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8 侵略与反抗
一、真题演练
1.(2019·深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2.(2019·深圳)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二、模拟专练
3.(2019·龙岗模拟)观察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待物的税率统计表(见下表),导致表格中税率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数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棉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95
76.78
二等白洋布 匹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 匹 20.74
5.56
73.19
斜纹布 匹 14.92
5.56
62.73
A.闭关锁国的延续 B.鸦片输入的激增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4.(2019·龙岗模拟)《马关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是( )
A.重庆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5.(2019九下·南山模拟)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6.1860年10月9日,美国《组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林则徐禁烟 D.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7.(2020·深圳模拟)1894年,李鸿章在《据实陈奏军情折》中写道:“窃倭人起倾国之兵,进围平壤,危急万分。”这里的“军情”是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21·深圳二模)有学者认为,“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该学者旨在强调( )
A.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真正觉醒
B.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小
C.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不是改革
D.中英双方在鸦片战争中的军事差距不大
9.(2021·宝安一模)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说道“这场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10.(2021·宝安模拟)1900年,法国国内出现了一种明信片(如下图所示)。该明信片反映了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大国意图( )
A.增开通商口岸 B.进行资本输出
C.推翻专制统治 D.瓜分中国领土
11.(2021·深圳押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鸦片)……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唯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以上规定使清政府( )
A.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开始大量进口外国药品
C.采取禁止鸦片贸易的措施 D.对所有进口货物征重税
12.(2021·福田模拟)下图是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面对着表格所示的现象,中国人民的反应是( )
A.清政府闭关锁国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洪秀全金田起义 D.维新派变法图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体现的是政府官员包庇鸦片走私,说明吏治腐败,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问题。
2.【答案】B
【考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9.8亿两,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A选项排除。
《天津条约》 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C选项排除。
《北京条约》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丑条约》的准确把握,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两亿两,本息9.8亿两。
3.【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闭关锁国的延续 ,不符合题意;
B. 鸦片输入的激增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43年和以前相比,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其中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的规定,导致中国的税率减少,故选项符合题意;
D.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先看表格内容,找出变化,之后依据表格中的时间,把时间和变化与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就可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A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故选项符合题意;
B.天津,不符合题意;
C.上海,不符合题意;
D.广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牢记即可。
5.【答案】B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B选项符合题意。
关天培战死炮台和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AC选项排除。
材料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火烧圆明园的准确把握,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6.【答案】B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据“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可知,后半句应为圆明园惨遭洗劫。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郊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明园火烧的内容,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性事件,难度较小。
7.【答案】C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据材料“窃倭人起倾国之兵,进围平壤,危急万分”“189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李鸿章奏折中的“军情”指甲午中日战争;他认为日本进攻平壤了,军情危机。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题干里的“军情”所指的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李鸿章在《据实陈奏军情折》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1894年、倭人、进围平壤”等关键信息。
8.【答案】A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致命伤是“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没有“力图改革”。因此,材料表明战争未促使中国真正觉醒,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小 ,不符合题意;
C. 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不是改革 ,不符合题意;
D. 中英双方在鸦片战争中的军事差距不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B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场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重点掌握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的改变。
10.【答案】D
【考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A.增开通商口岸,不符合题意;
B.进行资本输出,不符合题意;
C.推翻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许多小人正在瓜分一个庞然大物,结合其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想要瓜分中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11.【答案】A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唯该商止准在口销卖 ”,可以看出,这里明确显示鸦片可以正式买卖,这就是说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开始大量进口外国药品,不符合题意;
C.采取禁止鸦片贸易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对所有进口货物征重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以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为依托,考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史实。
12.【答案】B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数据可以看出,英国输华的鸦片由1799-1820年的4000多箱到1839年的40200箱,输华鸦片剧增,反映出当时我国鸦片泛滥的社会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在虎门门海滩公开销毁,被称为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记鸦片战争和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发现,从事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向中国走私鸦片,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深圳地区三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8 侵略与反抗
