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28 16:30:11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德国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种锡和硫磺的化合物,能够将红外线转变成为可见光线。该化合物中含有S2-等微粒,已知S的原子序数为16,由此可获得的信息是(  )
A.S2-是一种原子 B.1个S原子共含有32个质子
C.S原子一定含有16个中子 D.1个S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周边数字的意义,以及质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S2- 表示的是硫离子,故错误;
B.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1个S原子共含有16个质子,故错误;
C.S原子一定含有16个质子,不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不能确定,故错误;
D. S2- 表示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正确;
故选D。
2.(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发生的雷电固氮反应如下:①N2+O2=闪电=2NO2=2NO2,③3NO2+H2O=2HNO3+N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NO气体由一个N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B.HNO3属于酸
C.这些化合物中N元素化合价最高为+4价
D.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气体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叫做酸;
各种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计算;
反应③不是两种物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
【解答】A.气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NO气体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叫做酸,硝酸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故B正确;
C.氮气中氮元素显0,二氧化氮中氮显+2,二氧化氮中氮显+4,硝酸中氮显+5,所以这些化合物中N元素化合价最高为+5价,故C不正确;
D.反应③不是两种物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3.(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表示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则表中选项与图所示关系不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B 纲 科 属 种
C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脑神经 神经元
D 泌尿系统 肾脏 肾单位 肾小囊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此题为基础题,可以从分类单位的大小、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神经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等方面来分析,理解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
【解答】A.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B不符合题意;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C符合题意;
D.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0·杭州模拟)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过多
B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C 向光性 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D 呆小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激素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解答】A、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故A错误;
B、体温恒定是因为在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下,达到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故B正确;
C、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受到光照的影响,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多,植物生长速度快导致的;故C错误;
D、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
A.教室日光灯正常发光使的电流约为5A
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
C.九年级科学书的重力约为3N
D.中学生1秒钟的心跳约为70次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估测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家庭电路为220V,日光灯功率为40W左右,根据功率计算可知,日光灯电流为0.2A左右, A错误。
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23℃,而不是37℃,B错误。
C.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300g, 合0.3kg,重力为 G=mg=0.3kgx10N/kg=3N,C正确。
D.中学生1分钟的心跳约为70次,D错误。
故选C。
6.(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前几天,杭州进行了一次捉天牛活动,大家可能不一定认识天牛,天牛其实就是一种昆虫如下图所示,天牛喜欢吃各种植物,比如桃花,樱花,海棠等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颗桃树上的所有天牛是一个群落
B.天牛属于爬行类动物
C.天牛的细胞和桃树的细胞,主要区别是天牛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
D.天牛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内受精
【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A.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故A错误;
B.天牛的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故B错误;
C.天牛属于节肢动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故C错误;
D.天牛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故D正确。
故选D
7.(2016九下·滨江竞赛)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突破了“人体干细胞都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的认识,这一技术的应用将能避免异体器官移植中产生的排异反应。下列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项研究成果为治疗疾病找到了新的方法
B.这两位科学家的新的发现,说明科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
C.重新编程后的未成熟细胞与编程前的成熟细胞具有相同的功能
D.重新编程后的未成熟细胞可以再分裂、生长、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解答】A、这项研究成果为治疗疾病找到了新的方法,说法正确;
B、这两位科学家的新的发现,说明科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说法正确;
C、重新编程后的未成熟细胞具有再分裂、生长、分化的功能,而编程前的成熟细胞没有分裂、生长、分化的功能,说法错误;
D、重新编程后的未成熟细胞可以再分裂、生长、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0·杭州模拟)人类的健康一直受到某些微生物的威胁,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是一种特定的抗原
B.艾滋病的患者、SARS病毒携带者属于该病的传染源
C.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抗体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解答】A、寨卡病毒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抗原;故A正确;
B、病人都是对应疾病的传染源;故B正确;
C、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正确;
D、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2019年杭州市中考时间确定为6月15、16日2天,那么这两天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中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
A. a→b B.b→c C.c→d D.d→a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图中a是夏至日,b是秋分日,c是冬至日,d是春分日。对于北半球来说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应该是太阳的直射点北移,冬至日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春分日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
【解答】6月15、16日2天,应该是春分日过后到夏至日之间。对于北半球来说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应该是太阳的直射点北移,春分日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应该是春分日过后到夏至日之间,即由d向a运行。故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10.(2018·富阳模拟)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
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
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置换反应中的先后顺序。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解答】A选项中,锌有剩余,则铜、铁肯定置换完全,加上剩余的锌,那么固体中三中物质都有。A错误
B选项中,锌有剩余,铜、铁置换完全,溶液中不会有FeCl2和CuCl2。 B错误
C选项中,锌无剩余,锌首先置换的是铜元素,其次置换铁元素。若铜元素没有置换完全,不会有铁元素。C错误。
D选项中,锌无剩余,存在刚好置换完铜元素和铁元素的情况,那么溶液中只含有ZnCl2, 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点了一款神奇的甜品,周围冒着白汽,询问后得知,原来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
(2)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
(3)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2.(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C.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灾害和意外发生时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 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故A正确;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丙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故B正确;
C.泥石流发生时,不能横跨泥石流,也不能向上游和下游跑,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故C错误;
D.发现煤气中毒,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中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故D正确;
故选C。
13.(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KNO3和Na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60℃时, KNO3溶液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C.在20℃时,将19gNaCl或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均能得到饱和溶液
D.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大量氯化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解答】A.60℃时, 饱和状态下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饱和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饱和状态则无法比较,故错误;
B.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15.8g硝酸钾就能达到饱和状态,故C正确;
D.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所以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大量氯化钠晶体,可采取蒸发溶剂结晶法,故错误。
故选C。
14.(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一个重为10N的半球体,沿竖直方向被切成质量相等的A、B两部分。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紧贴墙壁保持静止状态,如图,A、B所受力的情况为(  )
A.A,B之间没有压力
B.A,B之间没有摩擦力
C.A受到B给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顿
D.A受到墙壁给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顿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二力平衡是指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也就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解答】以B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因为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B的重力与A给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上,并且摩擦力等于重力,即5N。
