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下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09:56: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学案解析版
一.知识讲解
【教材出处】统编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P62~P65(《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作品简介】
全书五十六回,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创作背景】
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学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时代背景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 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中,以讽 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 露。
【书名的由来】
“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即“儒者之林”。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有所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作者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且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怎样读讽刺作品】
讽刺文学历史悠久。西方文学里的讽刺,可追溯到古希腊寓言和喜剧;中国文学里的讽刺,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的“惩劝”,既有入木三分的揭露,也有“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的讽喻。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丧魂失魄的人物形象,其用意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全县读书人都以为“这样好女儿,为伦纪生色”,于是“知县祭,本学祭,余大先生祭,阖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两家本族祭,祭了一天,在明伦堂摆席……”这正是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不止于此,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徵君等。这些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用手法之一。例如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是主人公在“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另一种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例如“范进中举”,写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一同回家,“见女婿衣裳后襟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一细节,作者写来不动声色,却活描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后世人诚惶诚恐、毕恭毕敬、逢迎唯恐不及的画面。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联系现实深入理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古人评《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今人评论说:“《儒林外史》所讥讽的那个儒家精英世界早已不存在了,可是像小说里的人物那样说话作文、行身处世者,还大有人在,只是他们本人未必知道罢了。所以读起《儒林外史》来,多有会心处,觉得‘它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儒林外史》写于数百年前,为何至今仍然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答案或许便蕴含在与现实的联系之中。像《儒林外史》这样的古典作品,以及其他许多讽刺名著,毕竟年代久远,其中描写的一些具体制度和风物,今日读来或许会感到隔阂,阅读时需要参阅资料,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讽刺的对象,把握作品主旨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作品主题】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艺术特色】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
【人物形象】
1. 正面的典型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王冕 (第一回) 王冕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杜少卿 (第三十一~ 三十三回)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 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 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 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⑥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尊重妇女,为人单纯,淡泊名利,慷慨大方,有点儿离经叛道,思想中有民主成分。
2. 腐儒的典型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周进 (第二、三回) ①刚出场时,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饱受秀才梅玖和王举人的嘲弄和冷遇。 ②在贡院里受刺激过度,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 ③任广东学道后,为了照顾范进,将范进取为第一。 生活穷困潦倒,却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迷于制艺难以自拔,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成功后也照顾了范进等人。
范进 (第三、四回) ①名利熏心,热衷做官。到了晚年,仍以“童生”资格去考秀才。当他骤闻中了举人,激动得无法控制,竟然疯了。 ②穷困并未使他那腐儒的呆气和酸气减退。即使在着急等待卖鸡买米时,依然是“一步一踱”“东张西望”,并不着急。 ③见了地主豪绅,就竭力拉拢巴结。见了张乡绅,满口是“久仰老先生”。 表面上呆头笨脑,穷困愚陋,逆来顺受,酸气十足;内心里却热衷功名,追求利禄,圆滑世故,卑怯懦弱。
王玉辉 (第四十八回) ①鼓励女儿殉夫,在女儿死后仰天大笑,连说“死得好”。 ②葬了女儿后,顿觉伤感,在去苏州的船上,看着山光水色,不觉悲悼女儿。 封建礼教的狂热信徒,被封建道德扭曲了人性,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但良心并未完全泯灭。
3. 贪官污吏的典型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汤奉(汤知县)(第四回)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居然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贪财、作威作福。
王惠 (第七、八回) ①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黎民生计和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 ②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 ③他本人的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典型的封建官僚中的庸官。为人贪狠、蛮横,没有立场。
4. 市井中人
市井高人 鲍文卿 虽为一戏子,却有礼有节,矫矫自好,为人端正。
市井小人 胡屠户 初时范进不得志时,常抱怨自己瞎了眼,错选了女婿,而在范进中举后变成了“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鲍廷玺 被鲍文卿收养,读过几年书。自养父和长兄相继去世后,他便开始“堕落”。他结识了季苇萧等人,“效劳”杜慎卿,又讨好王胡子,跟杜少卿借钱。自此,他朴实正直的本性已经消亡了。
市井奇人 (第五十五回) 季遐年 靠写字为生,不慕荣利,高兴了才给写字,不高兴时,王侯将相、大把的银子都不写。怒斥御史的孙子。
王太 卖火纸筒子为生,下棋很厉害。
盖宽 开茶馆,书画做得好,爱财,慷慨资助别人,散尽家财,穷困潦倒,最后被人请去教馆。
荆元 做裁缝,学弹琴写字,也学作诗,朋友都不与他亲热。
【阅读感受】
全书至今有许多片段仍然为我们津津乐道,如《范进中举》讲穷酸秀才范进想赶考没有盘费,与岳丈商议,被岳丈骂得狗血淋头。后来考试出榜,正值家里无米下锅,母亲叫范进拿着老母鸡去换米。三骑飞马来报,说范进中了,老太太请人去找回儿子。范进见了升挂的报贴,喜出往外拍手大笑,说着我中了,一交跌倒,不省人事。老太太用白开水把他灌活,他一边笑,一边向外面跑去。胡屠户一个嘴巴把范进打晕了,喘息过来后不疯了。地方绅士前他中举,前来奉承的,送田产的,送店房的,投靠为仆的,样样都有。几个月后,家境大变。老太太得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喜昏头脑,大笑一声,向后跌倒,不省人事。《两茎灯草》讲吝啬文人严监生积劳成疾,中秋以后,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临终时挤一屋人,桌上点盏灯,严监生把手从被子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众人迷惑不解,只有其妾知其心思,因为那盏灯里点了两茎灯草,严监生恐浪费了油,所以老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挑去一根他才断气。
二.真题引路
(2021 广安)名著阅读。
【甲】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1)【甲】段中的他是 ,其性格特
点是
【答案】严监生 吝啬
【解析】本题考查了了解名著内容和人物的能力。【甲】中见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就不肯咽气的情节可知,“他”是严监生,这个情节表现了他的吝啬。
(2021 武威)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
答:
【答案】示例1: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无情地给予讽刺。示例2: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也树立了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名著的能力。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果认为《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则可以列举范进等反面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如果认为《儒林外史》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的观点,可以联系王冕和杜少卿等正面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
(2021 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
【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
答:
结合原著内容,概述与乙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
答:
(3)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
答:
(4)试分析匡超人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
答:
