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1 15:59:2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1高三上·江苏月考)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江苏省境内连接苏州市和南通市的通道,是通锡高速公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共同的过江通道,跨越长江江苏段。大桥全长11.072千米,主航道桥为主跨1092米钢桁梁双塔斜拉桥,为世界首座跨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高330米,约110层楼高,为世界上公铁两用斜拉桥最高主塔。图1为沪苏通公铁大桥远瞰图,图2为长三角局部地区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设计为主跨1092米钢桁梁双塔斜拉桥,主塔高达330米,主要考虑到(  )
A.刷新世界纪录 B.增强运输能力
C.满足通航需求 D.防止水位上涨
2.下列有关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缩短了南通到上海的空间距离 B.可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
C.加强了苏中与苏北的交流合作 D.增强了上海市的经济辐射能力
3.沪苏通大桥南北连接了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大桥通车首先影响南通市的(  )
A.城市等级 B.城市规模 C.服务范围 D.城市化水平
(2021高二上·安徽月考)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在崇山峻岭中,铁路线一般顺着山势盘旋、迁回展长。但随着铁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展线渐被桥、隧所替代。下图为穿行在某低山中的“灯泡”型展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铁路建设时采用展线布局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D.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5.在建的贵南(贵阳至南宁)高铁桥、隧多,全线未采用展线,主要基于(  )
①节约铁路建设成本②提高铁路运力③经济发展技术提升④动车爬坡能力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日本川崎环形公路,由山顶到山麓,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差45米,有20层楼那么高,公路限速为30公里/小时,因为螺旋结构会产生极大的离心力,时速过快容易被甩到山下去,被称作死亡之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该地区环形公路设计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双螺旋工程建设
B.多地震,双螺旋结构设计更稳定
C.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D.避免修盘山公路开山凿洞,破坏植被
7.该地区公路两侧除了交通标志显示牌外,绝无广告的主要原因(  )
A.为山区,经济较为落后 B.车流量小,广告效益小
C.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D.为了保证驾驶员专心驾驶
(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 2021年12月3日,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全长1000多公里,穿越众多山脉和水系,建有167座隧道,301座桥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中老铁路建设中面临的较大困难是(  )
①沿线地势起伏大,桥隧比例高
②地质不稳定,滑坡、泥石流多发
③气候高温少雨,施工过程易中暑
④河流珍稀鱼多,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桥隧比例高对铁路运营的积极影响(  )
①缩短线路距离②降低施工难度③提高运行速度,提高运输效率④降低路线坡度,保证运营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1高三下·张家口开学考)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快速发展。宁夏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高速铁路和区内城际轨道交通。完成下面小题。
10.宁夏修建高铁和城际铁路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大货物运输量 B.节省运输费用
C.增加环境承载力 D.提升运营速度
11.与全国高铁建设较早和运营里程较长的省份相比,宁夏高铁建设的踌躇缓进是因为宁夏(  )
A.经济相对落后 B.建设难度大
C.货运需求量小 D.运营成本高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段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超过3 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A.左汊有江豚栖息 B.左汊水速较快
C.右汊水深较深 D.右汊径流量较大
(2021高三上·月考模拟) 1992年,西班牙开通了第一条高铁线。如今,西班牙全国境内运营的高铁线路已达3567千米,位居欧洲第一,次于中国,为世界第二。西班牙的高铁四通八达,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坐高铁直达,境内城市共计48处世界遗产,很多人专程去旅游。下图示意西班牙高铁(运营、正建、规划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西班牙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国土面积 B.地形、地质 C.客货运输 D.资金、技术
15.发达的高铁运输,极大促进了西班牙(  )
A.农产品出口 B.工业结构升级
C.旅游业发展 D.对外贸易繁荣
(2021高二上·彭山开学考)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见下图),距伦敦老城区约5千米,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80年代,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90年代,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在此落户。目前,金丝雀码头已转型成为伦敦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问题。
16.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的原因可能是(  )
A.交通运输方式进步 B.河道弯曲,淤积严重
C.伦敦金融城的冲击 D.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17.与伦敦金融城相比,金丝雀码头吸引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落户的主要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较好 B.水陆交通便利