一、真题演练
1.(2019·深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答案】C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体现的是政府官员包庇鸦片走私,说明吏治腐败,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吏治腐败问题。
2.(2019·深圳)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B
【考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9.8亿两,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A选项排除。
《天津条约》 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C选项排除。
《北京条约》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丑条约》的准确把握,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两亿两,本息9.8亿两。
二、模拟专练
3.(2019·龙岗模拟)观察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待物的税率统计表(见下表),导致表格中税率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数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棉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95
76.78
二等白洋布 匹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 匹 20.74
5.56
73.19
斜纹布 匹 14.92
5.56
62.73
A.闭关锁国的延续 B.鸦片输入的激增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C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闭关锁国的延续 ,不符合题意;
B. 鸦片输入的激增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43年和以前相比,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其中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的规定,导致中国的税率减少,故选项符合题意;
D.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先看表格内容,找出变化,之后依据表格中的时间,把时间和变化与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就可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19·龙岗模拟)《马关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是( )
A.重庆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答案】A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故选项符合题意;
B.天津,不符合题意;
C.上海,不符合题意;
D.广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牢记即可。
5.(2019九下·南山模拟)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答案】B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B选项符合题意。
关天培战死炮台和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AC选项排除。
材料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火烧圆明园的准确把握,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6.1860年10月9日,美国《组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林则徐禁烟 D.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答案】B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据“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可知,后半句应为圆明园惨遭洗劫。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郊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明园火烧的内容,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性事件,难度较小。
7.(2020·深圳模拟)1894年,李鸿章在《据实陈奏军情折》中写道:“窃倭人起倾国之兵,进围平壤,危急万分。”这里的“军情”是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据材料“窃倭人起倾国之兵,进围平壤,危急万分”“189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李鸿章奏折中的“军情”指甲午中日战争;他认为日本进攻平壤了,军情危机。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题干里的“军情”所指的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李鸿章在《据实陈奏军情折》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1894年、倭人、进围平壤”等关键信息。
8.(2021·深圳二模)有学者认为,“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该学者旨在强调( )
A.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真正觉醒
B.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小
C.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不是改革
D.中英双方在鸦片战争中的军事差距不大
【答案】A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致命伤是“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没有“力图改革”。因此,材料表明战争未促使中国真正觉醒,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小 ,不符合题意;
C. 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不是改革 ,不符合题意;
D. 中英双方在鸦片战争中的军事差距不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2021·宝安一模)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说道“这场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答案】B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场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重点掌握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的改变。
10.(2021·宝安模拟)1900年,法国国内出现了一种明信片(如下图所示)。该明信片反映了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大国意图( )
A.增开通商口岸 B.进行资本输出
C.推翻专制统治 D.瓜分中国领土
【答案】D
【考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A.增开通商口岸,不符合题意;
B.进行资本输出,不符合题意;
C.推翻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许多小人正在瓜分一个庞然大物,结合其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想要瓜分中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11.(2021·深圳押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鸦片)……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唯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以上规定使清政府( )
A.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开始大量进口外国药品
C.采取禁止鸦片贸易的措施 D.对所有进口货物征重税
【答案】A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唯该商止准在口销卖 ”,可以看出,这里明确显示鸦片可以正式买卖,这就是说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开始大量进口外国药品,不符合题意;
C.采取禁止鸦片贸易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对所有进口货物征重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以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为依托,考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史实。
12.(2021·福田模拟)下图是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面对着表格所示的现象,中国人民的反应是( )
A.清政府闭关锁国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洪秀全金田起义 D.维新派变法图强
【答案】B
【考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数据可以看出,英国输华的鸦片由1799-1820年的4000多箱到1839年的40200箱,输华鸦片剧增,反映出当时我国鸦片泛滥的社会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在虎门门海滩公开销毁,被称为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记鸦片战争和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发现,从事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向中国走私鸦片,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