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会对A产生摩擦力的作用,根据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得B对A的摩擦力大小等于5N,方向竖直向下。ABC不符合题意。
把半球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墙壁之间的摩擦为10N,D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济南亮相,其路面下装有感应装置,电动汽车可在路上边跑边发电,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类似于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解答】A.如图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
B.如图为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
C.如图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如图为验证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装置。
故选B。
16.(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与相关的科学解释相对应的是(  )
选项 “禁忌” 原理解释
A 用锡壶装醋酸 活动性顺序:SnB 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 电火花会点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C 用稀HCl除铁锈时,浸泡太久 6HCl+2Fe = 2FeCl+3H↑
D 浓硫酸洒在手上,直接用水冲洗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金属活动性:钾钡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钴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该金属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
2.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洒在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A.不能用锡壶装醋酸,是因为活动性顺序:Sn>H,锡能与醋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检查,是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电火花会点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稀HCl除铁锈时,不能浸泡太久,是因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洒在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是因为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7.(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乒乓球静止在两头开口盛有水的矿泉水瓶下端,当用手掌按住瓶口后,球上升并漂浮在水面上,整个过程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矿泉水瓶下端的乒乓球受到浮力
B.静止在矿泉水瓶下端的乒乓球所受重力等于浮力
C.乒乓球上升至露出水面前,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乒乓球上升至露出水面前,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液体压强,简称液压,是指在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中,由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形成的压强。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计算。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解答】静止在矿泉水瓶下端的乒乓球受重力,不受浮力,所以AB不符合题意;
当用手掌按住瓶口后,球上升并漂浮在水面上,整个过程球加速上升,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C错误;
乒乓球上升至露出水面前,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D正确。
故选D。
18.(2017·浙江模拟)如图所示,同一潜水艇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F1,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1,潜入水中时受到浮力为F2,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答案】A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定律F
浮=ρ海水V排g,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压强由公式
p=ρgh可知,与深度有关。
【解答】由于潜艇在海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所处深度
h变小,排开海水的体积
V排不变,所以由F
浮=ρ海水V排g和
p=ρgh可知,潜艇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即
F1=F2;艇受到海水的压强减小,即
p1>p2.故选
A
19.(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往200g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B.该200g溶液中的CuCl2质量分数为6.75%
C.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D.D点对应纵坐标为6.4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图像可知,在A点以前发生反应: 2FeCl3+Fe=3FeCl2 ,到A点氯化铁反应完全,A点到B点发生反应: CuCl2+Fe=FeCl2+Cu ,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到B点氯化铜反应完全,B点到C点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加入铁的质量与之前生成铜的质量之和。
【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DE两点间剩余固体为铁和铜,故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铜里的铜元素全部来自于氯化铜,设反应前氯化铜的质量为x,解得X=13.5g,反应前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该200g溶液中的CuCl2质量分数为6.75%,正确。
C.B点氯化铜反应完全,溶液中没有铜离子,溶液的颜色不为蓝色,故错误。
D.D点的纵坐标为12.0-(16.8-11.2)=6.4,D点对应纵坐标为6.4,正确。
故选C。
20.(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科学研究中常用到的“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C.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D.探究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压、电阻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科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1.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即:要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并且适合实验的进行。改变自变量,研究因变量的变化。
2.实验的样本的数量不能太少或者实验几次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
3.实验变量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实验变量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
4.有时某些变量无法直接测量,用能测量的量来代替。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解答】A.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多次改变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得到正确、客观的结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没有应用控制变量法.符合题意;
B.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系.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必须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另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C.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必须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另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D.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电阻都有关系.在探究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另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本大题共26分)
21.(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
(1)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①过程后,血液中   含量增加;
(2)④过程后,血液变为   血,这些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   (填结构名称);
(3)若小金血液中红细胞上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凝集,则他的血型是   。
【答案】(1)氧气
(2)静脉;右心房
(3)B型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动脉血含氧量高,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低,颜色比较浅。
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①、③表示氧气,②、④表示二氧化碳。
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1)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①过程后,血液中氧气 含量增加;
(2)④过程后,血液变为静脉血,这些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3)若小金血液中红细胞上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凝集,则他的血型是B型。
22.(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   (选填“1”或“2”或“3”),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   ;
(2)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   决定的。
【答案】(1)1;有机物(氨基酸等有机物)
(2)猕猴
(3)基因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如图)。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分析题中信息可知,与大猩猩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大猩猩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解答】(1)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是模拟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吗 米勒做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构成生命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因此,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1,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
(2)通过题干数据的比较可知:大猩猩与猕猴有1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鸡有12个不同,与金枪鱼有20个不同,基于这些数据分析,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猕猴。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
23.(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1)生成物氯化钠的所带电荷情况是   (选填“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或“呈电中性”);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与金属钠能在氧气中燃烧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呈电中性
(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氯气也能支持燃烧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
2.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解答】(1)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
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氯化钠不显电性。生成物氯化钠的所带电荷情况是呈电中性。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与金属钠能在氧气中燃烧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氯气也能支持燃烧。
24.(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硫酸铜晶体常用作杀菌剂,某工厂设计了2种由铜单质生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从环保角度考虑途径II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答案】(1)CuO+H2SO4(稀)=CuSO4+ 2H2O
(2)后面增加尾气收集装置,防止污染大气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由废铜料(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可知,为了除去废铜料中的铁,加入足量的试剂X是稀硫酸,得到的混合物是铜、硫酸亚铁和剩余的硫酸,应通过过滤得到单质的铜,途径Ⅰ是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固体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途径Ⅱ是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解答】(1)③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稀)=CuSO4+ 2H2O
