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7 明清时期
一、真题演练
1.(2019·深圳)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答案】C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可知明清的科举制忽视科技和工商业发展,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对商业发展的阻碍,A选项排除。
科举制属于皇权加强的产物,B选项排除。
科举制的考试范围是儒家经典,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科举制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深圳)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指( )
A.神州府 B.台湾府 C.泉州府 D.苏州府
【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派施琅收回台湾后,设置台湾府对台湾进行管辖,因此材料中的“府”指的是台湾府,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台湾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清朝在台湾建制的准确把握,清朝收回台湾后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3.(2019·深圳)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历史文化名人出现最晚的是( )
A.曹雪芹 B.玄奘 C.王羲之 D.苏轼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属于清朝的文学家,A选项符合题意。
玄奘是唐朝的高僧,B选项排除。
王羲之属于魏晋时期的书法家,C选项排除。
苏轼属于宋朝的文学家,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清小说的准确把握,曹雪芹属于清朝的文学家。
4.(2020·深圳)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A.大兴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
【答案】A
【知识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看见之后,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岀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诗句,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按大不敬斩立决。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A。
【点评】掌握清朝的文字狱的表现和危害。
5.(2020·深圳)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了一个对外贸易机构,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这一机构是( )
A.宣政院 B.内阁 C.广州十三行 D.军机处
【答案】C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含义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模拟专练
6.(2021·深圳二模)表1是中国某一朝代人口变化情况。导致表1人口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年份 1685 1741 1759 1778
人口数(亿) 1 1.596 2 3
表1
A.发明曲辕犁 B.学习《农政全书》
C.引进占城稻 D.推广玉米等高产作物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A.发明曲辕犁,不符合题意;
B.学习《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C.引进占城稻,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时间从“1685—1778年”可知这个时间段是清朝时期,当时人口迅速的增加,是因为推广玉米等高产作物,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进行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7.(2021·光明二模)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知识网络的形成。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某一主题内容制作的思维导图。你认为这一主题应是( )
A.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明朝时期的中外交通
C.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A. 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不符合题意;
B. 明朝时期的中外交通 ,不符合题意;
C.“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明朝的对外交往,“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反映的是明朝的对外冲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2019九下·南山模拟)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新疆
【答案】A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占据了台湾,发展殖民势力。1661年,一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的投降,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殖民统治,A选项符合题意。
香港是被英国人租借的,B选项排除。
澳门是被葡萄牙租借的,C选项排除。
新疆属于内陆,与荷兰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2020·百色模拟)故宫的军机处距皇帝办公的养心殿只有50米,军机大臣曾在此日夜轮值,随时等候皇帝传唤,实现了国事的速议速办。这体现了清朝( )
A.思想控制的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答案】D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清朝雍正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军机处。
10.(2021·宝安一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D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材料中“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AB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的趋势,排除;
C是选官制度,排除。
清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南书房,使内阁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11.(2021·宝安模拟)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古代不同时期,我国中央政府均采取措施对新疆进行治理,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北庭都护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辨别题肢出现的时间,再进行排序回答。
12.(2021·宝安模拟)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思想文化不断发展
C.教育事业逐步衰退 D.经济实力持续增长
【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到唐朝增加考试科目,创立殿试制度,再到宋朝科举制改革发展,最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变化表明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思想文化不断发展,不符合题意;
C.教育事业逐步衰退,不符合题意;
D.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懂图片含义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2021·深圳押题)识读下边《明长城示意图》,下列地标与图中 对应正确的是( )
A. 辽东 临洮 B. 涿郡 余杭
C. 葱岭 南海诸岛 D. 鸭绿江 嘉峪关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侵,明代多次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总长万余里,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辽东 临洮 ,不符合题意;
B. 涿郡 余杭 ,不符合题意;
C. 葱岭 南海诸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明长城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史实才是解题的关键。明朝为了防御蒙古贵族的袭扰,修筑了长城,它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鸭绿江、嘉峪关。
14.(2021·福田模拟)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说明郑和下西洋( )
A.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的影响力 B.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
C.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 D.使明朝放弃了“海禁”
【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 A、郑和下西洋后又包括印度次大陆和阿拉伯地区多个国家的使者来到中国纳贡,这说明郑和下西洋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故选 A;
B 、郑和下西洋不追求经济效益,不但没有增加财政收入,反而耗费了大量国力,排除;
C、 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的是张骞通西域,排除;
D 、明代并没有放弃“海禁”政策,排除 D ;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根据“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并结合知识分析可知,这体现了郑和使团下西洋的影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7 明清时期
一、真题演练
