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2021年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2 隋唐时期——明清时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地区2021年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2 隋唐时期——明清时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8 17:52:3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地区2021年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2 隋唐时期——明清时期
一、真题演练
1.(2021·吉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为了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2.(2021·吉林)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2)在北魏推行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
(3)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
(4)建立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
(5)建立明朝,强化皇权﹣﹣   。
3.(2021·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实资料
①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②华佗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③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④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⑤北宋毕昇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⑥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1)对史料的归纳整理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依据下列主题,选择上述史料进行归类(写出相应的序号)。
医学类:   、   。
工程类:   、   。
(2)史料③中的“他”指哪位科学家?⑤中“毕昇的发明”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成就,谈谈你的感受。
二、模拟专练
4.(2021·绿园一模)清朝前期,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宣政院 B.西域都护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5.(2021·绿园一模)下边这首杜甫的诗《历历)描述的内容应该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靖难之役
6.(2021·绿园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可用于研究(  )
A.古代都市生活 B.古代政治制度
C.经济重心南移 D.资本主义萌芽
7.(2021·绿园一模)我国古代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曾创立各种制度,这些制度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一行省制一郡县制 B.行省制一郡县制一分封制
C.郡县制一行省制一分封制 D.分封制一郡县制一行省制
8.(2021·绿园一模)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反映了唐太宗(  )
A.重视科举考试 B.臧轻农民负担
C.能够虚心纳谏 D.民族政策开明
9.(2021·绿园一模)宋朝用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而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这体现了宋朝的(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武轻文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文化专制政策
10.(2021·乾安模拟)使荷兰殖民者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民族英雄是(  )
A.张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土尔扈特部
11.(2021·吉林模拟)清朝时,它的设立标志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名存实亡。它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东厂 D.枢密院
12.(2021·吉林模拟)下列记载了玄奘游历.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的是(  )
A.《兰亭集序》 B.《资治通鉴》
C.《大唐西域记》 D.《农政全书》
13.(2021·吉林模拟)1771年,战胜重重困难,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4.(2021·吉林模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他是(  )
A.白居易 B.李白 C.史思明 D.安禄山
15.(2021·船营一模)下列四大发明中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16.(2021·乾安模拟)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   
(2)祖冲之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3)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4)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17.(2021·船营一模)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制度名称。
(1)西周为巩固疆土,稳定统治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   
(2)秦朝开创的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隋朝确立,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4)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   
18.(2021·吉林模拟)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   
(2)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4)宋真宗时的宋辽盟约被称为——   
19.(2021·吉林模拟)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   
(2)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4)宋真宗时的宋辽盟约被称为   
三、材料分析题
20.(2021·乾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将一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清朝初期,西藏的宗教首领五世达赖亲自入京朝贺,受到当时皇帝的隆重接见,并正式赐予他封号,1727 年清朝设置官职,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材料二: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 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1)材料一中的“贞观”是哪位皇帝的年号?他将哪位公主嫁入吐蕃?
(2)材料二中的宗教首领获得的“封号”是什么?1727 年设置的“官职”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4)通过两则材料,你从西藏的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21.(2021·乾安模拟)某班以“古今中外的国家统一问题”为主题举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走进古代历史】秦朝的建立者是谁?秦的统一有哪些影响?(写出一点)
(2)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589 年,隋文帝灭掉哪个朝 代,统一全国?
(3)【走进伟人构想】为促进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科学构想?在这一构想指导下,1997 年我国成功收 回了哪一地区的主权?
(4)【走进两岸关系】请写出“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
(5)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2.(2021·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后继承父业,任太史令。在遭受酷刑后,用全部精力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材料二:北宋时,一位匠人根据实践经验,在胶泥片上刻反体单字,一字一印,用火烧成字模。把需要的字模拣出来,以松脂等固定在铁板上,用来印书。
材料三:他是明代的医药学家,他搜集和整理了800 多种医药书籍,到深山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哪位人物的贡献?材料中涉及的是哪一史学著作?
(2)材料二中的“一位匠人”指的是谁?
材料涉及的是他的哪一重大发明?
(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成就?材料中涉及的“药物学巨著”的名称是什么?
(4)以上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3.(2021·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仿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材料二:北宋时,一位匠人根据实践经验,用胶泥刻字,再烧制成字模。制版时,用松脂'把字模固定在四周有框的铁板上。
材料三:他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他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哪位人物的贡献?他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一位匠人"指的是谁?材料涉及的是他的哪一重大发明?
(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成就?材料中的“最杰出的作品"指的是什么?
