字,分析字词的含义,抓住关键句子来体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