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高效全方位训练 南安军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高效全方位训练 南安军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14:28: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下古诗词专题高效全方位训练
本专题从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常见考题、中考体验坊六大方面进行全方位高效讲解与训练,助你轻松穿越题海抵达成功彼岸。
14 南安军(宋·文天祥)
【原文】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赏析】
这首诗以高亢的诗篇,抒写了自己的爱国之志和博大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首联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凉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用问话的语气写出行程的孤单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抒写悲愤。上句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伐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并付诸实际行动。
【主题】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写法】
①逐层递进,声情激荡;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 。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 。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C.颔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亡国之痛和对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D.全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经过家乡时真切的思想感受。
【中考体验坊】
(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12.古诗词鉴赏(4分)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二、阅读理解
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也可)
3.诗的尾联用了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绝不投降、取义成仁的节操和以死明志、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感,显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气。
4.A
【中考体验坊】
12.古诗词鉴赏(4分)
(1)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1分)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意思相近即可,1分)(共2分)
(2)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 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