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疙瘩(da) 碗碟(dié) 草率(shuài)
B.阖眼(ké) 校对(xiào) 薪金(xīn)
C.咳嗽(sou) 铰肉(jiǎo) 深恶痛绝(wù)
D.揩桌子(kāi) 吩咐(fu) 抹杀(mò)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集《生死场》《牛车上》。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C.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萧红与鲁迅先生是师生关系,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喇起来。
B.保姆总是吩付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C.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D.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楷桌子,或做什么的。
4.下面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B.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我们上车了。
C.“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D.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他,对他竭力避免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C.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D.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愈往前行,愈需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 力量。只有饮水思源,从 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走得更有 。
A.吸取 蔓延 底气 B.汲取 绵延 底气
C.汲取 蔓延 正气 D.吸取 绵延 正气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7.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 ,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与萧军合出小说、散文集《跋涉》。次年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中篇小说《 》,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病逝。另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三.语言运用(共3小题)
8.《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是什么?
9.读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女士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相信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一些了。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10.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为句子的开头,运用排比手法写一段话。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20日闭馆时,“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累计参观人数约25万余人次。
B.能否准确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是读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文章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鲁迅先生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他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明朗 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 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 (工夫 功夫),他不管。
4.《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 ,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 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 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由缰,而是以 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5.根据拼音填写恰当的字。
(1)他把书桌用抹布kāi 干净,拿出练字纸,开始练kǎi 体字。
(2)今天真热,天气干zào ,赵明站在马路边等公交车,他出了一身汗,心里很急zào ,恨不得马上坐上公交车回家痛痛快快地洗一个冷水zǎo 。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6.学了本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后,班级开展“走近鲁迅,认识伟人”的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认识鲁迅
下面是有关鲁迅先生的两则材料,有人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句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活动二】推荐作品
请向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
你的推荐语: 。
【活动三】汲取精华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五.解答题(共1小题)
7.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其中的寓意。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鲁迅
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晨钟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对第6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B.我们能出现鲁迅这样的伟大的人物,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很有希望的。
C.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死了,预示着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
D.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之死的无比痛惜和对奴隶性很浓的社会的憎恨。
(2)对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理解正确的项是
A.点明时间,照应前文。
B.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们的悲愤之情。
C.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D.微红的新月是胜利之光,鼓舞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疙瘩(da) 碗碟(dié) 草率(shuài)
B.阖眼(ké) 校对(xiào) 薪金(xīn)
C.咳嗽(sou) 铰肉(jiǎo) 深恶痛绝(wù)
D.揩桌子(kāi) 吩咐(fu) 抹杀(mò)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和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阖眼”的“阖”应读作“hé”,“校对”的“校”应读作“jiào”。
C.有误,“铰肉”的“铰”应为“绞”。
D.有误,“抹杀”的“抹”应读作“mǒ”。
故选:A。
【点评】字形和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集《生死场》《牛车上》。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C.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萧红与鲁迅先生是师生关系,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的。
【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生死场》是中篇小说。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喇起来。
B.保姆总是吩付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C.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D.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楷桌子,或做什么的。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咳喇”的“喇”应为“嗽”;
B.有误,“吩付”的“付”应为“咐”;
C.正确;
D.有误,“楷桌子”的“楷”应为“揩”。
故选:C。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下面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B.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我们上车了。
C.“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D.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海婴”是鲁迅先生的孩子,不是“周建人夫人”的名字,所以二者之间不可用破折号。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他,对他竭力避免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C.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D.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避免”和“不加以”表意重复,删去一个;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愈往前行,愈需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 力量。只有饮水思源,从 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走得更有 。
A.吸取 蔓延 底气 B.汲取 绵延 底气
C.汲取 蔓延 正气 D.吸取 绵延 正气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吸取:采用,采取;得到。
汲取:吸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如“汲取经验”。
根据“力量”的提示,选“汲取”恰当。
蔓延: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绵延: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根据“不绝的文明”的提示,选“绵延”恰当。
底气: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正气:指正直、传播正能量的风气。根据“走得更有”的提示,选“底气”恰当。
故选:B。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7.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 张乃莹(张迺莹) ,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与萧军合出小说、散文集《跋涉》。次年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中篇小说《 生死场 》,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病逝。另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短篇小说《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分析】本题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解答】答案:
张乃莹(张迺莹) 生死场
【点评】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平时看名著要识记作家、熟知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三.语言运用(共3小题)
8.《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是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解答】《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写的一篇回忆鲁迅先生散文。细读课文,可以发现鲁迅先生的休息方式是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
案: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细微的情节,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提炼答案。