(2)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产生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从环保角度考虑途径II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是 后面增加尾气收集装置,防止污染大气。
2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同学要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查阅资料后发现:在一定拉力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他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弹簧受到拉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如图。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选填“甲”或“乙”),据图可得甲弹簧受到的拉力F与其伸长量 x的比值是   。
【答案】乙;3N/cm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一定拉力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再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解答】由图像可知:受力一样大,乙伸长的长,所以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乙。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受6N的拉力时伸长量是2cm,所以拉力F与其伸长量Ax的比值是3N/cm
26.(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某次台风把杭州某中学的一棵长5米的小树(假设树的重心在树干上,且离树顶2米)吹倒了,与地面的夹角为45°,需两名教师把它扶起,教师想到了如图的方案,两人分别水平拉绳子的一端,绳子在树干上的作用点离树顶3米。
(1)若树重为5000N,则每一位教师的拉力大小为   牛。
(2)若要使拉力减小,绳子在树干上的作用点应   。
(3)如图所示,请写出更省力的方案。   。
【答案】(1)3750
(2)靠近树顶(或远离树根)
(3)将绳子的一端绑在左边大树上,两位教师共同拉另一端绳子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从题目中抽象出杠杆的五要素,再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结合题意来解题,进行解答。
【解答】(1)若树重为5000N,则每一位教师的拉力大小为:
F合=7500N,故每一位教师的拉力大小为 3750N 。
(2)若要使拉力减小,则要增加动力臂,绳子在树干上的作用点应靠近树顶(或远离树根)。
(3)如图所示,右边的树其实就是一个动滑轮,更省力的方案:将绳子的一端绑在左边大树上,两位教师共同拉另一端绳子。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探究,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三个装置均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实验时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其中5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满足本实验使用。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
请你推测,变蓝的叶片来自于装置   (选填“甲”或“乙”或“丙”);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毫升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②   ;
③2小时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答案】(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重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重要条件是光照。
(2)乙
(3)实验样本太少或实验次数太少
(4)将2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绿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解答时结合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
(2)分析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乙与丙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
【解答】(1)图中甲与乙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甲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因此甲与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丙装置处于黑暗环境中,乙装置置于光下,其它条件相同,因此乙与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由于甲装置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丙叶片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不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变蓝。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实验次数太少或实验样本数量太少,易出现偶然性,增大误差。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毫升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②将乙和丙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光照2小时(因为光照能够促进蒸腾作用,使效果明显);③2小时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28.(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学习了胆矾后,又从网上收集到一些“矾类”物质的化学式,明矾[KAl(SO4)2 12H2O]、皓矾(ZnSO4· 7H2O)、绿矾(FeSO4·xH2O)等。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小徐为了测试绿矾(Fe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如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实验操作及数据如表:
步骤 操作 质量/g m1
1 称量石英玻璃管A(带止水夹K和K) /
2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A中,将无水硫酸铜装入B m2
3 再次称量A /
4 打开K1和K2,先缓缓通入N,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关闭K1和K2,称量A m3
5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
6 直至A质量不变 m4
(1)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   ;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
【答案】(1)B装置变蓝或m2>m3
(2)除尽管内的氧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76(m2-m4)/9(m4-m1)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结合化学知识: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 绿矾(FeSO4·xH2O) 加热分解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水, 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m2>m3, 或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排尽管内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m4为 FeSO4 和装置的质量,则 FeSO4质量=m4-m1,水质量=m2-m3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29.(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为了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金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他取三种金属各m 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实验记录如图乙。
(1)A装置的名称是   ;
(2)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   (写出其中一个);
(3)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应该___________(选填“A”或“B”);
A.从刚开始产生气体时收集
B.从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开始收集
(4)根据图乙,小金得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为a>b>c,他的依据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金属的颗粒大小或金属表面积大小、硫酸浓度
(3)A
(4)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体积a>b>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若金属过于活泼,则会直接与水反应,并不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反应);
2.理论上讲,金属活动性表中铁及排在其前的金属均可置换出纯水中的氢。
【解答】(1)A装置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稀硫酸的浓度,或金属颗粒大小,或金属表面积大小;
(3)因为要测定金属产生氢气的快慢,因此应该是收集金属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因为两者装置中都有空气,因此可以不考虑装置中空气的影响,故是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就要收集。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多,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少,则金属活动性a>b>c;
30.(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想探究导体长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现有器材:导线若干、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6根、欧姆表(欧姆表是直接测量电阻值的仪表,内部由电源U、灵敏电流表G、滑动变阻器R0串联而成),内部结构如图:
(1)请帮小金画出实验电路图;
(2)如表是小金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答题纸的坐标系中画出电阻随长度变化的图像;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L/m 0.2 0.4 0.6 0.8 1.0 1.2
R/Ω 0.4 0.8 1.2 1.6 2.0 2.4
(3)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
(2)
(3)其他条件一定时,导体电阻大小与其长度成正比。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四个:材料、导体长度、导体横截面积、温度。
本题实验探究导体长度的影响,结合控制变量法以及题目进行分析。
【解答】(1)完整画出实验电路图
(2)电阻随长度变化的图像
(3) 实验使用相同材料的合金丝,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由实验数据及图像可知同种材料的导体,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大小和长度成正比。
31.(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小金进行了实验。
(1)小金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以便观察到其后方的蜡烛,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等;
(2)小金按甲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小金做了三次实验,获得物与像的位置关系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处理是   ,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答案】(1)玻璃板
(2)不变
(3)连接物点和对应的像点,并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使用对折的方法看物点和像点是否重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解答】】(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故小金按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同时像也向平面镜靠近,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3)小金做了三次实验,获得物与像的位置关系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处理是 连接物点和对应的像点,并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使用对折的方法看物点和像点是否重合,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32.(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馒头碎屑 滴加液体 实验温度 加入碘液
1 适量碎屑 2毫升清水、1毫升清水 37℃
 
2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清水 37℃
 
3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5%盐酸 37℃
 
4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5%NaOH溶液 37℃
 
5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清水 0℃
 
6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清水 100℃
 
(1)1号试管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
(2)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用是否有影响?”,应选用   号试管。
(3)若选用2、3、4号试管进行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   ?