答案:(1)匡超人由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2)前: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后: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3)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匡超人所说的话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充分体现了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4)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甲】文讲匡超人在火灾中奋力救父母,看出他是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乙】【丙】文中写匡超人做官后,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乙段讲了匡超人逼娘子下乡。这段故事前: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后: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3)本题考查对名著中运用的文学艺术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丙段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匡超人所说的话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行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充分体现了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021 重庆A卷)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如图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句话概述这个情节。
答: (2)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
周进 匡超人
答:
【答案】(1)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建生觉得浪费,临死都不肯咽气。
示例一:世家匡超人匡超人进学之后,居然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嘘自己是读书人所共赴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这一可笑行为,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丧失了淳朴善良的本性,人格沦丧,因而也是可悲。
示例二:周进60多岁的周进在贡院减号板痛哭,当配群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60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由图画内容可知,严监生临终之际,看到多点儿的一点儿一根灯草,始终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头咽气,据此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原著内容,请从备选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实践,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如周进60多岁的周进在贡院减号板痛哭,当配群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60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
(2021重庆B卷)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__________、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__________。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答案】6.(1)严监生(或“严致和”)严贡生(或“严致中”)
(2)示例一:杭州诗会上,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影响,洁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
示例二: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
示例三: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
示例四:潘三入狱。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今人不齿。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掌握。
结合小说内容可知,严监生是广东高要县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严监生是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严贡生被学政“提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他也一直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但是他却是个哄吓诈骗、无恶不作的人,曾经讹诈邻居王小二的猪,后来小二的哥哥王大到严家讨猪,严贡生的几个虎狼儿子还把王大的腿打断了。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题干,“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可知,匡超人经历了由好到坏的变化,并从所给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结合所给的回目,分析情节,“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可知,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对父母体贴入微。可见孝顺父母是他最高的道德标准,这时的匡超人是极为淳朴可爱的;随着情节发展可知,后来,他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些斗方名土或因科举败北或因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功名进入仕途。于是这些人就想找一条“终南捷径”:刻诗集,结诗社,写斗方,诗酒风流,充当名士。受到他们的影响与熏陶,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污染,思想开始蜕变。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了;匡超人认识了潘三之后,开始暴露出他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情;考取教习后的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而贻笑大方;从小说所展示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他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腐朽的社会制度和恶劣的社会风气。
(2021 自贡)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1)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王冕,但是王冕与小说后面章节的人物关联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的开端用一章来写他呢?
答:
(2)《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核心:有醉心功名迂腐可笑者;有心艳功名泯灭人性者;有依仗功名而假意清高者;有假托无意功名自命清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也有辞却功名释放个性者。以下人物属于哪种人?请任选一人结合小说情节加以简述。周进杜少卿匡超人
答:
【答案】(1)第一回先写王冕这样一个行为高洁的隐士,然后再写纷纷乱乱的儒林官场。王冕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2)示例一:周进六十多岁却依然是个童生,但他还不忘追求功名。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省城贡院时,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几个商人得知原委,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由周进的表现来看,他是“醉心功名迂腐可笑者”。
示例二:杜少卿怀疑、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他敢于蔑视封建礼教,不受封建习俗的禁锢,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他是“辞却功名释放个性者”。示例三:在匡超人心里念念不忘的,始终都是功名富贵。他结识恶霸潘三之后,先是做起了赌场的抽头,接着为潘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三的出谋划策,他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当。他甘愿做恶霸的帮凶,礼义廉耻都已抛之脑后,仁义道德尽皆沦丧。他是一个“心艳功名泯灭人性者”。
【解析】(1)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写法的能力。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是一个有才华而厌恶官场的人,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通过王冕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于现实中那些通过读书科举当了官的老爷们的鄙视和排斥。
(2)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周进六十多岁却依然还是个童生。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几个商人得知原委,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然后几个商人又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由周进的经历来看,他是“醉心功名迂腐可笑者”。杜少卿藐视县里的秀才,称这些秀才是奴才。皇上征辟对多少人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杜少卿却在家装病极力婉拒。杜少卿不受封建习俗的禁锢,对待自己的妻子格外尊重,认为妇女应该站在一个社会平等的地位上,不倡导三从四德。杜少卿反对纳妾,尊重妇女,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思想,在封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做挑战封建权威的离经叛道的勇士。他是“辞却功名释放个性者”。匡超人出身贫寒,一日晚上在烛光下读书时,被路过的知县发现,感其孝心和苦读,提携他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后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身,在潘保正的帮助下,躲回到杭州。后碰到衙役潘三,潘三勾结差人黄球,拐卖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侍女给姓胡的财主,匡超人则负责伪造朱签,得到了二十两银子。匡超人从中尝到甜头,为非作歹的胆子也就越发大了起来。接下来在潘三的安排下,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他甘愿做起了恶霸的帮凶,礼义廉耻都已抛之脑后,仁义道德尽皆沦丧。匡超人在浑浊、势利的社会中渐渐地变得卑劣,丧失理智。他是一个“心艳功名泯灭人性者”。
(2021 新疆)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断,完成题目。
①向知县拉他坐,他断然不敢坐。向知县急了,说:“崔大老爷送了你来,我若这般待你,崔大老爷知道不便。”鲍文卿道:“虽是老爷要格外抬举小的,但这个关系朝廷体统,小的断然不敢。”……向知县备了席,摆在书房里,自己出来陪,斟酒来奉。他跪在地下,断不敢接酒;叫他坐,也到底不坐。……封了五百两银子谢他。他一厘也不敢受,说道:“这是朝廷颁与老爷们的俸银,小的乃是贱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
②鲍文卿道:“兄弟,不是这样说。像这衣服、靴子,不是我们行事的人可以穿得的。你穿这样衣裳,叫那读书的人穿甚么?”钱麻子道:“而今事!那是二十年前的讲究了!……若遇同席有几个学里酸子,我眼角里还不曾看见他哩!”鲍文卿道:“兄弟!你说这样不安本分的话,岂但来生还做戏子,连变驴变马都是该的!”