C.人口素质较高 D.租金税收优惠
18.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其主要原因是(  )
A.延长交易时间 B.共享客户信息
C.获得集群效益 D.河港地位恢复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下图)实现全线贯通运营,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最近的铁路通道就此形成,被网友誉为“西北最美最神奇的铁路线”。开通首日,库尔勒始发首趟列车满载货物开往格尔木。
(1)说明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不选择沿图中虚线修建铁路的主要原因。
(2)说明在格库铁路AB路段架设多座高架桥梁的主要作用。
(3)分析格库铁路修建及全线贯通运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意义。
20.读福建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从交通意义(增加便捷通道、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经济意义(促进资源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贸易等)、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国防意义(巩固国防,包围边疆)等方面。
1.据所学可知,.长江沿岸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货物运输量大,航运需求大,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水运繁忙,江上来往的船只多,采用主跨1092米钢桁梁双塔斜拉桥,主塔高达330米设计可以减少桥墩数量,使江上来往的船只安全顺畅的从桥下通过,不易发生拥堵和碰撞事件,满足长江通航的需求。C正确。主跨最长,主塔更高,会使修桥的经费提高很多,不能是简单的为了刷新世界纪录,A错误。主跨最长,主塔更高并不能增强运输能力,也不能防止水位上涨,BD错误。故答案为:C。
2.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不会使南通到上海的空间距离发生变化,A错误。长江两岸的城市内部交通也不受影响,B错误。大桥连通促进了苏南与苏中、苏北的经济交流,C错误。大桥的建设促进了通锡高速公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高速铁路的顺利通行,会增强上海市的对外经济辐射能力,D正确。故答案为:D。
3.大桥连接多条高速公路、铁路,沟通南通和其他地区,使南通市的对外交通更加便利,首先会扩大南通市的服务范围,C正确。对城市等级、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并不能立竿见影,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4.A
5.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向斜、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4.图中的“灯泡”型展线,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是为了降低线路的坡度,降低施工难度和投资,提高铁路的运行安全,A正确;图中无法判断断裂构造和地震带,B错误;会降低列车的运行速度,C错误;增大了铁路建设的投资,D错误。故答案为:A。
5.贵南高铁途经喀斯特岩溶发育完全地区,沿线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地形起伏大,但高速铁路全线未采用展线,线路平直,缩短距离,节约时间,提高运行能力,也是适应我国铁路高速化的结果;但截弯取直,遇高山、峡谷须用桥隧解决,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大,成本较高,②③正确,①错误;高铁的线路平直,动车的爬坡能力较差,④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D
7.B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限制因素)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向斜、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其通过城市时多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3)科学技术条件(保障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6.环形公路所在山区,地形十分陡峭,不利于双螺旋工程建设,A错误;地震发生时,双螺旋结构设计相对不稳定,B错误;环形公路设计与保护耕地关系不大,C错误;日本是一个十分注意生态环保的国家,选择如此建造,修建环形上升公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7.广告标语一般在车流量大的地方,而该地区车流量小,广告效益小,这是无广告、标语的主导原因,由于该公路较为“危险”为了保证驾驶员专心驾驶,不设计广告、标语,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都属于次要原因;日本经济发达,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8.D
9.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8.读图并结合材料“全长1000多公里,穿越众多山脉和水系,建有167座隧道,301座桥梁”可知,中老铁路建设中面临的较大困难是沿线地势起伏大,桥隧比例高,①正确;沿线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碰撞挤压地带,山高坡陡,且降水多,因此地质不稳定,滑坡、泥石流多发,②正确;沿线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③错误;河流众多,河流珍稀鱼多,生态环境脆弱,④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9.桥隧比例高的铁路,线路取直,缩短线路距离,①正确;施工难度增加,②错误;提高了运行速度,提高运输效率,③正确;降低路线坡度,保证运营安全,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0.D
11.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原则:
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的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势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数量
生态影响 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10.高铁和城际铁路的运营速度比公路和普通铁路的快,所以宁夏修建高铁和城际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运营速度,节省运营时间,提高客运效率,满足人员出行。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高铁建设费用很高,由于宁夏经济相对落后,高铁建设踌躇缓进,A正确;相对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宁夏修建高铁的建设难度并不大,B错误;高铁目前只从事客运,C错误;高铁建成后,各地的运营成本相差不大,D错误。故A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12.C