(4)以上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4.(2021·船营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材料二:
图1 鉴真塑像 图2玄奘西行求法
材料三: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时称倭患。
材料四: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出“中国的丝绸”是通过哪一商路运到欧洲的?为这条商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鉴真”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图2“玄奘西行”的经历记载在哪一本书中?
(3)为解决材料三中的“倭患”,明朝政府派将领抗击倭寇。请写出一位。
(4)结合材料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材料,请拟定一个探究主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A.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驻藏大臣,不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1)汉武帝
(2)北魏孝文帝
(3)唐太宗
(4)赵匡胤
(5)朱元璋
【知识点】“贞观之治”;朱元璋强化皇权;汉武帝的大一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匡胤建立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强化皇权;
故答案为:(1)汉武帝;
(2)北魏孝文帝;
(3)唐太宗;
(4)赵匡胤;
(5)朱元璋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答案】(1)②;⑥;①;④
(2)祖冲之;活字印刷术
(3)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李冰与都江堰;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属于医学类史料的有华佗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属于工程类史料的有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史料③中的“他”指祖冲之,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⑤中“毕昇的发明”指的是活字印刷术;
(3)结合上述成就可知,我的感受是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
故答案为:(1)
1、②
2、⑥
3、①
4、④
(2) 祖冲之;活字印刷术
(3) 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进行分类回答,还是要求牢记基础知识;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A.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B.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
C.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答案】B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A.八王之乱,不符合题意;
B.杜甫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开元盛世历历在目,就像在.眼前,平白无故发生了安史之乱,已经过了数年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与唐玄宗有关,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但是后期贪图享乐,朝政腐败,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藩镇割据,不符合题意;
D.靖难之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含义回答。
6.【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古代都市生活,不符合题意;
B.古代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C.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跨越了汉朝、唐朝和宋朝,南方长江流域的人口逐渐的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产生的影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资本主义萌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出数据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行省制度及其影响;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 分封制一行省制一郡县制 ,不符合题意;
B. 行省制一郡县制一分封制 ,不符合题意;
C. 郡县制一行省制一分封制 ,不符合题意;
D.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隋唐时期,统治者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了统治基础,为加强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所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分封制一郡县制一行省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A.重视科举考试,不符合题意;
B.减轻农民负担,不符合题意;
C.能够虚心纳谏,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难点是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
9.【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A.休养生息政策,不符合题意;
B.重文轻武政策,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文化专制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只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C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A.张骞,不符合题意;
B.戚继光,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登陆台湾后,打败荷兰殖民者, 使荷兰殖民者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土尔扈特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答案】B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A.锦衣卫,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设立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东厂,不符合题意;
D.枢密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A.《兰亭集序》,不符合题意;
B.《资治通鉴》,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依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3.【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A. 平定噶尔丹叛乱 ,不符合题意;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不符合题意;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答案】A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人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人们喜爱,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李白,不符合题意;
C.史思明,不符合题意;
D.安禄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5.【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四大发明的基本情况即可作答。
16.【答案】(1)长安
(2)《大明历》
(3)唐朝
(4)巨鹿之战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丝绸之路,这条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达中亚、西亚和更远的欧洲国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除了圆周率之外,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军在项羽的率领下,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故答案为:(1)长安;
(2)《大明历》;
(3)唐朝;
(4)巨鹿之战。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答案】(1)分封制
(2)郡县制
(3)科举制
(4)行省制度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疆土,稳定统治实行分封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推行行省制度。
故答案为:(1)分封制
(2)郡县制
(3)科举制
(4)行省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郡县制、科举制、行省制度等知识。难度不大,重在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可作答。
18.【答案】(1)都江堰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开元盛世
(4)澶渊之盟
【知识点】“开元盛世”;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辽与北宋的和战;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人力在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最终在寇准坚持下,宋真宗到达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大败辽军,之后,宋辽之间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故答案为:(1)都江堰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开元盛世
(4)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主要是需要学生识记,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答案】(1)都江堰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开元盛世
(4)澶渊之盟
【知识点】“开元盛世”;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辽与北宋的和战;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人力在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最终在寇准坚持下,宋真宗到达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大败辽军,之后,宋辽之间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故答案为:(1)都江堰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开元盛世
(4)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主要是需要学生识记,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0.【答案】(1)唐太宗;文成公主
(2)达赖喇嘛;驻藏大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维护祖国
