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3 秦汉时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3 秦汉时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8 15:19:13

文档简介

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3 秦汉时期
一、真题演练
1.(2019·深圳)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A.和同开宝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半两钱
【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发行的官方货币是半两钱,D选项符合题意。
和同开宝属于日本的货币,A选项排除。
五铢钱是在汉武帝时期发行的,B选项排除。
开元通宝是在唐朝时期发行的货币,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秦统一全国措施的准确把握,秦朝发行的官方货币是半两钱。
2.(2020·深圳)秦统一后,李斯等人制定文字,主要采用古文,力求笔画简洁。制定出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后制定出的文字的相关史实。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我国文字的演变。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统一后,李斯等人制定文字,主要采用古文,力求笔画简洁。制定出的文字是小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统一后制定出的文字的相关史实。
3.(2020·深圳)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  )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建立刺史制度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在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据“盐官”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二、模拟专练
4.(2019九下·南山模拟)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的是监察百官,D选项符合题意。
刺史是在汉朝出现的,A选项排除。
行政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选项排除。
太尉负责军事,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秦朝中央官制的准确把握,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的是监察百官。
5.(2019·龙岗模拟)下列官职或机构,属于汉武帝设立的是(  )
A.丞相 B.盐铁丞 C.通判 D.军机处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丞相,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家设立盐铁丞 ,专门负责经营盐铁的制造和销售,故选项符合题意;
C. 通判 ,不符合题意;
D.军机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6.(2020·深圳模拟)琅琊石刻中这样记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这段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意思是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我皇的土地,故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是统一六国。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六国是题干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的统一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
7.(2021·深圳二模)《汉书·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  )
A.陈胜、吴广起义 B.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外戚、宦官专权 D.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 陈胜、吴广起义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经济凋敝的现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外戚、宦官专权,不符合题意;
D.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8.(2021·光明二模)下图是西汉前期形势示意图,从中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A.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文景之治”局面形成
C.中央对全国的统治有待加强 D.“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不符合题意;
B. “文景之治”局面形成 ,不符合题意;
C.根据“西汉前期形势示意图”内容可知,地方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表明中央对全国的统治有待加强,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细心观察,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9.(2021·宝安一模)《汉书 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励精图治,主张改革 B.重视“以德化民”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皇帝勤俭节约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汉朝初年经济萧条,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和秦朝末年连年战争的破坏。故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吸取秦亡的教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汉书 食货志》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的暴政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0.(2018七上·金水期末)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D.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开创政治制度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信息“‘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是解题的关键,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为以后的历朝所沿用。
11.(2021·南山一模)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朝“失在于制,不在于政”,认为秦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他所说的周朝“制”和秦朝的“制”分别指的是(  )
A.科举制、郡县制 B.郡县制、分封制
C.分封制、科举制 D.分封制、郡县制
【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 科举制、郡县制 ,不符合题意;
B.郡县制、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C.分封制、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2021·南山一模)七年级某班同学在排演历史小话剧《汉武帝》,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汉武帝与主父偃商讨颁布推恩令
B.汉武帝派大将蒙恬北上修筑长城
C.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D.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汉武帝与主父偃商讨颁布推恩令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的是秦始皇,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不符合题意;
D.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类题目,还是要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13.(2021·深圳押题)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
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不符合题意;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秦统一六国,秦王更名为皇帝,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天下设郡县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统一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材料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14.(2021·深圳押题)东汉末年,民众对精神寄托的渴求和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为宗教的兴起和传入提供了条件。下列建筑于东汉时期兴起和传播,他们所代表的宗教分别是(  )
A.拜上帝教、喇嘛教 B.基督教、天主教
C.伊斯兰教、东正教 D.道教、佛教
【答案】D
【知识点】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A.拜上帝教、喇嘛教,不符合题意;
B.基督教、天主教,不符合题意;
C.伊斯兰教、东正教,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道教开始兴起,青城山是道教创始人张陵修道传教之地,后来成为道教名山;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干信息即图片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掌握佛教与道教的不同。
1 / 1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3 秦汉时期