(4)实验2分钟后将2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是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对照
(2)2、5、6
(3)pH值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用是否有影响?
(4)实验时间不足(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摄氏度,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1号试管在此实验中起 对照作用。
(2)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用是否有影响?”,应选用 2、5、6号试管。
(3)若选用2、3、4号试管进行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pH值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用是否有影响?
(4)实验2分钟后将2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是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0分)
33.(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对玩具汽车的电动机很感兴趣,他拆下电动机接在6伏的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发现电动机没有转动,电流表的读数为3安,检查发现电动机被卡住了,排除故障后,电动机正常工作,电流表示数变为0.3安,请帮小金计算:
(1)这台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2)正常转动时电动机的机械功率。
【答案】(1)解:这台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2Ω
(2)解:正常转动时电动机的机械功率P机=P总-P=UI-I2R=6V×0.3A-(0.3A×0.3A)×2Ω=1.62W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公式分析解答。
34.(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有一斜面高2.3米,质量为1千克铁球从斜面的A点下滑,经B点再撞击到水平面上C点的金属块。假设撞击时铁球的机械能有20%转化成内能,并全部被铁球吸收,(c铁=0.46×103焦耳/(千克 ℃),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铁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所做功的大小;
(2)铁球升高的温度;
(3)换用2千克的铁球重复上述实验,请比较两个铁球分别从B点到撞击C点金属块前所用时间的长短,并说明理由(势能表达式:E势=mgh,动能表达式:E动=12mv2)。
【答案】(1)解:铁球的重力:G=mg=1kg×10N/kg=10N,铁球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Gh=10N×2.3m=23J
(2)解:由于铁球从斜面顶端无摩擦下滑,所以该过程中铁球的机械能没有损失,则撞击时铁球的机械能等于最初的重力势能,即W机=W=23J,根据题意和Q=cm△t可得,铁球升高的温度:Δt=Qc铁=20%×W机c铁m=20%×2.3J0.46×103J(kg ℃)×1kg=0.01℃
(3)解:设小球滑到底部的速度为v,根据能量守恒:mgh=1/2mv2,V=2gh √小球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t=s/v,所以t相同。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功的计算:W=FS,热量的计算 Q=cm△t ,进行分析解答。
3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钱塘江水位自动报警装置示意图,A为球形浮子,B装置(T形)可以上下移动,C为外壳固定不动。
(1)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电路接通。此时工作电路   亮(选填“红灯”或“绿灯”或“同时”),警示水位过高;
(2)A和B的总质量为0.6千克,当水位上涨,使浮子A浸入水中体积达到一半时该装置报警,若要保证报警器能正常工作,不计摩擦,则浮子A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红灯
(2)解: 由题意可知,报警时AB受力平衡
浮子A浸入水中体积达到一半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得,F浮=G总=ρ液gV排 =ρ水gV
V排=
则浮子A的体积为 1.2×10-3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电磁继电器: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电路接通,此时电磁铁左边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红灯亮。反之,绿灯亮。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
【解答】(1)读图可知,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电路接通,此时电磁铁左边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红灯亮。
36.(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利用化学反应及一系列处理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如某工厂废气中的SO2,可用以下方式处理:
方式一:2SO2+O2+2CaO=2CaSO4 方式二:2SO2+O2+2Ca(OH)2=2CaSO4+2H2O
已知CaO的价格为690元/吨,Ca(OH)2的价格为750元/吨,试计算:
(1)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   (选填“方式一”或“方式二”)处理SO2的方法较经济;
(2)若用方式一处理3.2吨SO2,刚好用去3吨一定含量的CaO,求样品中CaO的百分含量(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方法一
(2)解:设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a%
2SO2+O2+ 2CaO=2CaSO4
128 112
3.2 3a%
a=93.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求出所需质量,再求总价,分析二种方法的经济效益,结合题意进行解答。
【解答】(1)若用方式一处理12.8tSO 2, 设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x
2SO2+O2+2CaO=2CaSO4
128 112
12.8t x
x=11.2t,
11.2t的氧化钙需要的资金为:11.2tx690元/吨=7728元;
若用方式二处理12.8tSO2, 设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2SO2+O2+2Ca(OH)2=2CaSO4+2H2O
128 148
y=14.8t,
14.8t的氢氧化钙需要的资金为:14.8tx750元/吨=11100元,
故方式一处理SO2,的方法较经济;
37.(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 2019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制造领域迈出关键步伐。如图为C919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两图缩放比例相同),回答问题:
(1)C919航行时,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与右上动物飞行原理最接近的是   (填序号)。
(2)C919可谓内外兼修,在飞机的机体主结构上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和钛合金材料,合金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合金比纯金属具有的优势有   (写出一点);
(3)在飞机的发动机上采用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促进航空煤油的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   。
【答案】(1)①
(2)混合物;硬度大(抗氧化性好,防腐蚀性强)
(3)高密度空气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多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
【解答】(1)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与鹰的飞翔原理最接近,都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因此是①;
(2)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合金比纯金属具有的优势有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熔点低等;
(3) 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高密度空气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多。
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德国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种锡和硫磺的化合物,能够将红外线转变成为可见光线。该化合物中含有S2-等微粒,已知S的原子序数为16,由此可获得的信息是(  )
A.S2-是一种原子 B.1个S原子共含有32个质子
C.S原子一定含有16个中子 D.1个S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发生的雷电固氮反应如下:①N2+O2=闪电=2NO2=2NO2,③3NO2+H2O=2HNO3+N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NO气体由一个N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B.HNO3属于酸
C.这些化合物中N元素化合价最高为+4价
D.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
3.(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表示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则表中选项与图所示关系不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B 纲 科 属 种
C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脑神经 神经元
D 泌尿系统 肾脏 肾单位 肾小囊
A.A B.B C.C D.D
4.(2020·杭州模拟)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过多
B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C 向光性 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D 呆小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A.A B.B C.C D.D
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
A.教室日光灯正常发光使的电流约为5A
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
C.九年级科学书的重力约为3N
D.中学生1秒钟的心跳约为70次
6.(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前几天,杭州进行了一次捉天牛活动,大家可能不一定认识天牛,天牛其实就是一种昆虫如下图所示,天牛喜欢吃各种植物,比如桃花,樱花,海棠等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颗桃树上的所有天牛是一个群落
B.天牛属于爬行类动物
C.天牛的细胞和桃树的细胞,主要区别是天牛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
D.天牛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内受精
7.(2016九下·滨江竞赛)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突破了“人体干细胞都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的认识,这一技术的应用将能避免异体器官移植中产生的排异反应。下列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项研究成果为治疗疾病找到了新的方法
B.这两位科学家的新的发现,说明科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
C.重新编程后的未成熟细胞与编程前的成熟细胞具有相同的功能
D.重新编程后的未成熟细胞可以再分裂、生长、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8.(2020·杭州模拟)人类的健康一直受到某些微生物的威胁,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是一种特定的抗原
B.艾滋病的患者、SARS病毒携带者属于该病的传染源
C.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抗体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9.(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2019年杭州市中考时间确定为6月15、16日2天,那么这两天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中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
A. a→b B.b→c C.c→d D.d→a
10.(2018·富阳模拟)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
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