③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米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小说中的鲍文卿从事什么职业?阅读选文,简要评价这个人物。
答:
【答案】鲍文卿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一戏子。鲍文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比较正面的人物,正直,不贪图钱财,做事稳重、能分清是非。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以及主要人物的分析。选文片段①写鲍文卿认清自己身份,不敢与知县同坐。向知县感恩鲍文卿曾经的帮助,封五百两银子谢他,鲍文卿却一分钱也不收,说“怎敢收老爷们的俸银”。片段②讲鲍文卿生活朴实,不追求华丽的衣着。片段③讲了分析事情脉络,劝“二位老爹”也不要收那银子。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大义不贪图钱财,做事稳重、能分清是非的人。
三.对应训练
1、《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篇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答案】 长 章回体讽刺 吴敬梓 敏轩 安徽省全椒 文木老人 清代
【解析】 吴敬梓,字粒民,号敏轩,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自称“文木老人”。 著有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_______ _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__ _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_____ ____毒害的_____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答案】 知识分子 讽刺 八股科举制度 儒生
【解析】 《儒林外史》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填空。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儒林”指_______ _____。
【答案】 吴敬梓 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解析】 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也自称“文木老人”,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儒家学者之群,也就是“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4、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将_________作为主要揭露和讽刺的对象,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请写出一位贤者的名字:____ ___ __。
【答案】 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徽君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危害。根据阅读积累,列举任意一位贤者即可,如杜少卿。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扶着他立了起来。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注)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
①他是《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
②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 _
【答案】 ①周进
②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所以想一头撞死。
俩人都醉心于功名,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都半生潦倒,受人欺凌和嘲笑侮辱。都晚年中举,飞黄腾达。
【解析】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 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从“天字号”“又是一头撞将去”等信息可知,他指的是周进。
根据“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可知周进自杀的原因,这说明周进是一个受科举毒害很深,精神脆弱的书呆子。周进与范进都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穷苦读书人,他们都读了好几十年的书还没有考中秀才,除了读书,就什么也不会了。他们晚年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
6.《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采用高潮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请你选择书中一个人物, 概括他的典型事例,并对他进行简要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_
【答案】 严监生;严监生临死之时,由于屋里的油灯里有两个灯芯,觉得浪费了油而一直咽不了气,直到家人剪掉一根灯芯才咽气。塑造了一个吝啬至极,严监生;严监生性格也极具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前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最典型的是 严监生,他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些细节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评价时注意结合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分析。
7.《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________小说,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以范进这个典型人物为例略作分析。(4分)
【答案】 讽刺 示例:小说以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范进的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解析】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范进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他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作者通过范进这一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8.《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极具特色,既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又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其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理想人物是_______,贪得无厌的吝啬鬼典型是________。
【答案】 杜少卿 严监生
【解析】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中的杜少卿就是这一类人物,他身上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杜少卿虽然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对科举功名视如粪土,不愿意进入官场。他是吴敬梓描写的一批真儒名贤之一,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如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的严监生,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他的妻子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根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严监生是贪得无厌的吝啬鬼典型。
9.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__ __。
【答案】 周进
【解析】 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文学常识。(1)从标题“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分析,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周进,另一人是范进(胡屠户是范进的岳父)
10.《儒林外史》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形象,如穷困潦倒、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的腐儒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八股迷的典型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贪官污吏的典型__________、__________。《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答案】 周进 范进 马静 鲁编修 汤奉 王惠 王冕 杜少卿
【解析】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绍: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三;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11、 《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 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说楔了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义”粉墨登场。 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_________(限4个字以内),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______。
【答案】 功名富贵 王冕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了解与识记。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根据其中记述的人物,可以看出他们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者,有假托功名富贵而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等等,所以说“一篇之骨”的“大义”指的是功名富贵。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意思就是通过楔子铺叙创作大意,塑造名流王冕的示例用来隐喻全书的中心思想。所以名流指的就是王冕。
12、《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_________文写成,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________手法揭示其内心世界。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
【答案】 白话 白描
【解析】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第一、《儒林外史》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嘲讽之情;第二、善于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来表现讽刺意义;第三、通过故事情节的前后对比来表达讽刺意义;第四、讽刺的基调中对不同的人物寄寓了不同的感情