1.(2019·深圳)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2.(2019·深圳)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指( )
A.神州府 B.台湾府 C.泉州府 D.苏州府
3.(2019·深圳)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历史文化名人出现最晚的是( )
A.曹雪芹 B.玄奘 C.王羲之 D.苏轼
4.(2020·深圳)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A.大兴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
5.(2020·深圳)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了一个对外贸易机构,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这一机构是( )
A.宣政院 B.内阁 C.广州十三行 D.军机处
二、模拟专练
6.(2021·深圳二模)表1是中国某一朝代人口变化情况。导致表1人口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年份 1685 1741 1759 1778
人口数(亿) 1 1.596 2 3
表1
A.发明曲辕犁 B.学习《农政全书》
C.引进占城稻 D.推广玉米等高产作物
7.(2021·光明二模)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知识网络的形成。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某一主题内容制作的思维导图。你认为这一主题应是( )
A.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明朝时期的中外交通
C.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2019九下·南山模拟)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新疆
9.(2020·百色模拟)故宫的军机处距皇帝办公的养心殿只有50米,军机大臣曾在此日夜轮值,随时等候皇帝传唤,实现了国事的速议速办。这体现了清朝( )
A.思想控制的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10.(2021·宝安一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1.(2021·宝安模拟)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古代不同时期,我国中央政府均采取措施对新疆进行治理,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北庭都护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2.(2021·宝安模拟)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思想文化不断发展
C.教育事业逐步衰退 D.经济实力持续增长
13.(2021·深圳押题)识读下边《明长城示意图》,下列地标与图中 对应正确的是( )
A. 辽东 临洮 B. 涿郡 余杭
C. 葱岭 南海诸岛 D. 鸭绿江 嘉峪关
14.(2021·福田模拟)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说明郑和下西洋( )
A.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的影响力 B.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
C.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 D.使明朝放弃了“海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可知明清的科举制忽视科技和工商业发展,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对商业发展的阻碍,A选项排除。
科举制属于皇权加强的产物,B选项排除。
科举制的考试范围是儒家经典,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科举制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派施琅收回台湾后,设置台湾府对台湾进行管辖,因此材料中的“府”指的是台湾府,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台湾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清朝在台湾建制的准确把握,清朝收回台湾后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3.【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属于清朝的文学家,A选项符合题意。
玄奘是唐朝的高僧,B选项排除。
王羲之属于魏晋时期的书法家,C选项排除。
苏轼属于宋朝的文学家,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清小说的准确把握,曹雪芹属于清朝的文学家。
4.【答案】A
【知识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看见之后,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岀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诗句,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按大不敬斩立决。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A。
【点评】掌握清朝的文字狱的表现和危害。
5.【答案】C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关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含义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6.【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A.发明曲辕犁,不符合题意;
B.学习《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C.引进占城稻,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时间从“1685—1778年”可知这个时间段是清朝时期,当时人口迅速的增加,是因为推广玉米等高产作物,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进行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7.【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A. 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不符合题意;
B. 明朝时期的中外交通 ,不符合题意;
C.“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明朝的对外交往,“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反映的是明朝的对外冲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答案】A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占据了台湾,发展殖民势力。1661年,一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的投降,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殖民统治,A选项符合题意。
香港是被英国人租借的,B选项排除。
澳门是被葡萄牙租借的,C选项排除。
新疆属于内陆,与荷兰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答案】D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清朝雍正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军机处。
10.【答案】D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材料中“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AB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的趋势,排除;
C是选官制度,排除。
清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南书房,使内阁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11.【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辨别题肢出现的时间,再进行排序回答。
12.【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到唐朝增加考试科目,创立殿试制度,再到宋朝科举制改革发展,最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变化表明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思想文化不断发展,不符合题意;
C.教育事业逐步衰退,不符合题意;
D.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懂图片含义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侵,明代多次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总长万余里,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辽东 临洮 ,不符合题意;
B. 涿郡 余杭 ,不符合题意;
C. 葱岭 南海诸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明长城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史实才是解题的关键。明朝为了防御蒙古贵族的袭扰,修筑了长城,它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鸭绿江、嘉峪关。
14.【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 A、郑和下西洋后又包括印度次大陆和阿拉伯地区多个国家的使者来到中国纳贡,这说明郑和下西洋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故选 A;
B 、郑和下西洋不追求经济效益,不但没有增加财政收入,反而耗费了大量国力,排除;
C、 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的是张骞通西域,排除;
D 、明代并没有放弃“海禁”政策,排除 D ;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根据“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并结合知识分析可知,这体现了郑和使团下西洋的影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