13.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港口区位因素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丙处,因其位于河汊凹岸,且在两个河汊交汇处,船流量大。甲处河道较平直,且不是主航道,且是江豚栖息区。根据10米等深线可知,乙处河岸水浅,不适宜船舶停靠。丁处是凸岸,泥沙堆积多,河道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根据题干可知,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左汊有江豚栖息。左汊水量增大,水速较快,是有利于航运的条件。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说明右汊径流量较小。右汊分流量小,水深较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14.D
15.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14.修建高铁既要花费较多的资金,也需要较高水平的筑路技术,影响其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和技术,D正确。国土面积大小不是其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西班牙地形多高原,且兼有山脉,地形地质主要是限制性因素,B错误。客货运输不是其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一般而言,高铁多用于客运。C错误,故答案为:D。
15.根据“西班牙的高铁四通八达,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坐高铁直达,境内城市共计48处世界遗产,很多人专程去旅游”判断,发达的高铁运输,节省了国内外游客往返旅游景点的时空距离,极大地促进了西班牙旅游业发展,C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明显反映高铁对西班牙农产品出口以及对外贸易的影响, AD错误。发达的高铁运输网络对其工业结构升级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信息,材料重点体现高铁建设对其旅游业的影响,排除B,故答案为:C。
【答案】16.A
17.D
18.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16.根据材料可知,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距伦敦老城区约5千米,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 ,随着航空运输、公路、铁路、地铁的发展,河运地位和作用下降,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交通运输方式进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根据图文资料可知,80年代,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该地区开发较晚,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相对便宜,90年代,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全融企业在此落户,因此与伦敦金融城相比,金丝雀码头吸引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落户的主要条件是租金税收优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根据材料可知, 目前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金丝雀码头已转型为伦敦重要的国际全融中心,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的原因是获得规模效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1)地形起伏大,修建难度较大;线路经过的城镇、人口分布较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无现有铁路可利用,建设成本较高
(2)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尽可能维持自然风貌,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风沙掩埋铁路路基
(3)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原材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出疆通道,完善铁路网,促进经贸发展;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等。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不选择沿图中虚线修建铁路的主要原因是:改线穿越地区地形起伏大,修建难度较大;线路经过的城镇、人口分布较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经济意义较小;无现有铁路可利用,建设成本较高。
(2)在格库铁路AB路段架设多座高架桥梁的主要作用是:该地野生动物较多,有野骆驼,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尽可能维持自然风貌,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该地风沙严重,为了防止风沙掩埋铁路路基。
(3)格库铁路修建及全线贯通运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完善路网、促经济、促就业、促基建,表现在: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原材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出疆通道,完善铁路网,促进经贸发展;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等。
【点评】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
完善交通网;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增进民族团结(经过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建设;对外交流,扩大开放;缓解运输压力;维持地区稳定和繁荣发展。
20.【答案】(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A处等高线稀疏,位于平原地区,聚落沿公路线延伸;B处等高线密集,位于河谷地区,聚落沿河流伸展。第(2)题,由图可知,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商业网点密度C处大于D处;其原因与山区地势、人口密度、交通线布局和密度等因素有关。第(3)题,河流具有提供水源、航运等功能,E聚落位于河流沿岸,仍保留沿河流伸展特点;由于泥沙淤积,河港废弃,加上公路发展,使得E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减小。