13《儒林外史》作者是(1)__。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许多因受(2)____制度毒害而失魂落魄的读书人形象,也塑造了一些寄托着自己理想的正面形象,例如(3)____。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了(4)_____手法。
【答案】 (1)吴敬梓 (2)封建科举 (3)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沈琼枝) (4)讽刺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积累。《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正面形象如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沈琼枝等),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14《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思考
︽ 儒 林 外 史 ︾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理解: ④______。
①______形象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②______形象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形象 范进 周进 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象 杜少卿 庄绍光 ③______
【答案】 ①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②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 ③王冕(或填“迟衡山”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 ④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儒林外史》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 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从类别上分析,“杜少卿、沈琼枝、虞育德”都是正面形象;而“牛浦郎、潘三、严监生”都是反面形象。不屑科考的形象除杜少卿、庄绍光外,还有王冕。 我的理解可从这样分门别类的整理的好处的角度作答。 如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社会现实,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15、作者将小说取名为《儒林外史》有着特殊的含义。请你以第三回中“范进中举”的内容为例,具体谈谈对“儒林外史”这个书名的理解。
【答案】 示例:“儒林”指的是读书人,“外史”是与“正史”相对而言的,这本书记载了许多不被正史所记载的读书人的形象。就像范进这样一个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的读书人,中了举之后喜极而疯、丑态毕露。这样的读书人形象与对封建科举制度批判的态度是与正史中所记载的是完全不同的。
【解析】 在《儒林外史》中: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如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这与“正史”是完全不同的。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可据此作答。
16、“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儒林外史>序》节选
(1)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
A.《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每一个章回、人物事件各异,但每个人物的登场与退场,每个故事的开始、转折和结束都有着内在联系——通过“功名富贵”这个逻辑联系结紧密相连。
B.《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清代,讽刺的也是封建社会末期腐朽的科举制度,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并旁及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及整个社会风气,暴露了方方面面的黑暗和腐朽,显示出颇有深度的批判和嘲讽力量。
C.《儒林外史》着力塑造了心艳功名、痴迷富贵、心性扭曲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这一类人虽有着明显的共性,但在作者传神的细节刻画下却鲜活各异,如《序》中提到的“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D.《儒林外史》在用众多反面人物形象讽刺丑恶的同时,还塑造了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正面人物,他们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不但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还寄托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
E.《儒林外史》是一部经典的讽刺作品,为中国讽刺小说奠定了基础。作者非常注意讽刺的艺术,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的描写中直书其事,用鲜明的嘲讽之意和清晰的指评之语表现出自己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揭示出现实。
【答案】 B E
【解析】 B“《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清代”错。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E“清晰的指评之语”错。文章主要是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运用讽刺手段进行人物性格的刻画。没有“指评之语”。
(2)在横线上恰当填写《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姓名,不可重复。
在《序》中,作者认为自己笔下有些人物“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其中有:不慕富贵,以画家(1)______为代表;蔑视科举,以名贤(2)______为代表;悠然恬适,以学者(3)______为代表;清闲世,以博士(4)______为代表。
【答案】 (1)王冕 (2)杜少卿 (3)庄征君/庄尚志/庄绍光 (4)虞育德
【解析】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画家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蔑视科举,以名贤杜少卿为代表。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悠然恬适,以学者庄征君等为代表,他也是诸贤人中的至贤之人。清闲世,以博士以虞育德为代表。虞博士没有奇言异行,他的生活环境并不比其他士人特殊,但是虞育德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
17、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小题。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节选自《儒林外史》)
(1)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没有用贬义词,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请你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为选段文字做批注。
【答案】 示例:选文中没有直接评价范进,而是通过他听不懂笑话这个情节来讽刺他的不学无术,一个进士竟然连苏轼也不知道,虽然有些夸张,但意在表现当时的儒生只学八股文只管科举考试而没有真正的才学。范进的“愁着眉”不知道该怎么向恩师交代,则又通过简笔白描勾画出了人物的趋炎附势和迂腐怯懦。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给名著写批注的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可以看出范进的无知,“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查不着不好意思的”可知其阿谀奉承的丑态。
(2)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能体现鲁迅这一评价的相关情节。
备选人物:周进、严监生、匡超人
【答案】 示例:周进:在贡院一头撞在号板上放声大哭,大家可怜他给他捐了一个监生,他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上了举人,后又录取了跟他有着类似经历的范进。他是一个深受科举毒害的儒生形象。
严监生:家财万贯却舍不得买一斤猪肉,就算是死也舍不得买人参,不挑掉一茎灯草死不瞑目。但是他为了立赵氏为正室,讨好王氏的两个哥哥出手阔绰,王氏葬礼极为豪奢,临终留给哥哥很多钱财,但最终财产仍被哥哥霸占。他性格中具有多面性,也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匡超人:本来是一个勤奋好学、孝顺父母的朴实青年,后被名士群同化,变成了虚伪无情、吹牛撒谎的人。潘三被捕,翻脸无情;薄情寡义,逼死妻子;吹捧自己是“先儒”,贻笑大方。
【解析】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如:选择严监生。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虽然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18、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的本性。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答案】 严监生 吝啬 夸张
【解析】 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儒林外史》时,识记作者刻画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然后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人物。根据“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得出:刻画的主要人物是“严监生”。根据“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得出其本性:吝啬。然后联系《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得出:都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19、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娄太爷道:“这棺木、衣服,我受你的。你不要又拿银子给我家儿子孙子。我在这三日内就要回去,坐不起来了,只好用床抬了去。你明日早上到令先尊太老爷神主前祝告,说我告辞回去了。我在你家三十年,是你令先尊一个知心的朋友。令先尊去后,大相公如此奉事我,我还有什么话?你的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你生的个小儿子,尤其不同,将来好好教训他成个正经人物。但是你不会当家,不会相与朋友,这个家业是断然保不住的了!像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像你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你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你相与这臧三爷、张俊民,都是没良心的人。近来又添一个鲍廷玺,他做戏的,有什么好人,你也要照顾他?若管家王胡子,就更坏了!银钱也是小事,我死之后,你父子两人事事学你令先尊的德行,德行若好,就没有饭吃也不妨。你平生最想好的是你家A相公,他虽有才情,也不是什么厚道人。你只学你令先尊,将来断不吃苦。你眼里又没有官长,又没有本家,这本地方也难住。南京是个大邦,你的才情,到那里去,或者还遇着个知己,做出些事业来。这剩下的家私是靠不住的了!大相公,你听信我言,我死也瞑目!”