一、真题演练
1.(2019·深圳)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A.和同开宝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半两钱
2.(2020·深圳)秦统一后,李斯等人制定文字,主要采用古文,力求笔画简洁。制定出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3.(2020·深圳)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  )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建立刺史制度
二、模拟专练
4.(2019九下·南山模拟)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5.(2019·龙岗模拟)下列官职或机构,属于汉武帝设立的是(  )
A.丞相 B.盐铁丞 C.通判 D.军机处
6.(2020·深圳模拟)琅琊石刻中这样记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这段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7.(2021·深圳二模)《汉书·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  )
A.陈胜、吴广起义 B.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外戚、宦官专权 D.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8.(2021·光明二模)下图是西汉前期形势示意图,从中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A.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文景之治”局面形成
C.中央对全国的统治有待加强 D.“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9.(2021·宝安一模)《汉书 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励精图治,主张改革 B.重视“以德化民”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皇帝勤俭节约
10.(2018七上·金水期末)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D.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11.(2021·南山一模)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朝“失在于制,不在于政”,认为秦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他所说的周朝“制”和秦朝的“制”分别指的是(  )
A.科举制、郡县制 B.郡县制、分封制
C.分封制、科举制 D.分封制、郡县制
12.(2021·南山一模)七年级某班同学在排演历史小话剧《汉武帝》,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汉武帝与主父偃商讨颁布推恩令
B.汉武帝派大将蒙恬北上修筑长城
C.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D.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2021·深圳押题)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
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14.(2021·深圳押题)东汉末年,民众对精神寄托的渴求和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为宗教的兴起和传入提供了条件。下列建筑于东汉时期兴起和传播,他们所代表的宗教分别是(  )
A.拜上帝教、喇嘛教 B.基督教、天主教
C.伊斯兰教、东正教 D.道教、佛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发行的官方货币是半两钱,D选项符合题意。
和同开宝属于日本的货币,A选项排除。
五铢钱是在汉武帝时期发行的,B选项排除。
开元通宝是在唐朝时期发行的货币,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秦统一全国措施的准确把握,秦朝发行的官方货币是半两钱。
2.【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后制定出的文字的相关史实。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我国文字的演变。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统一后,李斯等人制定文字,主要采用古文,力求笔画简洁。制定出的文字是小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统一后制定出的文字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在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据“盐官”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的是监察百官,D选项符合题意。
刺史是在汉朝出现的,A选项排除。
行政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选项排除。
太尉负责军事,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秦朝中央官制的准确把握,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的是监察百官。
5.【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丞相,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家设立盐铁丞 ,专门负责经营盐铁的制造和销售,故选项符合题意;
C. 通判 ,不符合题意;
D.军机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6.【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意思是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我皇的土地,故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是统一六国。
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六国是题干文字赞颂的秦始皇的功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的统一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
7.【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 陈胜、吴广起义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经济凋敝的现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外戚、宦官专权,不符合题意;
D.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8.【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不符合题意;
B. “文景之治”局面形成 ,不符合题意;
C.根据“西汉前期形势示意图”内容可知,地方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表明中央对全国的统治有待加强,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细心观察,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9.【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汉朝初年经济萧条,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和秦朝末年连年战争的破坏。故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吸取秦亡的教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汉书 食货志》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的暴政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开创政治制度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信息“‘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是解题的关键,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为以后的历朝所沿用。
11.【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 科举制、郡县制 ,不符合题意;
B.郡县制、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C.分封制、科举制,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汉武帝与主父偃商讨颁布推恩令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的是秦始皇,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不符合题意;
D.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类题目,还是要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不符合题意;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秦统一六国,秦王更名为皇帝,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天下设郡县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统一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材料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14.【答案】D
【知识点】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A.拜上帝教、喇嘛教,不符合题意;
B.基督教、天主教,不符合题意;
C.伊斯兰教、东正教,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道教开始兴起,青城山是道教创始人张陵修道传教之地,后来成为道教名山;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干信息即图片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掌握佛教与道教的不同。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