9.读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女士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相信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一些了。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解答】首先要概括本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鲁迅形象,再概括自己学习所得,了解鲁迅的思想品质,可从鲁志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以及鲁迅在那个时代中的精神状态来概括其形象特点。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几个较精练的句子”,即要求用句式工整的短语来概括。
从“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有耐心,热情好客,从“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可以看出友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很友善,不摆架子的精神品质。
读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女士的这篇文章,相信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一些了。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答案:青年的良师益友,热情的文学导师,忘我的革命战士。
【点评】解答时,通读全文归纳得出内容要点,注意结合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此题的解答主要依据课文内容,但也不局限于本文,可以综合其它的作品来概括鲁迅的形象。
10.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为句子的开头,运用排比手法写一段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要求解答,以与鲁迅这个人物有关的一些方面为陈述的主体,运用排比句式来评价或赞美。注意以“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为句子的开头,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事迹和贡献的理解表达出来,做到通顺、简明、生动顺口。
答案:
您的作品给我们文学滋养,您的精神让我们心灵震撼,您的思想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点评】仿写句子原则是: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20日闭馆时,“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累计参观人数约25万余人次。
B.能否准确把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是读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文章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鲁迅先生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他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语意重复,删去“约”或“余”。
B.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
C.正确。
D.有误,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
故选:C。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屈原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李清照
(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鲁迅 。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解答】(1)根据“离骚”“湘水”等关键字眼,明确这是屈原;
(2)根据“草堂”“诗圣”等关键字眼,明确这是杜甫;
(3)根据“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明确是女词人李清照;
(4)根据“呐喊”“狂人”“华盖”“彷徨”联想到鲁迅的作品,这是鲁迅。
答案:
(1)屈原
(2)杜甫
(3)李清照
(4)鲁迅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抓住关键字眼推测涉及的人物。
三.基础知识(共3小题)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明朗 (明朗 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 (轻捷 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 工夫 (工夫 功夫),他不管。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1)明朗,有光明磊落,乐观、开朗的意思,而“爽朗”有直爽、开朗的意思,前者更符合语境;
(2)轻捷、轻快都表示步伐轻轻,但是前者更能表达动作轻快、敏捷的意思;
(3)工夫,指技术方面,功夫指时间或武术技能。
答案:
(1)明朗;(2)轻捷;(3)工夫。
【点评】此题作答,可结合具体语境的理解辨析。
4.《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 人物回忆录 ,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 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 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 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 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由缰,而是以 感情 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题材的把握。《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人物回忆录,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由缰,而是以感情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答案:
人物回忆录 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 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 感情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文章题材及内容的把握。
5.根据拼音填写恰当的字。
(1)他把书桌用抹布kāi 揩 干净,拿出练字纸,开始练kǎi 楷 体字。
(2)今天真热,天气干zào 燥 ,赵明站在马路边等公交车,他出了一身汗,心里很急zào 躁 ,恨不得马上坐上公交车回家痛痛快快地洗一个冷水zǎo 澡 。
【分析】
根据拼音填写恰当的字,重点考查形近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重练习。
【解答】答案:
(1)揩 楷;
(2)燥 躁 澡。
【点评】考查字形,注意偏旁的区别,可以分具体语境加以确定。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6.学了本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后,班级开展“走近鲁迅,认识伟人”的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认识鲁迅
下面是有关鲁迅先生的两则材料,有人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句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活动二】推荐作品
请向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野草 》
你的推荐语: 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
【活动三】汲取精华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分析】【活动一】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按上联的格式来对下联,上联突出的是鲁迅先生的节俭、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虚、自省,安于贫困的人。所以可对出下联:谦虚自省安于贫困。意思相近,能突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即可。
【活动二】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与推荐语的拟写。解答此题关键要熟悉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部,推荐理由可以从作品语言风格、人物塑造或是精彩故事情节等入手,写出理由即可。
【活动三】本题考查名言名句的理解与感悟的表达。此题所给的第一句名言,表现的是读书要博览群书;第二句主要表现读书不怕慢,贵在坚持不懈。选择一句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来谈感受即可。
【解答】答案:
【活动一】
示例:幽默谦逊贵在自省;慈祥冷峻缘于爱憎。
【活动二】示例:《野草》
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活动三】
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句,这句话以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读书如同采蜜,要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我以后不能只读文学类书籍,还要涉及到历史、艺术或是理论性很强的书,让自己的知识面得以扩大。
【点评】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读者介绍一篇小说,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应该介绍这首诗值得推荐的地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
五.解答题(共1小题)
7.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其中的寓意。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寓意。
【解答】(1)抓住“明朗”“欢喜”“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笑得咳嗽起来”这些词句,明确表现鲁迅的精神及对比写法。
(2)抓住“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句子,明确鲁迅平易近人的个性。
(3)分析出语言特色及对作者的影响即可。
答案:
(1)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2)说明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3)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也深深感染了作者。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首先理解句意,然后揣摩句子的寓意。
六.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鲁迅
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晨钟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对第6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B.我们能出现鲁迅这样的伟大的人物,说明我们的民族是很有希望的。
C.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死了,预示着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
D.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之死的无比痛惜和对奴隶性很浓的社会的憎恨。
(2)对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理解正确的项是 CD
A.点明时间,照应前文。
B.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们的悲愤之情。
C.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D.微红的新月是胜利之光,鼓舞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分析】从内容而言,本文是一篇杂文,作者主要以鲁迅逝世后人们对他在精神领域里留下的空白和警醒做出纪念他的反应。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语言犀利,文风稳健。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6段表达了作者因鲁迅之死而产生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
A.正确,从文章中“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可得出此分析。
BCD,文本没有这些意思。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前文没有埋下伏笔,所以照应无从说起。
B.有误,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愤中看到光明和希望。没有悲凉意味。
CD.正确,根据“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中的“尚有可为”一词可以理解出此含义。
故选:CD。
答案:
(1)A。
(2)CD。
【点评】此类选择判断题,要抓住各选项中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关键的语句分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