(`1).选文中的“你”“A”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杜少卿 杜慎卿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由文段中“在你家三十年,是你令先尊一个知心的朋友”可知,“你”是杜少卿;由“你平生最想好的”“虽有才情,也不是什么厚道人”等可知,“A”是杜慎卿。
(2).回顾《儒林外史》原文,结合具体情节简要概括“你”做了哪些“慷慨仗义的事”。
【答案】 给杜府戏班师父鲍延玺买行头、教班子;给乡邻黄大的修理房屋;拿钱帮臧蓼斋行贿补廪;帮邻居张俊民的儿子捐银子修学堂。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和情节的把握。杜少卿为人善良、正直而慷慨。他家的娄太爷其实不过是他家先尊的一个门客,少卿却把他养在家里当祖宗看待,亲自侍奉汤药。他得知杨裁缝丧母缺钱,又把衣服当了予以接济。后来娄太爷因病回家,杜少卿越发放着胆子用钱,甚至跟随他的王胡子拐了他二十两银子走了,他也只是付之一笑。结果把田产卖光,只得卖文为活,他却“布衣蔬食,心里澹然”。据此作答。
(3).结合选文并联系整部作品,说一说选文中的“你”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淡泊功名,讲求孝道,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尊重妇女。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杜少卿的人物形象:淡薄功名,傲视权贵。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他才华横溢,却不愿参加科举中个状元光耀门楣,而是守着祖宗家财,逍遥自在。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杜少卿却不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约束妇女的。崇尚美德,弘扬正义杜少卿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在封建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挑战封建权威的离经叛道的勇士。尊重个性,回归自然。他和六朝文人一样反对名教而回归自然,把自然山水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
20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周学道(周进)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帮助评阅考生文章的人),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禹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着实赞扬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送了出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1.在周进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进在批阅范进的卷子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范进进学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需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
(选自《儒林外史》)
1.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为什么还叫“童生”?
2.根据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进学: 荏苒:
3.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写出范进________的特点。
4.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2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严监生之死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她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银子,每位怀里带著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阅读提示]
《儒林外史》第五回回目为: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严监生的妻子死后,严监生很是伤心,以致病倒,可是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之类的补品,加上为账目日夜操劳,所以病情加重,选文就从这里开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严监生为多燃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部文学作品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
3.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中也塑造了吝啬鬼的形象?列举一个概括与之相关的情节。
23.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2.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
3.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
24.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进发迹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馀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馀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馀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馀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馀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馀;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馀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馀,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馀将著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馀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众人个个喜欢,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那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忙了个把月,申祥甫听见这事,在薛家集聚了分子,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饭团之类,亲自上门来贺喜。周进留他吃了酒饭去。荀老爷贺礼是不消说了。看看上京会试,盘费衣服,都是金有馀替他设处。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1.文中金有馀道出周进撞号板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众人为何救助周进?请加以分析。
3.周进由时运不济到连升官职,际遇两重天,作者这样写有何深刻含义?
25.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马二先生游西湖(节选)
  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药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选自《儒林外史》)
(1)选文中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动机是马二知道“西湖水光山色,颇可以添文思”。请你阅读后说一说马二先生游西湖,观赏到哪些景致。
(2)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酒店里那些味道鲜美的食物?
(3)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断有什么用意?
《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
2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清代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是 。
2、用一句话概括选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可分为四层,请将层意概述出来,每层层意不超过四个字。
; ; ; 。
4、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 ,造成他
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 。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 。本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 。
5、选文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来,并选一处谈谈它的作用。
6、有人认为《范进中举》“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结合课文内容细节加以赏析。
2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进登第
  ①一日,他姊丈金有余来看他,劝道:“老舅,莫怪我说你,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我如今同了几个大本钱的人到省城去买卖,差一个记账的人,你不如同我们去走走;你又孤身一人,在客伙内,还是少了你吃的、穿的?”周进听了这话,自己想:“‘瘫子掉在井里,捞起来也是坐。’有甚亏负我?”随即应允了。
  ②金有余择个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来到省城杂货行里住下。周进无事,闲著街上走走,看见纷纷的工匠,都说是修理贡院。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晚间向姊夫说,要去看看。金有余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请求行主人领著。行主人走进头门,用了钱的并无拦阻。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来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
  ③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④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⑤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著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
  ⑥众人个个欢喜,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那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忙了个把
(节选自《儒林外史》)
1.选文详写周进________,略写周进________。
2.周进为何“一进了号”,便“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
3.“众人都慌了”,从全文来看属于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4.周进想进贡院看看,先是“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后来,“用了钱的并无拦阻”,这个细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5.文段②中,“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中的“挨进去”改为“走进去”好不好?为什么?