统一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年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清朝初期,西藏的宗教首领五世达赖亲自入京朝贺,受到当时皇帝顺治皇帝的隆重接见,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自治区体现的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维护祖国统一等;
故答案为:(1)唐太宗、文成公主;
(2)达赖喇嘛;驻藏大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维护祖国统一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即可,这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1.【答案】(1)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汉武帝;陈朝。
(3)一国两制;香港。
(4)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祖国统一一定回实现 等。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海峡两岸交往;汉武帝的大一统;“一国两制”;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秦朝;秦朝的统一,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为促进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构想指导下,1997年我国成功收回来香港地区的主权;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祖国统一一定回实现 等;
故答案为:(1) 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汉武帝;陈朝;
(3)一国两制;香港
(4)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 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祖国统一一定回实现 等。
【点评】本题的前四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司马迁。《史记》。
(2)毕昇 。 活字印刷术。
(3)李时珍。《本草纲目》。
(4)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后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 在遭受酷刑后,用全部精力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他,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在遭受酷刑后,用全部精力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依据材料二信息“北宋时”“ 在胶泥片上刻反体单字,一字一印,用火烧成字模。把需要的字模拣出来,以松脂等固定在铁板上,用来印书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他是明代的医药学家 ”“ 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 多种医药书籍,到深山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
故答案为:(1) 司马迁。《史记》。
(2)毕昇
。 活字印刷术。
(3) 李时珍。《本草纲目》。
(4) 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前三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张仲景。医圣。
(2)毕昇。活字印刷术。
(3)宋应星。《天工开物》。
(4)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写出了传世巨著(仿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医药著作,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尊称为“医圣”;
(2)依据材料二信息“北宋时”“ 用胶泥刻字,再烧制成字模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他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应星,他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1) 张仲景。医圣。
(2) 毕昇。活字印刷术。
(3) 宋应星。《天工开物》。
(4) 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前三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丝绸之路。张骞。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大唐西域记》。
(3)戚继光等。
(4)郑成功。
(5)古代的中外交往、中外关系、对外关系等。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鉴真与玄奘;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丝绸是通过丝绸之路运送到欧洲的;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到了重要的贡献。
(2)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的主要是事迹是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行”的经历记载在《大唐西域记》中。
(3)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倭患”,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4)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5)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材料探究的是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张骞。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大唐西域记》。
(3)戚继光等。
(4)郑成功。
(5)古代的中外交往、中外关系、对外关系等。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往、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地区2021年历史真题分类汇编:02 隋唐时期——明清时期
一、真题演练
1.(2021·吉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为了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答案】B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A.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驻藏大臣,不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1·吉林)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2)在北魏推行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
(3)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
(4)建立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
(5)建立明朝,强化皇权﹣﹣   。
【答案】(1)汉武帝
(2)北魏孝文帝
(3)唐太宗
(4)赵匡胤
(5)朱元璋
【知识点】“贞观之治”;朱元璋强化皇权;汉武帝的大一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匡胤建立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强化皇权;
故答案为:(1)汉武帝;
(2)北魏孝文帝;
(3)唐太宗;
(4)赵匡胤;
(5)朱元璋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2021·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实资料
①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②华佗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③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④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⑤北宋毕昇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⑥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1)对史料的归纳整理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依据下列主题,选择上述史料进行归类(写出相应的序号)。
医学类:   、   。
工程类:   、   。
(2)史料③中的“他”指哪位科学家?⑤中“毕昇的发明”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成就,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1)②;⑥;①;④
(2)祖冲之;活字印刷术
(3)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李冰与都江堰;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属于医学类史料的有华佗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属于工程类史料的有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史料③中的“他”指祖冲之,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⑤中“毕昇的发明”指的是活字印刷术;
(3)结合上述成就可知,我的感受是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
故答案为:(1)
1、②
2、⑥
3、①
4、④
(2) 祖冲之;活字印刷术
(3) 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进行分类回答,还是要求牢记基础知识;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模拟专练
4.(2021·绿园一模)清朝前期,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宣政院 B.西域都护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答案】C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A.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B.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
C.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犁将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2021·绿园一模)下边这首杜甫的诗《历历)描述的内容应该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靖难之役
【答案】B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A.八王之乱,不符合题意;
B.杜甫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开元盛世历历在目,就像在.眼前,平白无故发生了安史之乱,已经过了数年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与唐玄宗有关,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但是后期贪图享乐,朝政腐败,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藩镇割据,不符合题意;
D.靖难之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含义回答。
6.(2021·绿园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可用于研究(  )
A.古代都市生活 B.古代政治制度
C.经济重心南移 D.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A.古代都市生活,不符合题意;