【点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1高三上·江苏月考)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江苏省境内连接苏州市和南通市的通道,是通锡高速公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共同的过江通道,跨越长江江苏段。大桥全长11.072千米,主航道桥为主跨1092米钢桁梁双塔斜拉桥,为世界首座跨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高330米,约110层楼高,为世界上公铁两用斜拉桥最高主塔。图1为沪苏通公铁大桥远瞰图,图2为长三角局部地区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设计为主跨1092米钢桁梁双塔斜拉桥,主塔高达330米,主要考虑到(  )
A.刷新世界纪录 B.增强运输能力
C.满足通航需求 D.防止水位上涨
2.下列有关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缩短了南通到上海的空间距离 B.可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
C.加强了苏中与苏北的交流合作 D.增强了上海市的经济辐射能力
3.沪苏通大桥南北连接了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大桥通车首先影响南通市的(  )
A.城市等级 B.城市规模 C.服务范围 D.城市化水平
【答案】1.C
2.D
3.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从交通意义(增加便捷通道、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经济意义(促进资源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贸易等)、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国防意义(巩固国防,包围边疆)等方面。
1.据所学可知,.长江沿岸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货物运输量大,航运需求大,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水运繁忙,江上来往的船只多,采用主跨1092米钢桁梁双塔斜拉桥,主塔高达330米设计可以减少桥墩数量,使江上来往的船只安全顺畅的从桥下通过,不易发生拥堵和碰撞事件,满足长江通航的需求。C正确。主跨最长,主塔更高,会使修桥的经费提高很多,不能是简单的为了刷新世界纪录,A错误。主跨最长,主塔更高并不能增强运输能力,也不能防止水位上涨,BD错误。故答案为:C。
2.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不会使南通到上海的空间距离发生变化,A错误。长江两岸的城市内部交通也不受影响,B错误。大桥连通促进了苏南与苏中、苏北的经济交流,C错误。大桥的建设促进了通锡高速公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高速铁路的顺利通行,会增强上海市的对外经济辐射能力,D正确。故答案为:D。
3.大桥连接多条高速公路、铁路,沟通南通和其他地区,使南通市的对外交通更加便利,首先会扩大南通市的服务范围,C正确。对城市等级、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并不能立竿见影,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上·安徽月考)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在崇山峻岭中,铁路线一般顺着山势盘旋、迁回展长。但随着铁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展线渐被桥、隧所替代。下图为穿行在某低山中的“灯泡”型展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铁路建设时采用展线布局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D.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5.在建的贵南(贵阳至南宁)高铁桥、隧多,全线未采用展线,主要基于(  )
①节约铁路建设成本②提高铁路运力③经济发展技术提升④动车爬坡能力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4.A
5.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向斜、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4.图中的“灯泡”型展线,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是为了降低线路的坡度,降低施工难度和投资,提高铁路的运行安全,A正确;图中无法判断断裂构造和地震带,B错误;会降低列车的运行速度,C错误;增大了铁路建设的投资,D错误。故答案为:A。
5.贵南高铁途经喀斯特岩溶发育完全地区,沿线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地形起伏大,但高速铁路全线未采用展线,线路平直,缩短距离,节约时间,提高运行能力,也是适应我国铁路高速化的结果;但截弯取直,遇高山、峡谷须用桥隧解决,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大,成本较高,②③正确,①错误;高铁的线路平直,动车的爬坡能力较差,④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日本川崎环形公路,由山顶到山麓,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差45米,有20层楼那么高,公路限速为30公里/小时,因为螺旋结构会产生极大的离心力,时速过快容易被甩到山下去,被称作死亡之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该地区环形公路设计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有利于双螺旋工程建设
B.多地震,双螺旋结构设计更稳定
C.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D.避免修盘山公路开山凿洞,破坏植被
7.该地区公路两侧除了交通标志显示牌外,绝无广告的主要原因(  )
A.为山区,经济较为落后 B.车流量小,广告效益小
C.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D.为了保证驾驶员专心驾驶
【答案】6.D
7.B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限制因素)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向斜、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其通过城市时多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3)科学技术条件(保障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6.环形公路所在山区,地形十分陡峭,不利于双螺旋工程建设,A错误;地震发生时,双螺旋结构设计相对不稳定,B错误;环形公路设计与保护耕地关系不大,C错误;日本是一个十分注意生态环保的国家,选择如此建造,修建环形上升公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7.广告标语一般在车流量大的地方,而该地区车流量小,广告效益小,这是无广告、标语的主导原因,由于该公路较为“危险”为了保证驾驶员专心驾驶,不设计广告、标语,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都属于次要原因;日本经济发达,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 2021年12月3日,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全长1000多公里,穿越众多山脉和水系,建有167座隧道,301座桥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中老铁路建设中面临的较大困难是(  )
