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职业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 )
A. 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B. 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敌人的长期封锁围困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需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的确发生过。”下列哪一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可卡因(毒品)合法化”?(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
A.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 自然经济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C.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 民族企业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观察如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 使腐朽的清王朝走向灭亡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下列哪些事件能体现革命党人对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抗争?( )
①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并参加国会选举
②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
③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实行总统制
④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座山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关于井冈山,下列对其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
②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首先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革命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井冈山会师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这些数据最能说明( )
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
号外是一种临吋编印的报刊,一般在当日有突发重大新闻时出版。根据《新华日报 号外》(如图)可以推断( )
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
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
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14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自古以来,达州儿女就具有一颗爱国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达城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本这次寻衅的结果?( )
A. “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B.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C.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D.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土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 全民族团结抗战 B. 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 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
A. 开辟了晋翼鲁豫根据地 B. 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 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毛泽东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下列事件证实了毛泽东的论断的是( )
A. “双十协定”的签订
B.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C. 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围剿”
D. 蒋介石亲赴西安督促张、杨剿灭红军
艺术作品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下列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鲁迅《狂人日记》 B. 徐悲鸿《愚公移山》
C.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 辛亥革命 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C 北伐战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 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胜利
A. A B. B C. C D. D
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组织力量的覆灭”。这里“伟大的胜利”是指( )
A. 辽沈战役的胜利 B. 淮海战役的胜利
C. 平津战役的胜利 D. 渡江战役的胜利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滩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 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 国民党统治腐败
C. 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 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流毒,为害甚巨】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虎门禁烟,扬眉吐气】
材料二:
【战火燃起,国门洞开】
材料三: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铭记历史,提升认识】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鸦片走私,中国有何反应?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把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摘自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材料三
(1) 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文件?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解决欧美国家没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主张及其意义。
(3) 材料三所示内容是哪个政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对材料三所示内容作了怎样的概括?
(4) 综合上述材料,新时代的中国应该怎样解决民生问题?
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必先征服满(满洲)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材料二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军队从最初的约 4万人,经过不足8年时间,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共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材料三海外侨胞从七七事变到 1940年底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捐揿就达26亿元国币,……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就达1000多名,战后复原返回者仅1/3。
--摘编自缪慈潮《爱国主义--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旗帜》材料四(日本在战争时期)国内大米生产量最高年 1939年为1150万吨,到1945年只有660万吨。为了解决供需矛盾,除加强对殖民地掠夺外,从1940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成人一人一天的供应标准为330克(1945年时减到300克),副食、蔬菜也都有严格规定。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根本得不到保证。
--张劲松、李保安《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济》
材料五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田中奏折》筹划的侵略步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开始“征服”中国的时间和事件。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中共部队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正面战争和敌后战场作战的例子。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指出这场战争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日本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
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认识到太平天国是心腹之患,是与之对立的政权,要维护清朝统治,必须满足洋人利益,依靠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西方侵略者也认识到,只有维护清朝统治,才能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因此,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区别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签定《天津条约》,增开了通商口岸;随后续签《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故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故A不符合题意;1860年签定《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结合所学即可回答。
3.【答案】D
【解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廷的主权已经尽丧,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极力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D。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以来,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的冲击下不断瓦解,故1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都压制民族企业,故4对应的是民族企业;民族企业是受外资企业先进设备和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企业先进技术的诱导而产生的,并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2对应的是外资企业,3对应的是洋务企业.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结构示意图切入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熟记基础知识很重要.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清朝统治很快瓦解,清王朝走向灭亡,示意图正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故B符合题意;1853年,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故A不符合题意;1926年到1927年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示意图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即可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资产阶级革命。
6.【答案】B
【解析】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蓝本,确定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掌握行政实权,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权利,防止独裁,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中华民国约法》并实行总统制,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之一,不能体现对革命党人与北洋政府统治黑暗抗争。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革命党人与北洋政府统治黑暗抗争为依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内容以及地位。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并分析题干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怒。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即题干材料中的‘痛殴卖国贼’),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即题干中的“火烧赵家楼”).这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农联合起来,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选:C。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分析和理解.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识记基础知识即可.
8.【答案】B
【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的口号,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①的ACD三个选项。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都属于五四运动时期。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
9.【答案】C
【解析】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地点是南昌②选项;①③④是关于井冈山的正确描述,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座山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为切入点,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可以看出,材料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故选:C。
本题以作家魏巍的文章为切入点,考查长征.
本题以长征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仍然坚持抗战,故C项符合题意。
A.本项表述错误,未牵制全部力量,排除。
B。本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D.本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2.【答案】B
【解析】题干给出的图片中有“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据此可知①此号外的出版时间应该在1945年④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持续14年。②该宣言可能由中美苏三国共同发表和③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两个表述是错误的。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基础。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3.【答案】A
【解析】由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达城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可知,这与九一八事变有关。四个选项与九一八事变有关的是A项“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故选:A。
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达城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
14.【答案】A
【解析】据“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土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关键信息“前方将土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台儿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的典型例子。
故选:A。
本题以蒋介石电文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5.【答案】C
【解析】据“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联系已学知识,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为依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16.【答案】B
【解析】毛泽东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证实了毛泽东的论断的是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最终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和内战的全面爆发的相关史实。1946年6月蒋介石最终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战歌。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选项A所反映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艺术作品反映的主题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艺术作品反映的主题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因此B因果关系对应正确。
故选:B。
本题以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
本题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组织力量的覆灭”可知,这是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选: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的知识点识记能力。
20.【答案】C
【解析】由材料“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滩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表明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
故选:C。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识记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及胜利的原因。
21.【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包括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鸦片走私,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2)材料二反映的是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根据材料三“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2 100万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根据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故答案为:
(1)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2)虎门销烟;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2100万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小题1】《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贯彻实行。
【小题2】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或: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
【小题3】中国同盟会。“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小题4】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方针;以人民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和中国同盟会的内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和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内容。
23.【答案】【小题1】先征服满蒙,再征服支那(中国),最后征服世界。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小题2】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正面战争:台儿庄大捷;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小题3】海外侨胞的支援。
【小题4】中国人民长期抗战拖垮了日本的经济。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小题5】珍爱及维护和平,国家强盛,使敌人不敢来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标志意义、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和抗日战争胜利的知识点。1938年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敌后战场取得的胜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