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11.(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点了一款神奇的甜品,周围冒着白汽,询问后得知,原来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
12.(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C.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13.(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KNO3和Na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60℃时, KNO3溶液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C.在20℃时,将19gNaCl或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均能得到饱和溶液
D.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大量氯化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14.(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一个重为10N的半球体,沿竖直方向被切成质量相等的A、B两部分。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紧贴墙壁保持静止状态,如图,A、B所受力的情况为(  )
A.A,B之间没有压力
B.A,B之间没有摩擦力
C.A受到B给它竖直向下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顿
D.A受到墙壁给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顿
1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济南亮相,其路面下装有感应装置,电动汽车可在路上边跑边发电,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同的是(  )
A. B.
C. D.
16.(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与相关的科学解释相对应的是(  )
选项 “禁忌” 原理解释
A 用锡壶装醋酸 活动性顺序:SnB 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 电火花会点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C 用稀HCl除铁锈时,浸泡太久 6HCl+2Fe = 2FeCl+3H↑
D 浓硫酸洒在手上,直接用水冲洗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A.A B.B C.C D.D
17.(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乒乓球静止在两头开口盛有水的矿泉水瓶下端,当用手掌按住瓶口后,球上升并漂浮在水面上,整个过程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矿泉水瓶下端的乒乓球受到浮力
B.静止在矿泉水瓶下端的乒乓球所受重力等于浮力
C.乒乓球上升至露出水面前,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乒乓球上升至露出水面前,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
18.(2017·浙江模拟)如图所示,同一潜水艇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F1,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1,潜入水中时受到浮力为F2,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19.(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往200g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B.该200g溶液中的CuCl2质量分数为6.75%
C.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D.D点对应纵坐标为6.4
20.(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科学研究中常用到的“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C.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D.探究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填空(本大题共26分)
21.(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
(1)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①过程后,血液中   含量增加;
(2)④过程后,血液变为   血,这些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   (填结构名称);
(3)若小金血液中红细胞上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凝集,则他的血型是   。
22.(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   (选填“1”或“2”或“3”),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   ;
(2)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   决定的。
23.(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1)生成物氯化钠的所带电荷情况是   (选填“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或“呈电中性”);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与金属钠能在氧气中燃烧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24.(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硫酸铜晶体常用作杀菌剂,某工厂设计了2种由铜单质生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从环保角度考虑途径II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2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同学要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查阅资料后发现:在一定拉力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他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弹簧受到拉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如图。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选填“甲”或“乙”),据图可得甲弹簧受到的拉力F与其伸长量 x的比值是   。
26.(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某次台风把杭州某中学的一棵长5米的小树(假设树的重心在树干上,且离树顶2米)吹倒了,与地面的夹角为45°,需两名教师把它扶起,教师想到了如图的方案,两人分别水平拉绳子的一端,绳子在树干上的作用点离树顶3米。
(1)若树重为5000N,则每一位教师的拉力大小为   牛。
(2)若要使拉力减小,绳子在树干上的作用点应   。
(3)如图所示,请写出更省力的方案。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探究,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三个装置均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实验时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其中5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满足本实验使用。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
请你推测,变蓝的叶片来自于装置   (选填“甲”或“乙”或“丙”);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毫升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②   ;
③2小时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28.(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学习了胆矾后,又从网上收集到一些“矾类”物质的化学式,明矾[KAl(SO4)2 12H2O]、皓矾(ZnSO4· 7H2O)、绿矾(FeSO4·xH2O)等。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小徐为了测试绿矾(Fe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如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实验操作及数据如表:
步骤 操作 质量/g m1
1 称量石英玻璃管A(带止水夹K和K) /
2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A中,将无水硫酸铜装入B m2
3 再次称量A /
4 打开K1和K2,先缓缓通入N,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关闭K1和K2,称量A m3
5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
6 直至A质量不变 m4
(1)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   ;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
29.(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为了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金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他取三种金属各m 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实验记录如图乙。
(1)A装置的名称是   ;
(2)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   (写出其中一个);
(3)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应该___________(选填“A”或“B”);
A.从刚开始产生气体时收集
B.从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开始收集
(4)根据图乙,小金得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为a>b>c,他的依据是   。
30.(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想探究导体长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现有器材:导线若干、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6根、欧姆表(欧姆表是直接测量电阻值的仪表,内部由电源U、灵敏电流表G、滑动变阻器R0串联而成),内部结构如图:
(1)请帮小金画出实验电路图;
(2)如表是小金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答题纸的坐标系中画出电阻随长度变化的图像;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L/m 0.2 0.4 0.6 0.8 1.0 1.2
R/Ω 0.4 0.8 1.2 1.6 2.0 2.4
(3)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1.(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小金进行了实验。
(1)小金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以便观察到其后方的蜡烛,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等;
(2)小金按甲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小金做了三次实验,获得物与像的位置关系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处理是   ,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32.(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馒头碎屑 滴加液体 实验温度 加入碘液
1 适量碎屑 2毫升清水、1毫升清水 37℃
 
2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清水 37℃
 
3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5%盐酸 37℃
 
4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5%NaOH溶液 37℃
 
5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清水 0℃
 
6 适量碎屑 2毫升唾液、1毫升清水 100℃
 
(1)1号试管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
(2)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用是否有影响?”,应选用   号试管。
(3)若选用2、3、4号试管进行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   ?