28.名著阅读。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我国清代一部长篇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0答案:
  1.穿着单薄、破烂,非常猥琐、悲凉。周进非常同情老童生,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童生,他一看范进就油然产生一种怜悯的心情,觉得范进和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所以特别关照他。
  2.周进看了三遍,第一遍不屑一顾,第二遍可怜他,同情他,硬着头皮看。第三遍恍然大悟,认为是天地至文。要试官读了三遍才读懂的文字,恐怕未必是好的文字。批判科举八股应试的制度。
  3.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旦“鲤鱼跃龙门”就改变了一生,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发生变化。虽然多年考不上,但还是希望通过进学这一最艰难的道路,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读书人既可悲又可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1范进进学
答案:
  1.参考答案:“童生”的称呼与年龄无关,清人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叫儒生或童生。
  2.参考答案:进学:考中秀才。荏苒:时间渐渐过去。
  3.参考答案:外貌 穷困潦倒、凄凉可怜
  4.参考答案:只有通过科举才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
22严监生之死
答案:1.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2.示例:周进在贡院中哭得口吐鲜血,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考中。当听到人们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竟然跪下磕头感谢众人说是“再生父母”。
  3.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一个吝啬鬼形象,就在他咽气时,当牧师拿着金色的十字架为他祈祷时,他竟然睁开眼睛,用手去夺那十字架,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23答案:
  1.严监生,夸张
  2.动作,神态,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吝啬
  3.前边的人所猜测的内容,为赵氏的话作铺垫,可以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24周进发迹
1.周进本来不是生意人,因为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连秀才也不曾做,现在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
2.一方面众人看到如此情景确实会产生一种同情感,另一方面看到周进毕竟胸中有才学,只是没有人识得他。所以众人会救助周进。
3.周进是一个忠厚老成的读书人,但科举制度的名缰利索使他竟有了撞号板的丑态,后来又让他“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作者对他的讽刺是含泪的,喜剧中又带着悲剧色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25马二先生游西湖(节选)
答案:(1)马二先生眼中所见的并不是清新宜人的西湖胜景,他看到的是游人,女子的相貌,酒店的食物。
(2)突出马二先生的可笑与辛酸,他对西湖风光“全无会心”,却对各色菜肴馋涎欲滴。
(3)马二先生面对的是前朝皇帝写的字,却犹如面圣一般跪拜,他是爬不上金銮殿的穷秀才,却俨然如朝廷大臣一般扬尘舞蹈。他如同白日做梦一般施行起君臣大礼。用意:强调科举制度已毒入他的骨髓。
(4)马二先生其实和范进一样,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但作者并没有对马二先生进行多少夸张化的描写,除了对着宋仁宗皇帝御书参拜之外,其他都只是淡淡写来,从朴素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批判和讽刺的倾向。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学案原卷版
一.知识讲解
【教材出处】统编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P62~P65(《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作品简介】
全书五十六回,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创作背景】
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学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时代背景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 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中,以讽 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 露。
【书名的由来】
“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即“儒者之林”。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有所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作者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且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怎样读讽刺作品】
讽刺文学历史悠久。西方文学里的讽刺,可追溯到古希腊寓言和喜剧;中国文学里的讽刺,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的“惩劝”,既有入木三分的揭露,也有“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的讽喻。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丧魂失魄的人物形象,其用意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全县读书人都以为“这样好女儿,为伦纪生色”,于是“知县祭,本学祭,余大先生祭,阖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两家本族祭,祭了一天,在明伦堂摆席……”这正是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不止于此,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徵君等。这些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用手法之一。例如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是主人公在“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另一种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例如“范进中举”,写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一同回家,“见女婿衣裳后襟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一细节,作者写来不动声色,却活描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后世人诚惶诚恐、毕恭毕敬、逢迎唯恐不及的画面。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联系现实深入理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古人评《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今人评论说:“《儒林外史》所讥讽的那个儒家精英世界早已不存在了,可是像小说里的人物那样说话作文、行身处世者,还大有人在,只是他们本人未必知道罢了。所以读起《儒林外史》来,多有会心处,觉得‘它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儒林外史》写于数百年前,为何至今仍然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答案或许便蕴含在与现实的联系之中。像《儒林外史》这样的古典作品,以及其他许多讽刺名著,毕竟年代久远,其中描写的一些具体制度和风物,今日读来或许会感到隔阂,阅读时需要参阅资料,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讽刺的对象,把握作品主旨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作品主题】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艺术特色】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
【人物形象】
1. 正面的典型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王冕 (第一回) 王冕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 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杜少卿 (第三十一~ 三十三回)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 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 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 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⑥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尊重妇女,为人单纯,淡泊名利,慷慨大方,有点儿离经叛道,思想中有民主成分。
2. 腐儒的典型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周进 (第二、三回) ①刚出场时,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饱受秀才梅玖和王举人的嘲弄和冷遇。 ②在贡院里受刺激过度,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 ③任广东学道后,为了照顾范进,将范进取为第一。 生活穷困潦倒,却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迷于制艺难以自拔,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成功后也照顾了范进等人。
范进 (第三、四回) ①名利熏心,热衷做官。到了晚年,仍以“童生”资格去考秀才。当他骤闻中了举人,激动得无法控制,竟然疯了。 ②穷困并未使他那腐儒的呆气和酸气减退。即使在着急等待卖鸡买米时,依然是“一步一踱”“东张西望”,并不着急。 ③见了地主豪绅,就竭力拉拢巴结。见了张乡绅,满口是“久仰老先生”。 表面上呆头笨脑,穷困愚陋,逆来顺受,酸气十足;内心里却热衷功名,追求利禄,圆滑世故,卑怯懦弱。
王玉辉 (第四十八回) ①鼓励女儿殉夫,在女儿死后仰天大笑,连说“死得好”。 ②葬了女儿后,顿觉伤感,在去苏州的船上,看着山光水色,不觉悲悼女儿。 封建礼教的狂热信徒,被封建道德扭曲了人性,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但良心并未完全泯灭。
3. 贪官污吏的典型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形象
汤奉(汤知县)(第四回)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居然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贪财、作威作福。
王惠 (第七、八回) ①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黎民生计和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 ②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 ③他本人的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典型的封建官僚中的庸官。为人贪狠、蛮横,没有立场。
4. 市井中人
市井高人 鲍文卿 虽为一戏子,却有礼有节,矫矫自好,为人端正。
市井小人 胡屠户 初时范进不得志时,常抱怨自己瞎了眼,错选了女婿,而在范进中举后变成了“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鲍廷玺 被鲍文卿收养,读过几年书。自养父和长兄相继去世后,他便开始“堕落”。他结识了季苇萧等人,“效劳”杜慎卿,又讨好王胡子,跟杜少卿借钱。自此,他朴实正直的本性已经消亡了。
市井奇人 (第五十五回) 季遐年 靠写字为生,不慕荣利,高兴了才给写字,不高兴时,王侯将相、大把的银子都不写。怒斥御史的孙子。
王太 卖火纸筒子为生,下棋很厉害。