B.古代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C.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跨越了汉朝、唐朝和宋朝,南方长江流域的人口逐渐的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产生的影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资本主义萌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出数据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1·绿园一模)我国古代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曾创立各种制度,这些制度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一行省制一郡县制 B.行省制一郡县制一分封制
C.郡县制一行省制一分封制 D.分封制一郡县制一行省制
【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行省制度及其影响;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 分封制一行省制一郡县制 ,不符合题意;
B. 行省制一郡县制一分封制 ,不符合题意;
C. 郡县制一行省制一分封制 ,不符合题意;
D.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隋唐时期,统治者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了统治基础,为加强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所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分封制一郡县制一行省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21·绿园一模)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反映了唐太宗(  )
A.重视科举考试 B.臧轻农民负担
C.能够虚心纳谏 D.民族政策开明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A.重视科举考试,不符合题意;
B.减轻农民负担,不符合题意;
C.能够虚心纳谏,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难点是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
9.(2021·绿园一模)宋朝用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而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这体现了宋朝的(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武轻文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文化专制政策
【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A.休养生息政策,不符合题意;
B.重文轻武政策,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文化专制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只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1·乾安模拟)使荷兰殖民者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民族英雄是(  )
A.张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土尔扈特部
【答案】C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A.张骞,不符合题意;
B.戚继光,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登陆台湾后,打败荷兰殖民者, 使荷兰殖民者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土尔扈特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2021·吉林模拟)清朝时,它的设立标志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名存实亡。它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东厂 D.枢密院
【答案】B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A.锦衣卫,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设立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东厂,不符合题意;
D.枢密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2.(2021·吉林模拟)下列记载了玄奘游历.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的是(  )
A.《兰亭集序》 B.《资治通鉴》
C.《大唐西域记》 D.《农政全书》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A.《兰亭集序》,不符合题意;
B.《资治通鉴》,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依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3.(2021·吉林模拟)1771年,战胜重重困难,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A. 平定噶尔丹叛乱 ,不符合题意;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不符合题意;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2021·吉林模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他是(  )
A.白居易 B.李白 C.史思明 D.安禄山
【答案】A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人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人们喜爱,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李白,不符合题意;
C.史思明,不符合题意;
D.安禄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5.(2021·船营一模)下列四大发明中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四大发明的基本情况即可作答。
16.(2021·乾安模拟)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   
(2)祖冲之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3)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4)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答案】(1)长安
(2)《大明历》
(3)唐朝
(4)巨鹿之战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丝绸之路,这条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达中亚、西亚和更远的欧洲国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除了圆周率之外,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军在项羽的率领下,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故答案为:(1)长安;
(2)《大明历》;
(3)唐朝;
(4)巨鹿之战。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2021·船营一模)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制度名称。
(1)西周为巩固疆土,稳定统治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   
(2)秦朝开创的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隋朝确立,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4)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   
【答案】(1)分封制
(2)郡县制
(3)科举制
(4)行省制度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疆土,稳定统治实行分封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推行行省制度。
故答案为:(1)分封制
(2)郡县制
(3)科举制
(4)行省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郡县制、科举制、行省制度等知识。难度不大,重在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可作答。
18.(2021·吉林模拟)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   
(2)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4)宋真宗时的宋辽盟约被称为——   
【答案】(1)都江堰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开元盛世
(4)澶渊之盟
【知识点】“开元盛世”;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辽与北宋的和战;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人力在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最终在寇准坚持下,宋真宗到达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大败辽军,之后,宋辽之间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故答案为:(1)都江堰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开元盛世
(4)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主要是需要学生识记,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2021·吉林模拟)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   
(2)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4)宋真宗时的宋辽盟约被称为   
【答案】(1)都江堰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开元盛世
(4)澶渊之盟
【知识点】“开元盛世”;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辽与北宋的和战;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人力在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最终在寇准坚持下,宋真宗到达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大败辽军,之后,宋辽之间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故答案为:(1)都江堰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开元盛世
(4)澶渊之盟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主要是需要学生识记,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三、材料分析题
20.(2021·乾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将一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清朝初期,西藏的宗教首领五世达赖亲自入京朝贺,受到当时皇帝的隆重接见,并正式赐予他封号,1727 年清朝设置官职,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材料二: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 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1)材料一中的“贞观”是哪位皇帝的年号?他将哪位公主嫁入吐蕃?