(4)实验2分钟后将2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是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0分)
33.(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对玩具汽车的电动机很感兴趣,他拆下电动机接在6伏的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发现电动机没有转动,电流表的读数为3安,检查发现电动机被卡住了,排除故障后,电动机正常工作,电流表示数变为0.3安,请帮小金计算:
(1)这台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2)正常转动时电动机的机械功率。
34.(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有一斜面高2.3米,质量为1千克铁球从斜面的A点下滑,经B点再撞击到水平面上C点的金属块。假设撞击时铁球的机械能有20%转化成内能,并全部被铁球吸收,(c铁=0.46×103焦耳/(千克 ℃),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铁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所做功的大小;
(2)铁球升高的温度;
(3)换用2千克的铁球重复上述实验,请比较两个铁球分别从B点到撞击C点金属块前所用时间的长短,并说明理由(势能表达式:E势=mgh,动能表达式:E动=12mv2)。
35.(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钱塘江水位自动报警装置示意图,A为球形浮子,B装置(T形)可以上下移动,C为外壳固定不动。
(1)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电路接通。此时工作电路   亮(选填“红灯”或“绿灯”或“同时”),警示水位过高;
(2)A和B的总质量为0.6千克,当水位上涨,使浮子A浸入水中体积达到一半时该装置报警,若要保证报警器能正常工作,不计摩擦,则浮子A的体积为多少?
36.(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利用化学反应及一系列处理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如某工厂废气中的SO2,可用以下方式处理:
方式一:2SO2+O2+2CaO=2CaSO4 方式二:2SO2+O2+2Ca(OH)2=2CaSO4+2H2O
已知CaO的价格为690元/吨,Ca(OH)2的价格为750元/吨,试计算:
(1)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   (选填“方式一”或“方式二”)处理SO2的方法较经济;
(2)若用方式一处理3.2吨SO2,刚好用去3吨一定含量的CaO,求样品中CaO的百分含量(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37.(2020九下·西湖开学考) 2019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制造领域迈出关键步伐。如图为C919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两图缩放比例相同),回答问题:
(1)C919航行时,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与右上动物飞行原理最接近的是   (填序号)。
(2)C919可谓内外兼修,在飞机的机体主结构上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和钛合金材料,合金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合金比纯金属具有的优势有   (写出一点);
(3)在飞机的发动机上采用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高压压缩后的空气)压入燃烧室,促进航空煤油的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16%,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周边数字的意义,以及质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S2- 表示的是硫离子,故错误;
B.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1个S原子共含有16个质子,故错误;
C.S原子一定含有16个质子,不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不能确定,故错误;
D. S2- 表示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正确;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气体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叫做酸;
各种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计算;
反应③不是两种物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
【解答】A.气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NO气体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叫做酸,硝酸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故B正确;
C.氮气中氮元素显0,二氧化氮中氮显+2,二氧化氮中氮显+4,硝酸中氮显+5,所以这些化合物中N元素化合价最高为+5价,故C不正确;
D.反应③不是两种物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此题为基础题,可以从分类单位的大小、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神经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的组成等方面来分析,理解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
【解答】A.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B不符合题意;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C符合题意;
D.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激素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解答】A、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故A错误;
B、体温恒定是因为在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下,达到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故B正确;
C、向光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受到光照的影响,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多,植物生长速度快导致的;故C错误;
D、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估测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家庭电路为220V,日光灯功率为40W左右,根据功率计算可知,日光灯电流为0.2A左右, A错误。
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23℃,而不是37℃,B错误。
C.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300g, 合0.3kg,重力为 G=mg=0.3kgx10N/kg=3N,C正确。
D.中学生1分钟的心跳约为70次,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A.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故A错误;
B.天牛的身体分部、分节,足、触角等附肢也分节,身体外面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故B错误;
C.天牛属于节肢动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故C错误;
D.天牛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解答】A、这项研究成果为治疗疾病找到了新的方法,说法正确;
B、这两位科学家的新的发现,说明科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说法正确;
C、重新编程后的未成熟细胞具有再分裂、生长、分化的功能,而编程前的成熟细胞没有分裂、生长、分化的功能,说法错误;
D、重新编程后的未成熟细胞可以再分裂、生长、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解答】A、寨卡病毒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抗原;故A正确;
B、病人都是对应疾病的传染源;故B正确;
C、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正确;
D、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图中a是夏至日,b是秋分日,c是冬至日,d是春分日。对于北半球来说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应该是太阳的直射点北移,冬至日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春分日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
【解答】6月15、16日2天,应该是春分日过后到夏至日之间。对于北半球来说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应该是太阳的直射点北移,春分日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应该是春分日过后到夏至日之间,即由d向a运行。故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置换反应中的先后顺序。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解答】A选项中,锌有剩余,则铜、铁肯定置换完全,加上剩余的锌,那么固体中三中物质都有。A错误
B选项中,锌有剩余,铜、铁置换完全,溶液中不会有FeCl2和CuCl2。 B错误
C选项中,锌无剩余,锌首先置换的是铜元素,其次置换铁元素。若铜元素没有置换完全,不会有铁元素。C错误。
D选项中,锌无剩余,存在刚好置换完铜元素和铁元素的情况,那么溶液中只含有ZnCl2, 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
(2)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
(3)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灾害和意外发生时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 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故A正确;
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丙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故B正确;
C.泥石流发生时,不能横跨泥石流,也不能向上游和下游跑,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故C错误;
D.发现煤气中毒,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中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故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解答】A.60℃时, 饱和状态下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饱和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饱和状态则无法比较,故错误;
B.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故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15.8g硝酸钾就能达到饱和状态,故C正确;
D.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所以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大量氯化钠晶体,可采取蒸发溶剂结晶法,故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二力平衡是指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也就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解答】以B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因为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B的重力与A给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上,并且摩擦力等于重力,即5N。