①沿线地势起伏大,桥隧比例高
②地质不稳定,滑坡、泥石流多发
③气候高温少雨,施工过程易中暑
④河流珍稀鱼多,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桥隧比例高对铁路运营的积极影响(  )
①缩短线路距离②降低施工难度③提高运行速度,提高运输效率④降低路线坡度,保证运营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8.D
9.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8.读图并结合材料“全长1000多公里,穿越众多山脉和水系,建有167座隧道,301座桥梁”可知,中老铁路建设中面临的较大困难是沿线地势起伏大,桥隧比例高,①正确;沿线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碰撞挤压地带,山高坡陡,且降水多,因此地质不稳定,滑坡、泥石流多发,②正确;沿线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③错误;河流众多,河流珍稀鱼多,生态环境脆弱,④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9.桥隧比例高的铁路,线路取直,缩短线路距离,①正确;施工难度增加,②错误;提高了运行速度,提高运输效率,③正确;降低路线坡度,保证运营安全,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三下·张家口开学考)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快速发展。宁夏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高速铁路和区内城际轨道交通。完成下面小题。
10.宁夏修建高铁和城际铁路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大货物运输量 B.节省运输费用
C.增加环境承载力 D.提升运营速度
11.与全国高铁建设较早和运营里程较长的省份相比,宁夏高铁建设的踌躇缓进是因为宁夏(  )
A.经济相对落后 B.建设难度大
C.货运需求量小 D.运营成本高
【答案】10.D
11.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原则:
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的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势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数量
生态影响 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10.高铁和城际铁路的运营速度比公路和普通铁路的快,所以宁夏修建高铁和城际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运营速度,节省运营时间,提高客运效率,满足人员出行。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高铁建设费用很高,由于宁夏经济相对落后,高铁建设踌躇缓进,A正确;相对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宁夏修建高铁的建设难度并不大,B错误;高铁目前只从事客运,C错误;高铁建成后,各地的运营成本相差不大,D错误。故A正确,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段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超过3 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A.左汊有江豚栖息 B.左汊水速较快
C.右汊水深较深 D.右汊径流量较大
【答案】12.C
13.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港口区位因素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丙处,因其位于河汊凹岸,且在两个河汊交汇处,船流量大。甲处河道较平直,且不是主航道,且是江豚栖息区。根据10米等深线可知,乙处河岸水浅,不适宜船舶停靠。丁处是凸岸,泥沙堆积多,河道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根据题干可知,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左汊有江豚栖息。左汊水量增大,水速较快,是有利于航运的条件。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说明右汊径流量较小。右汊分流量小,水深较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1高三上·月考模拟) 1992年,西班牙开通了第一条高铁线。如今,西班牙全国境内运营的高铁线路已达3567千米,位居欧洲第一,次于中国,为世界第二。西班牙的高铁四通八达,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坐高铁直达,境内城市共计48处世界遗产,很多人专程去旅游。下图示意西班牙高铁(运营、正建、规划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西班牙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国土面积 B.地形、地质 C.客货运输 D.资金、技术
15.发达的高铁运输,极大促进了西班牙(  )
A.农产品出口 B.工业结构升级
C.旅游业发展 D.对外贸易繁荣
【答案】14.D
15.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14.修建高铁既要花费较多的资金,也需要较高水平的筑路技术,影响其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和技术,D正确。国土面积大小不是其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西班牙地形多高原,且兼有山脉,地形地质主要是限制性因素,B错误。客货运输不是其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一般而言,高铁多用于客运。C错误,故答案为:D。
