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2 夏商周时期
一、中考演练
1.(2019·深圳)“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之下,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D选项符合题意。
丞相制是在秦朝出现的,A选项排除。
郡县制的出现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B选项排除。
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分封制的准确把握,分封制之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
2.(2019·深圳)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指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针对社会动荡的现实纷纷提出不同的主张。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百家争鸣,C选项符合题意。
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A选项排除。
兼并战争属于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B选项排除。
统一思想是在秦朝,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百家争鸣的准确把握,百家争鸣指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针对社会动荡的现实纷纷提出不同的主张。
3.(2020·深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自儒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模拟专练
4.(2019九下·南山模拟)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下面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B.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残酷的战争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思想学术繁荣各国竞相变法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繁荣与开放属于唐朝时期的时代特征,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ABD选项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5.(2020·深圳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王室衰微 ②诸侯争霸 ③可以长时期保存火种
④铁犁牛耕的出现 ⑤思想勃兴 ⑥精美的磨制石器开始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充满动荡与变革。主要表现为:军事上,春秋战国战争不断,诸侯势力竞相称霸,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政治上,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废除井田制、分封制等;思想上,思想学术繁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①②④⑤符合题意。
D项①②④⑤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
6.(2019·龙岗模拟)《左传·定公四年》有“聃季(周武王弟,官至司空)授土,陶叔(周武王弟,官至司徒)授民”的记载,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司空管理土地 B.司徒管理人民
C.西周实行分封制 D.西周实行行省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 司空管理土地 ,不符合题意;
B. 司徒管理人民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周武王”“授土授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戚、功臣等,来巩固统治,故选项符合题意;
D. 西周实行行省制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读懂题干含义,由于这是文言文,七年级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抓住题干中的“授土“”授民”,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7.(2019·龙岗模拟)张荫麟《中国史纲》第三章各节的标题依次为“楚的兴起”、“齐的兴起(附宋)”、“晋楚争霸”、“吴越代兴”、“郑子产”。则该书第三章的总标题最有可能是( )
A.霸国与霸业 B.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C.秦汉之际 D.战国时代的思潮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相互争战,夺取霸主霸权的,故选项霸国与霸业符合题意;
B.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不符合题意;
C. 秦汉之际 ,不符合题意;
D. 战国时代的思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晋楚争霸”“ 郑子产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春秋时期争霸,然后分析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2021·深圳二模)“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它”是指( )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楔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及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金文,不符合题意;
D.小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9.(2021·光明二模)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表明都江堰( )
A.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
C.具有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功能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A. 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不符合题意;
B. 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 ,不符合题意;
C. 具有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功能 ,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1.(2016七上·东台期中)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故ABC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代的特征。
12.(2021·南山一模)“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不符合题意;
B.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不符合题意;
C. 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中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的措施有关,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2021·福田模拟)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 )
A.利于开疆扩土 B.强化天子权力
C.隐含分裂因素 D.弱化贵族特权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下,导致统治者下层对家国的认识出现差别,一定程度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强,威胁了国家统治,即隐含国家分裂因素,故 C 项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2 夏商周时期
一、中考演练
1.(2019·深圳)“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2.(2019·深圳)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3.(2020·深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一观点出自(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二、模拟专练
4.(2019九下·南山模拟)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下面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B.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残酷的战争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思想学术繁荣各国竞相变法
5.(2020·深圳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王室衰微 ②诸侯争霸 ③可以长时期保存火种
④铁犁牛耕的出现 ⑤思想勃兴 ⑥精美的磨制石器开始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
6.(2019·龙岗模拟)《左传·定公四年》有“聃季(周武王弟,官至司空)授土,陶叔(周武王弟,官至司徒)授民”的记载,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司空管理土地 B.司徒管理人民
C.西周实行分封制 D.西周实行行省制
7.(2019·龙岗模拟)张荫麟《中国史纲》第三章各节的标题依次为“楚的兴起”、“齐的兴起(附宋)”、“晋楚争霸”、“吴越代兴”、“郑子产”。则该书第三章的总标题最有可能是( )
A.霸国与霸业 B.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C.秦汉之际 D.战国时代的思潮
8.(2021·深圳二模)“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它”是指( )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9.(2021·光明二模)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表明都江堰( )
A.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
C.具有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功能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0.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11.(2016七上·东台期中)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2.(2021·南山一模)“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D.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3.(2021·福田模拟)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 )
A.利于开疆扩土 B.强化天子权力
C.隐含分裂因素 D.弱化贵族特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之下,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D选项符合题意。
丞相制是在秦朝出现的,A选项排除。
郡县制的出现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B选项排除。
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分封制的准确把握,分封制之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
2.【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指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针对社会动荡的现实纷纷提出不同的主张。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百家争鸣,C选项符合题意。
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A选项排除。
兼并战争属于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B选项排除。
统一思想是在秦朝,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百家争鸣的准确把握,百家争鸣指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针对社会动荡的现实纷纷提出不同的主张。
3.【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自儒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繁荣与开放属于唐朝时期的时代特征,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ABD选项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表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5.【答案】D
【知识点】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充满动荡与变革。主要表现为:军事上,春秋战国战争不断,诸侯势力竞相称霸,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政治上,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废除井田制、分封制等;思想上,思想学术繁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①②④⑤符合题意。
D项①②④⑤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A. 司空管理土地 ,不符合题意;
B. 司徒管理人民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周武王”“授土授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戚、功臣等,来巩固统治,故选项符合题意;
D. 西周实行行省制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读懂题干含义,由于这是文言文,七年级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抓住题干中的“授土“”授民”,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7.【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相互争战,夺取霸主霸权的,故选项霸国与霸业符合题意;
B.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不符合题意;
C. 秦汉之际 ,不符合题意;
D. 战国时代的思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晋楚争霸”“ 郑子产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春秋时期争霸,然后分析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A.楔形文字,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及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金文,不符合题意;
D.小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9.【答案】D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A. 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不符合题意;
B. 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 ,不符合题意;
C. 具有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功能 ,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故ABC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代的特征。
12.【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不符合题意;
B.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不符合题意;
C. 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中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的措施有关,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下,导致统治者下层对家国的认识出现差别,一定程度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强,威胁了国家统治,即隐含国家分裂因素,故 C 项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