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会对A产生摩擦力的作用,根据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得B对A的摩擦力大小等于5N,方向竖直向下。ABC不符合题意。
把半球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墙壁之间的摩擦为10N,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类似于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解答】A.如图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
B.如图为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
C.如图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如图为验证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装置。
故选B。
16.【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金属活动性:钾钡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钴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该金属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
2.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洒在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A.不能用锡壶装醋酸,是因为活动性顺序:Sn>H,锡能与醋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检查,是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电火花会点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稀HCl除铁锈时,不能浸泡太久,是因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 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洒在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是因为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液体压强,简称液压,是指在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中,由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形成的压强。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计算。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解答】静止在矿泉水瓶下端的乒乓球受重力,不受浮力,所以AB不符合题意;
当用手掌按住瓶口后,球上升并漂浮在水面上,整个过程球加速上升,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C错误;
乒乓球上升至露出水面前,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D正确。
故选D。
18.【答案】A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定律F
浮=ρ海水V排g,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压强由公式
p=ρgh可知,与深度有关。
【解答】由于潜艇在海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所处深度
h变小,排开海水的体积
V排不变,所以由F
浮=ρ海水V排g和
p=ρgh可知,潜艇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即
F1=F2;艇受到海水的压强减小,即
p1>p2.故选
A
19.【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图像可知,在A点以前发生反应: 2FeCl3+Fe=3FeCl2 ,到A点氯化铁反应完全,A点到B点发生反应: CuCl2+Fe=FeCl2+Cu ,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到B点氯化铜反应完全,B点到C点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加入铁的质量与之前生成铜的质量之和。
【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DE两点间剩余固体为铁和铜,故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铜里的铜元素全部来自于氯化铜,设反应前氯化铜的质量为x,解得X=13.5g,反应前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该200g溶液中的CuCl2质量分数为6.75%,正确。
C.B点氯化铜反应完全,溶液中没有铜离子,溶液的颜色不为蓝色,故错误。
D.D点的纵坐标为12.0-(16.8-11.2)=6.4,D点对应纵坐标为6.4,正确。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科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1.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即:要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并且适合实验的进行。改变自变量,研究因变量的变化。
2.实验的样本的数量不能太少或者实验几次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
3.实验变量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实验变量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
4.有时某些变量无法直接测量,用能测量的量来代替。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解答】A.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多次改变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得到正确、客观的结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没有应用控制变量法.符合题意;
B.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有关系.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必须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另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C.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必须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另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D.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电阻都有关系.在探究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另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1)氧气
(2)静脉;右心房
(3)B型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动脉血含氧量高,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低,颜色比较浅。
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①、③表示氧气,②、④表示二氧化碳。
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1)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①过程后,血液中氧气 含量增加;
(2)④过程后,血液变为静脉血,这些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3)若小金血液中红细胞上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凝集,则他的血型是B型。
22.【答案】(1)1;有机物(氨基酸等有机物)
(2)猕猴
(3)基因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如图)。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分析题中信息可知,与大猩猩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大猩猩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解答】(1)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是模拟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吗 米勒做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构成生命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因此,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1,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
(2)通过题干数据的比较可知:大猩猩与猕猴有1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鸡有12个不同,与金枪鱼有20个不同,基于这些数据分析,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猕猴。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
23.【答案】(1)呈电中性
(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氯气也能支持燃烧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
2.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解答】(1)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
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氯化钠不显电性。生成物氯化钠的所带电荷情况是呈电中性。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与金属钠能在氧气中燃烧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氯气也能支持燃烧。
24.【答案】(1)CuO+H2SO4(稀)=CuSO4+ 2H2O
(2)后面增加尾气收集装置,防止污染大气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由废铜料(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可知,为了除去废铜料中的铁,加入足量的试剂X是稀硫酸,得到的混合物是铜、硫酸亚铁和剩余的硫酸,应通过过滤得到单质的铜,途径Ⅰ是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固体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途径Ⅱ是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解答】(1)③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稀)=CuSO4+ 2H2O
(2)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产生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从环保角度考虑途径II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是 后面增加尾气收集装置,防止污染大气。