(2)材料二中的宗教首领获得的“封号”是什么?1727 年设置的“官职”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4)通过两则材料,你从西藏的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唐太宗;文成公主
(2)达赖喇嘛;驻藏大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维护祖国
统一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年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清朝初期,西藏的宗教首领五世达赖亲自入京朝贺,受到当时皇帝顺治皇帝的隆重接见,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自治区体现的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维护祖国统一等;
故答案为:(1)唐太宗、文成公主;
(2)达赖喇嘛;驻藏大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维护祖国统一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即可,这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1.(2021·乾安模拟)某班以“古今中外的国家统一问题”为主题举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走进古代历史】秦朝的建立者是谁?秦的统一有哪些影响?(写出一点)
(2)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589 年,隋文帝灭掉哪个朝 代,统一全国?
(3)【走进伟人构想】为促进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科学构想?在这一构想指导下,1997 年我国成功收 回了哪一地区的主权?
(4)【走进两岸关系】请写出“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
(5)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答案】(1)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汉武帝;陈朝。
(3)一国两制;香港。
(4)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祖国统一一定回实现 等。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海峡两岸交往;汉武帝的大一统;“一国两制”;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秦朝;秦朝的统一,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为促进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构想指导下,1997年我国成功收回来香港地区的主权;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祖国统一一定回实现 等;
故答案为:(1) 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汉武帝;陈朝;
(3)一国两制;香港
(4)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 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祖国统一一定回实现 等。
【点评】本题的前四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2021·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后继承父业,任太史令。在遭受酷刑后,用全部精力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材料二:北宋时,一位匠人根据实践经验,在胶泥片上刻反体单字,一字一印,用火烧成字模。把需要的字模拣出来,以松脂等固定在铁板上,用来印书。
材料三:他是明代的医药学家,他搜集和整理了800 多种医药书籍,到深山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哪位人物的贡献?材料中涉及的是哪一史学著作?
(2)材料二中的“一位匠人”指的是谁?
材料涉及的是他的哪一重大发明?
(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成就?材料中涉及的“药物学巨著”的名称是什么?
(4)以上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司马迁。《史记》。
(2)毕昇 。 活字印刷术。
(3)李时珍。《本草纲目》。
(4)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后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 在遭受酷刑后,用全部精力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他,继承父业,任太史令, 在遭受酷刑后,用全部精力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依据材料二信息“北宋时”“ 在胶泥片上刻反体单字,一字一印,用火烧成字模。把需要的字模拣出来,以松脂等固定在铁板上,用来印书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他是明代的医药学家 ”“ 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 多种医药书籍,到深山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
故答案为:(1) 司马迁。《史记》。
(2)毕昇
。 活字印刷术。
(3) 李时珍。《本草纲目》。
(4) 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前三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2021·吉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仿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材料二:北宋时,一位匠人根据实践经验,用胶泥刻字,再烧制成字模。制版时,用松脂'把字模固定在四周有框的铁板上。
材料三:他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他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哪位人物的贡献?他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一位匠人"指的是谁?材料涉及的是他的哪一重大发明?
(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成就?材料中的“最杰出的作品"指的是什么?
(4)以上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张仲景。医圣。
(2)毕昇。活字印刷术。
(3)宋应星。《天工开物》。
(4)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写出了传世巨著(仿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医药著作,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尊称为“医圣”;
(2)依据材料二信息“北宋时”“ 用胶泥刻字,再烧制成字模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他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应星,他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1) 张仲景。医圣。
(2) 毕昇。活字印刷术。
(3) 宋应星。《天工开物》。
(4) 创新精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热爱科学、善于总结和思考等。(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前三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2021·船营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材料二:
图1 鉴真塑像 图2玄奘西行求法
材料三: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时称倭患。
材料四: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出“中国的丝绸”是通过哪一商路运到欧洲的?为这条商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鉴真”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图2“玄奘西行”的经历记载在哪一本书中?
(3)为解决材料三中的“倭患”,明朝政府派将领抗击倭寇。请写出一位。
(4)结合材料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材料,请拟定一个探究主题。
【答案】(1)丝绸之路。张骞。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大唐西域记》。
(3)戚继光等。
(4)郑成功。
(5)古代的中外交往、中外关系、对外关系等。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鉴真与玄奘;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丝绸是通过丝绸之路运送到欧洲的;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到了重要的贡献。
(2)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的主要是事迹是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行”的经历记载在《大唐西域记》中。
(3)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倭患”,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4)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5)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材料探究的是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张骞。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大唐西域记》。
(3)戚继光等。
(4)郑成功。
(5)古代的中外交往、中外关系、对外关系等。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往、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