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1 17: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
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
A. 王羲之 B. 祖冲之 C. 蔡伦 D. 毕昇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 行政事务 B. 军事管理 C. 监察事务 D. 财政管理
《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下列关于我国早期国家发展更替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
A. 夏-商-东周-西周 B. 商-西周-夏-东周
C. 夏-商-西周-东周 D. 商-东周-夏-西周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 禅让制开始出现 B. 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 分封制开始出现 D. 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C. 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
D. 丁说:他主张“兼爱”“非攻”
某校七年级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华华: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地
B. 倩倩: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 红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 明明:出身贵族的人,无论怎样都会永远保持爵位世袭
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初开通于明朝 B. 开通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C. 起点在今新疆 D. 开通功劳最大的是班超
如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是(  )
A. A B. B C. C D. D
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 禹 B. 李冰 C. 商鞅 D. 李春
湖南某学校进行历史知识大赛,七年级的小明同学由于紧张,说错了一句话,这一句就是(  )
A.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齐民要术》了解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
C. 顾恺之制定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苏轼
下列成就不属于两汉的是(  )
A. 司母戊鼎 B. 造纸术
C. 《伤寒杂病论》 D. 《史记》
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多年,终于消除水患。这位杰出的人物是(  )
A. 尧 B. 舜 C. 桀 D. 禹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宋襄公
下列战役不是在战国时期的是(  )
A. 桂林之战 B. 马陵之战 C. 牧野之战 D. 长平之战
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纳主父偃建议推行(  )
A. 分封制 B. 推恩令 C. 郡县制 D. 焚书坑儒
开创王位世袭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的朝代是(  )
A. 夏 B. 商 C. 周 D. 唐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厉行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出节俭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庄子 C. 墨子 D. 荀子
周王进行分封的依据是(  )
A. 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 B. 根据爵位高低
C. 根据家族中人口多少 D. 根据财富多少
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查不到的是(  )
A. 商汤 B. 商鞅 C. 嬴政 D. 曹操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成语出自于(  )
A. 楚汉之争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淝水之战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史记》是一部(  )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典章制度 D. 断代史
以下封建王朝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以下与陈胜、吴广起义无关的是(  )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C.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 建立“张楚”政权
某班学生正在拍摄一部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为主题的故事片,电影中的主角最有可能是(  )
A. 商鞅 B. 司马迁 C. 王羲之 D. 祖冲之
宋齐梁陈称为南朝,这些王朝的都城都在(  )
A. 洛阳 B. 建康 C. 官渡 D. 长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图1
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图2
(1)仔细阅读材料一,请你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名称填在横线中。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今新疆地区) ④(西亚 )⑤ ______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
(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社会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春秋战国结束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许多和谐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治和谐】
材料一: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
(1) 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后来这一民主制度被哪一制度所取代?
【与自然和谐】
材料二:
(2) 如图是战国时期在今天四川地区修筑的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请写出它的工程名字。成都平原因它获得了什么样的美称?
【思想和谐】
材料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薄施于民而能济众”。
--孔子
(3) 从材料中看出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言论收集在什么作品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答案】C
【解析】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故选:C。
本题以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为依托,考查刺史主要负责。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刺史主要负责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解析】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让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因此产生很多诸侯国。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西周的分封制是历年来中考的考点,应重点掌握.
4.【答案】B
【解析】咸阳是秦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仍然定都于咸阳。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中国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秦朝统一中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答案】C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商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周文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早期国家发展更替的顺序,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中国历史上主要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都是采用禅让制的方式选择继承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袭制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有关内容.
7.【答案】D
【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BC选项都是孔子的相关知识,D选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故选D。
依据题干“孔子”可看出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准确解读、分析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明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奖励军功,知道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
9.【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所以ACD错误,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古代“丝绸之路”所起的重大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也是考点,要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10.【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们记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可以用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来记,由口诀可知,秦国是位于最西面,也就是图中的A处.
故选A.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位置.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战国七雄位置的有关内容.
11.【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考查都江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
12.【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南朝宋、齐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南朝祖冲之制定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为了纪念他在天文学方面的功绩,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湖南某学校进行历史知识大赛为依托,考查顾恺之的成就。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3.【答案】A
【解析】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书圣王羲之与《兰亭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书圣王羲之与《兰亭序》。
14.【答案】A
【解析】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大型的青铜器逐渐增多,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早在西汉前期,我国就有了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选项A不属于两汉的成就,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造纸术、《伤寒杂病论》、《史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两汉时期的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母戊鼎、造纸术、《伤寒杂病论》、《史记》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解析】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治理黄河水,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尧舜禹的“禅让”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齐桓公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A。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点。解答本题应把握齐桓公称霸的历史知识。
要注意区分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的贡献。
17.【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战役的爆发时间。
18.【答案】B
【解析】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纳主父偃建议推行”为切入点,考查了汉武帝的大一统,掌握推恩令相关知识。
考查了汉武帝的大一统,掌握推恩令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答案】A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故选:A。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开创王位世袭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的朝代是夏朝。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C
【解析】厉行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出节俭主张的思想家是墨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墨家的思想观点。
重点掌握墨家的思想观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答案】A
【解析】西周建立以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可见周王进行分封的依据是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
故选:A。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D
【解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商汤生活在商朝时期,商鞅生活于战国时期,嬴政生活在秦朝时期;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选项D人物在《史记》中查不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史记》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记》的历史地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记》的相关史实。
24.【答案】D
【解析】在符坚统治时期,前秦统一了北方,383年,符坚征兵80万进攻东晋,爆发了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以前秦的失败,东晋的胜利而告终。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淝水之战。题干关键信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淝水之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25.【答案】B
【解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就是在汉朝丝绸之路开通后.
故选B.
本题以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为背景切入考查丝绸之路形成的时间与作用,注意需要灵活运用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汉朝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26.【答案】A
【解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体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记》的历史地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记》的体例的相关史实。
27.【答案】A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存在时间最短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共计14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计194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共计195年;西晋:公元266年-316年共计50年。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朝、西汉、东汉和西晋存在时间。题干关键信息“存在时间最短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秦朝、西汉、东汉和西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28.【答案】B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与项羽有关。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29.【答案】C
【解析】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某班学生正在拍摄一部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为主题的故事片,电影中的主角最有可能是王羲之。
故选:C。
本题以某班学生正在拍摄一部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为主题的故事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王羲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王羲之的相关史实。
3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南朝。掌握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都城。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朝相关政权的都城都在建康。
31.【答案】长安;河西走廊;欧洲
【解析】(1)材料一是《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因此图中的①指的是长安,②指的是河西走廊,⑤指的是欧洲.
(2)汉朝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亚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3)材料二是《西汉的疆域图》.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指的是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
故答案为:
(1)①长安;②河西走廊;⑤欧洲.
(2)张骞.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
(1)本题以《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知识.
(2)本题以丝绸之路为依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知识.
(3)本题以《西汉的疆域图》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设立的知识.
(1)本题以《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和《西汉的疆域图》为依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影响的知识.
本题以《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和《西汉的疆域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2.【答案】【小题1】禅让制;世袭制。
【小题2】都江堰;“天府之国”。
【小题3】“仁”; 儒家;《论语》。
【解析】本题考查禅让制、都江堰水利工程、孔子的思想、儒家学说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禅让制、都江堰水利工程、孔子的思想、儒家学说的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