盖宽 开茶馆,书画做得好,爱财,慷慨资助别人,散尽家财,穷困潦倒,最后被人请去教馆。
荆元 做裁缝,学弹琴写字,也学作诗,朋友都不与他亲热。
【阅读感受】
全书至今有许多片段仍然为我们津津乐道,如《范进中举》讲穷酸秀才范进想赶考没有盘费,与岳丈商议,被岳丈骂得狗血淋头。后来考试出榜,正值家里无米下锅,母亲叫范进拿着老母鸡去换米。三骑飞马来报,说范进中了,老太太请人去找回儿子。范进见了升挂的报贴,喜出往外拍手大笑,说着我中了,一交跌倒,不省人事。老太太用白开水把他灌活,他一边笑,一边向外面跑去。胡屠户一个嘴巴把范进打晕了,喘息过来后不疯了。地方绅士前他中举,前来奉承的,送田产的,送店房的,投靠为仆的,样样都有。几个月后,家境大变。老太太得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喜昏头脑,大笑一声,向后跌倒,不省人事。《两茎灯草》讲吝啬文人严监生积劳成疾,中秋以后,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临终时挤一屋人,桌上点盏灯,严监生把手从被子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众人迷惑不解,只有其妾知其心思,因为那盏灯里点了两茎灯草,严监生恐浪费了油,所以老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挑去一根他才断气。
二.真题引路
(2021 广安)名著阅读。
【甲】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1)【甲】段中的他是 ,其性格特
点是
(2021 武威)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
答:
(2021 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
【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
答:
结合原著内容,概述与乙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
答:
(3)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
答:
(4)试分析匡超人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
答:
(2021 重庆A卷)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如图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句话概述这个情节。
答: (2)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
周进 匡超人
答:
(2021重庆B卷)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__________、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__________。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2021 自贡)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1)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王冕,但是王冕与小说后面章节的人物关联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的开端用一章来写他呢?
答:
(2)《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核心:有醉心功名迂腐可笑者;有心艳功名泯灭人性者;有依仗功名而假意清高者;有假托无意功名自命清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也有辞却功名释放个性者。以下人物属于哪种人?请任选一人结合小说情节加以简述。周进杜少卿匡超人
答:
(2021 新疆)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断,完成题目。
①向知县拉他坐,他断然不敢坐。向知县急了,说:“崔大老爷送了你来,我若这般待你,崔大老爷知道不便。”鲍文卿道:“虽是老爷要格外抬举小的,但这个关系朝廷体统,小的断然不敢。”……向知县备了席,摆在书房里,自己出来陪,斟酒来奉。他跪在地下,断不敢接酒;叫他坐,也到底不坐。……封了五百两银子谢他。他一厘也不敢受,说道:“这是朝廷颁与老爷们的俸银,小的乃是贱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
②鲍文卿道:“兄弟,不是这样说。像这衣服、靴子,不是我们行事的人可以穿得的。你穿这样衣裳,叫那读书的人穿甚么?”钱麻子道:“而今事!那是二十年前的讲究了!……若遇同席有几个学里酸子,我眼角里还不曾看见他哩!”鲍文卿道:“兄弟!你说这样不安本分的话,岂但来生还做戏子,连变驴变马都是该的!”
③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米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小说中的鲍文卿从事什么职业?阅读选文,简要评价这个人物。
答:
三.强化训练
1、《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篇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_______ _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__ _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_____ ____毒害的_____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填空。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儒林”指_______ _____。
4、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将_________作为主要揭露和讽刺的对象,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请写出一位贤者的名字:____ ___ 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扶着他立了起来。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注)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
①他是《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
②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 _
6.《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采用高潮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请你选择书中一个人物, 概括他的典型事例,并对他进行简要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_
7.《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________小说,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以范进这个典型人物为例略作分析。(4分)
答:
8.《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极具特色,既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又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其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理想人物是_______,贪得无厌的吝啬鬼典型是________。
9.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__ __。
10.《儒林外史》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形象,如穷困潦倒、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的腐儒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八股迷的典型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贪官污吏的典型__________、__________。《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1、 《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 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说楔了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义”粉墨登场。 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_________(限4个字以内),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______。
12、《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_________文写成,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________手法揭示其内心世界。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
13《儒林外史》作者是(1)__。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许多因受(2)____制度毒害而失魂落魄的读书人形象,也塑造了一些寄托着自己理想的正面形象,例如(3)____。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了(4)_____手法。
14《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思考
︽ 儒 林 外 史 ︾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理解: ④______。
①______形象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②______形象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形象 范进 周进 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象 杜少卿 庄绍光 ③______
15、作者将小说取名为《儒林外史》有着特殊的含义。请你以第三回中“范进中举”的内容为例,具体谈谈对“儒林外史”这个书名的理解。
答:
16、“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儒林外史>序》节选
(1)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
A.《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每一个章回、人物事件各异,但每个人物的登场与退场,每个故事的开始、转折和结束都有着内在联系——通过“功名富贵”这个逻辑联系结紧密相连。
B.《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清代,讽刺的也是封建社会末期腐朽的科举制度,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并旁及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及整个社会风气,暴露了方方面面的黑暗和腐朽,显示出颇有深度的批判和嘲讽力量。
C.《儒林外史》着力塑造了心艳功名、痴迷富贵、心性扭曲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这一类人虽有着明显的共性,但在作者传神的细节刻画下却鲜活各异,如《序》中提到的“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D.《儒林外史》在用众多反面人物形象讽刺丑恶的同时,还塑造了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正面人物,他们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不但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还寄托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
E.《儒林外史》是一部经典的讽刺作品,为中国讽刺小说奠定了基础。作者非常注意讽刺的艺术,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的描写中直书其事,用鲜明的嘲讽之意和清晰的指评之语表现出自己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揭示出现实。
(2)在横线上恰当填写《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姓名,不可重复。
在《序》中,作者认为自己笔下有些人物“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其中有:不慕富贵,以画家(1)______为代表;蔑视科举,以名贤(2)______为代表;悠然恬适,以学者(3)______为代表;清闲世,以博士(4)______为代表。
