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一、单选题
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 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黄巢起义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安史之乱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
A.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易中天教授指出: “如此盛世, 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 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事件( )
A. 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B. 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 完成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 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 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 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说:“梁祖起于宛朐群盗之党,已而挟听命之唐,鞭挞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谓一时之奸雄。”“梁祖”指建立后梁的朱温,“群盗之党”是指(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黄巢起义 D. 李密起义
唐朝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唐末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④连年的灾荒使得人民无以为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下图人物青年时期壮志凌云的一首诗,他是( )
A. 安禄山 B. 史思明 C. 黄巢 D. 朱温
隋朝灭亡后,唐朝是世界上公认的强盛王朝之一, 各国遣唐使频繁往来唐朝, 唐朝制度和文化等被很多国家效仿。请你说出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人分别是( )
A. 李渊 黄巢 B. 李世民 黄巢 C. 李世民 朱温 D. 李渊 朱温
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 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 被黄巢起义军占领的是( )
A. 余杭 B. 长安 C. 涿郡 D. 江都
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 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 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D. 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907年,后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后梁的开国皇帝是( )
A. 黄巢 B. 朱温 C. 安禄山 D. 史思明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A. 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C. 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 五代十国战乱不已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的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唐末农民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材料二 《旧唐书》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材料三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 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哪一事件?“军民顽强抵抗”的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2) 材料二中的“藩臣”指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特点是什么?唐朝灭亡后,延续这一局面的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有人口37 140 000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有人口41 419 712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有人口52 919 712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有人口16 990 30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有人口15 762 432
(1)从唐朝人口数据统计表来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后人口急剧减少,这一现象与什么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
(2)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这首诗反映了该历史人物怎样的志向 在这一志向的影响下,他采取了什么行动 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
(3)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谁建立的 这一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什么
(4)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亡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约 4142万 4531万 5292万 1690万 1576万
材料二 五日, 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 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 贼巢僭位, 国号大齐
——《旧唐书》
(1)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 其影响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解析】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答案】D
【解析】唐玄宗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故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安史之乱。
3.【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故 C正确。
A.“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赞美的是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的诗词,故A错误。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诗词,故B错误。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反映南朝佛教盛行的景象,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 安史日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唐朝至此灭亡,A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选D。
5.【答案】B
【解析】B.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之前没有出现天灾人祸,战火连绵现象,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
ACD.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宠爱杨贵妃,任人唯亲,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使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当时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即唐朝内地兵力空虚,这些都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解析】C.唐朝后期,政治腐朽黑暗,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民众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统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黄巢是非常残暴的人,因此被视为“盗”)。从此他势力越来越强,长期把持唐朝的朝政。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的皇帝,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故C正确。
ABD.均与本题无关。
故选C。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农民起义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逐渐控制朝政,907年,建立政权,唐朝灭亡。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黄巢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及图片反映的人物为黄巢。故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907年, 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 唐朝灭亡。
10.【答案】B
【解析】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 攻入长安, 建立政权,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选B。
11.【答案】C
【解析】C.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局面的局面,故C项与唐朝灭亡无关。
ABD.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故ABD与唐朝灭亡有关。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朱温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控制朝政,且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朝的皇帝,建立了后梁政权。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C.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C正确。
A.黄巢起义给以唐朝致命打击,并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故排除A。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之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
D.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五代十国战乱不已,故排除D。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B.“五代十国”唐末以业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故B符合题意。
ACD.1757年(乾隆时期),清政府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故排除ACD。
故选B。
15.【答案】【小题1】事件:安史之乱。 结果:763年安史叛乱被平定。 意义:标志着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小题2】“藩臣”:节度使。 局面:藩镇割据局面。 特点: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 延续:五代十国。
【小题3】黄巢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16.【答案】 (1)安史之乱。后果: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黄巢。推翻唐朝的腐败统治的志向。发动了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3)朱温。唐朝灭亡。
(4)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 唐朝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7.【答案】(1)人口持续减少。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安史之乱。
(2)记载的是黄巢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起义军最后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背诵清单】
一、安史之乱
1.背景:(1)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
(2)社会上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时间:755年
3.人物: 安禄山、史思明
4.经过: 叛军从河北南下,先攻下洛阳,后攻入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逃跑,李亨北上灵武被拥护为帝,即唐肃宗。在西北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5.结果:安史叛军763年被平定。
6.影响:①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②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③赋役沉重,灾荒连年,无以为生。
2.起义领导人:黄巢
3.经过: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4.结果:失败
5.影响: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6.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形成:五代:黄河流域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几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延伸。
3.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