25.【答案】乙;3N/cm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一定拉力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再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解答】由图像可知:受力一样大,乙伸长的长,所以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乙。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受6N的拉力时伸长量是2cm,所以拉力F与其伸长量Ax的比值是3N/cm
26.【答案】(1)3750
(2)靠近树顶(或远离树根)
(3)将绳子的一端绑在左边大树上,两位教师共同拉另一端绳子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从题目中抽象出杠杆的五要素,再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结合题意来解题,进行解答。
【解答】(1)若树重为5000N,则每一位教师的拉力大小为:
F合=7500N,故每一位教师的拉力大小为 3750N 。
(2)若要使拉力减小,则要增加动力臂,绳子在树干上的作用点应靠近树顶(或远离树根)。
(3)如图所示,右边的树其实就是一个动滑轮,更省力的方案:将绳子的一端绑在左边大树上,两位教师共同拉另一端绳子。
27.【答案】(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重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重要条件是光照。
(2)乙
(3)实验样本太少或实验次数太少
(4)将2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绿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解答时结合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
(2)分析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乙与丙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
【解答】(1)图中甲与乙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甲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因此甲与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丙装置处于黑暗环境中,乙装置置于光下,其它条件相同,因此乙与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由于甲装置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丙叶片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不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变蓝。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实验次数太少或实验样本数量太少,易出现偶然性,增大误差。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毫升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②将乙和丙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光照2小时(因为光照能够促进蒸腾作用,使效果明显);③2小时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28.【答案】(1)B装置变蓝或m2>m3
(2)除尽管内的氧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76(m2-m4)/9(m4-m1)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结合化学知识: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亚铁离子不稳定,加热时容易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 绿矾(FeSO4·xH2O) 加热分解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水, 该实验中证明A中绿矾分解的证据是m2>m3, 或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2)上述操作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的作用是排尽管内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
(3)m4为 FeSO4 和装置的质量,则 FeSO4质量=m4-m1,水质量=m2-m3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29.【答案】(1)长颈漏斗
(2)金属的颗粒大小或金属表面积大小、硫酸浓度
(3)A
(4)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体积a>b>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若金属过于活泼,则会直接与水反应,并不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反应);
2.理论上讲,金属活动性表中铁及排在其前的金属均可置换出纯水中的氢。
【解答】(1)A装置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稀硫酸的浓度,或金属颗粒大小,或金属表面积大小;
(3)因为要测定金属产生氢气的快慢,因此应该是收集金属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因为两者装置中都有空气,因此可以不考虑装置中空气的影响,故是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就要收集。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多,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最少,则金属活动性a>b>c;
30.【答案】(1)
(2)
(3)其他条件一定时,导体电阻大小与其长度成正比。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四个:材料、导体长度、导体横截面积、温度。
本题实验探究导体长度的影响,结合控制变量法以及题目进行分析。
【解答】(1)完整画出实验电路图
(2)电阻随长度变化的图像
(3) 实验使用相同材料的合金丝,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由实验数据及图像可知同种材料的导体,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大小和长度成正比。
31.【答案】(1)玻璃板
(2)不变
(3)连接物点和对应的像点,并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使用对折的方法看物点和像点是否重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解答】】(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故小金按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同时像也向平面镜靠近,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3)小金做了三次实验,获得物与像的位置关系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处理是 连接物点和对应的像点,并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使用对折的方法看物点和像点是否重合,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32.【答案】(1)对照
(2)2、5、6
(3)pH值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用是否有影响?
(4)实验时间不足(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摄氏度,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1号试管在此实验中起 对照作用。
(2)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用是否有影响?”,应选用 2、5、6号试管。
(3)若选用2、3、4号试管进行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pH值对唾液淀粉酶催化用是否有影响?
(4)实验2分钟后将2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是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
33.【答案】(1)解:这台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2Ω
(2)解:正常转动时电动机的机械功率P机=P总-P=UI-I2R=6V×0.3A-(0.3A×0.3A)×2Ω=1.62W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公式分析解答。
34.【答案】(1)解:铁球的重力:G=mg=1kg×10N/kg=10N,铁球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Gh=10N×2.3m=23J
(2)解:由于铁球从斜面顶端无摩擦下滑,所以该过程中铁球的机械能没有损失,则撞击时铁球的机械能等于最初的重力势能,即W机=W=23J,根据题意和Q=cm△t可得,铁球升高的温度:Δt=Qc铁=20%×W机c铁m=20%×2.3J0.46×103J(kg ℃)×1kg=0.01℃
(3)解:设小球滑到底部的速度为v,根据能量守恒:mgh=1/2mv2,V=2gh √小球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t=s/v,所以t相同。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功的计算:W=FS,热量的计算 Q=cm△t ,进行分析解答。
35.【答案】(1)红灯
(2)解: 由题意可知,报警时AB受力平衡
浮子A浸入水中体积达到一半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得,F浮=G总=ρ液gV排 =ρ水gV
V排=
则浮子A的体积为 1.2×10-3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电磁继电器: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电路接通,此时电磁铁左边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红灯亮。反之,绿灯亮。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
【解答】(1)读图可知,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电路接通,此时电磁铁左边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红灯亮。
36.【答案】(1)方法一
(2)解:设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a%
2SO2+O2+ 2CaO=2CaSO4
128 112
3.2 3a%
a=93.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求出所需质量,再求总价,分析二种方法的经济效益,结合题意进行解答。
【解答】(1)若用方式一处理12.8tSO 2, 设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x
2SO2+O2+2CaO=2CaSO4
128 112
12.8t x
x=11.2t,
11.2t的氧化钙需要的资金为:11.2tx690元/吨=7728元;
若用方式二处理12.8tSO2, 设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2SO2+O2+2Ca(OH)2=2CaSO4+2H2O
128 148
y=14.8t,
14.8t的氢氧化钙需要的资金为:14.8tx750元/吨=11100元,
故方式一处理SO2,的方法较经济;
37.【答案】(1)①
(2)混合物;硬度大(抗氧化性好,防腐蚀性强)
(3)高密度空气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多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
【解答】(1)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与鹰的飞翔原理最接近,都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因此是①;
(2)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合金比纯金属具有的优势有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熔点低等;
(3) 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高密度空气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多。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