15.根据“西班牙的高铁四通八达,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坐高铁直达,境内城市共计48处世界遗产,很多人专程去旅游”判断,发达的高铁运输,节省了国内外游客往返旅游景点的时空距离,极大地促进了西班牙旅游业发展,C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明显反映高铁对西班牙农产品出口以及对外贸易的影响, AD错误。发达的高铁运输网络对其工业结构升级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信息,材料重点体现高铁建设对其旅游业的影响,排除B,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上·彭山开学考)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见下图),距伦敦老城区约5千米,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80年代,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90年代,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在此落户。目前,金丝雀码头已转型成为伦敦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问题。
16.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的原因可能是(  )
A.交通运输方式进步 B.河道弯曲,淤积严重
C.伦敦金融城的冲击 D.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17.与伦敦金融城相比,金丝雀码头吸引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落户的主要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较好 B.水陆交通便利
C.人口素质较高 D.租金税收优惠
18.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其主要原因是(  )
A.延长交易时间 B.共享客户信息
C.获得集群效益 D.河港地位恢复
【答案】16.A
17.D
18.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16.根据材料可知,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距伦敦老城区约5千米,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 ,随着航空运输、公路、铁路、地铁的发展,河运地位和作用下降,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交通运输方式进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根据图文资料可知,80年代,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该地区开发较晚,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相对便宜,90年代,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全融企业在此落户,因此与伦敦金融城相比,金丝雀码头吸引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落户的主要条件是租金税收优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根据材料可知, 目前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金丝雀码头已转型为伦敦重要的国际全融中心,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云集金丝雀码头的原因是获得规模效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下图)实现全线贯通运营,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最近的铁路通道就此形成,被网友誉为“西北最美最神奇的铁路线”。开通首日,库尔勒始发首趟列车满载货物开往格尔木。
(1)说明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不选择沿图中虚线修建铁路的主要原因。
(2)说明在格库铁路AB路段架设多座高架桥梁的主要作用。
(3)分析格库铁路修建及全线贯通运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地形起伏大,修建难度较大;线路经过的城镇、人口分布较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无现有铁路可利用,建设成本较高
(2)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尽可能维持自然风貌,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风沙掩埋铁路路基
(3)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原材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出疆通道,完善铁路网,促进经贸发展;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等。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不选择沿图中虚线修建铁路的主要原因是:改线穿越地区地形起伏大,修建难度较大;线路经过的城镇、人口分布较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经济意义较小;无现有铁路可利用,建设成本较高。
(2)在格库铁路AB路段架设多座高架桥梁的主要作用是:该地野生动物较多,有野骆驼,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尽可能维持自然风貌,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该地风沙严重,为了防止风沙掩埋铁路路基。
(3)格库铁路修建及全线贯通运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完善路网、促经济、促就业、促基建,表现在: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原材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出疆通道,完善铁路网,促进经贸发展;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等。
【点评】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
完善交通网;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增进民族团结(经过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建设;对外交流,扩大开放;缓解运输压力;维持地区稳定和繁荣发展。
20.读福建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答案】(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A处等高线稀疏,位于平原地区,聚落沿公路线延伸;B处等高线密集,位于河谷地区,聚落沿河流伸展。第(2)题,由图可知,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商业网点密度C处大于D处;其原因与山区地势、人口密度、交通线布局和密度等因素有关。第(3)题,河流具有提供水源、航运等功能,E聚落位于河流沿岸,仍保留沿河流伸展特点;由于泥沙淤积,河港废弃,加上公路发展,使得E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减小。
【点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