17、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小题。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节选自《儒林外史》)
(1)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没有用贬义词,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请你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为选段文字做批注。
答:
(2)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能体现鲁迅这一评价的相关情节。
备选人物:周进、严监生、匡超人
答:
18、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的本性。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19、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娄太爷道:“这棺木、衣服,我受你的。你不要又拿银子给我家儿子孙子。我在这三日内就要回去,坐不起来了,只好用床抬了去。你明日早上到令先尊太老爷神主前祝告,说我告辞回去了。我在你家三十年,是你令先尊一个知心的朋友。令先尊去后,大相公如此奉事我,我还有什么话?你的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你生的个小儿子,尤其不同,将来好好教训他成个正经人物。但是你不会当家,不会相与朋友,这个家业是断然保不住的了!像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像你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你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你相与这臧三爷、张俊民,都是没良心的人。近来又添一个鲍廷玺,他做戏的,有什么好人,你也要照顾他?若管家王胡子,就更坏了!银钱也是小事,我死之后,你父子两人事事学你令先尊的德行,德行若好,就没有饭吃也不妨。你平生最想好的是你家A相公,他虽有才情,也不是什么厚道人。你只学你令先尊,将来断不吃苦。你眼里又没有官长,又没有本家,这本地方也难住。南京是个大邦,你的才情,到那里去,或者还遇着个知己,做出些事业来。这剩下的家私是靠不住的了!大相公,你听信我言,我死也瞑目!”
(`1).选文中的“你”“A”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儒林外史》原文,结合具体情节简要概括“你”做了哪些“慷慨仗义的事”。
答:
(3).结合选文并联系整部作品,说一说选文中的“你”是个怎样的人?
答:
20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周学道(周进)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帮助评阅考生文章的人),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禹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着实赞扬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送了出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1.在周进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进在批阅范进的卷子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人的这种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范进进学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需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
(选自《儒林外史》)
1.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为什么还叫“童生”?
2.根据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进学: 荏苒:
3.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写出范进________的特点。
4.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2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严监生之死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她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银子,每位怀里带著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阅读提示]
《儒林外史》第五回回目为: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严监生的妻子死后,严监生很是伤心,以致病倒,可是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之类的补品,加上为账目日夜操劳,所以病情加重,选文就从这里开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严监生为多燃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部文学作品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
3.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中也塑造了吝啬鬼的形象?列举一个概括与之相关的情节。
23.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2.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
3.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
24.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进发迹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馀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馀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馀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馀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馀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馀;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馀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馀,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馀将著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馀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众人个个喜欢,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那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忙了个把月,申祥甫听见这事,在薛家集聚了分子,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饭团之类,亲自上门来贺喜。周进留他吃了酒饭去。荀老爷贺礼是不消说了。看看上京会试,盘费衣服,都是金有馀替他设处。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1.文中金有馀道出周进撞号板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众人为何救助周进?请加以分析。
3.周进由时运不济到连升官职,际遇两重天,作者这样写有何深刻含义?
25.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马二先生游西湖(节选)
  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药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选自《儒林外史》)
(1)选文中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动机是马二知道“西湖水光山色,颇可以添文思”。请你阅读后说一说马二先生游西湖,观赏到哪些景致。
(2)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酒店里那些味道鲜美的食物?
(3)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断有什么用意?
《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
2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清代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是 。
2、用一句话概括选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可分为四层,请将层意概述出来,每层层意不超过四个字。
; ; ; 。
4、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 ,造成他
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 。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 。本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 。
5、选文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来,并选一处谈谈它的作用。
6、有人认为《范进中举》“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结合课文内容细节加以赏析。
2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进登第
  ①一日,他姊丈金有余来看他,劝道:“老舅,莫怪我说你,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我如今同了几个大本钱的人到省城去买卖,差一个记账的人,你不如同我们去走走;你又孤身一人,在客伙内,还是少了你吃的、穿的?”周进听了这话,自己想:“‘瘫子掉在井里,捞起来也是坐。’有甚亏负我?”随即应允了。
  ②金有余择个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来到省城杂货行里住下。周进无事,闲著街上走走,看见纷纷的工匠,都说是修理贡院。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晚间向姊夫说,要去看看。金有余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请求行主人领著。行主人走进头门,用了钱的并无拦阻。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来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
  ③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④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⑤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著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
  ⑥众人个个欢喜,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那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忙了个把
(节选自《儒林外史》)
1.选文详写周进________,略写周进________。
2.周进为何“一进了号”,便“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
3.“众人都慌了”,从全文来看属于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4.周进想进贡院看看,先是“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后来,“用了钱的并无拦阻”,这个细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5.文段②中,“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中的“挨进去”改为“走进去”好不好?为什么?
28.名著阅读。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我国清代一部长篇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