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新冠肺炎在2019年12月发现以来,在全球各地呈爆发趋势。造成数以万计的人群因感染死亡,下列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新冠病毒研制疫苗预防新冠肺炎
B.培养新冠病毒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
C.新冠病毒细胞比细菌小,属于动物病毒
D.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
2、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前,对身体、衣服和器械进行严格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病人体内细菌的传播
B.防止传染病的感染传播
C.严格防止细菌在手术过程中进入病人体内
D.控制疾病在医院内传播
3、面对当前新冠疫情,人们积极主动的注射了新冠疫苗。注射的新冠疫苗和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4、人体的各种疾病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下列微生物使人所患疾病中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 B.痢疾杆菌——菌痢
C.黄曲霉毒素——癌症 D.根瘤菌——足癣
5、下列疾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 )
A.胃病 B.肺结核 C.近视 D.新型冠状肺炎
6、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是因为艾滋病的病毒可以破坏人体的( )
A.内分泌系统 B.神经系统 C.免疫系统 D.循环系统
7、夏季,儿童容易患菌痢,菌痢这种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
A.痢疾杆菌 B.大肠杆菌 C.放线菌 D.病毒
8、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下列能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有( )
①锻炼身体,乐观面对②逃避现实,不去面对③放弃学习,不再努力④拓展兴趣爱好,热爱生活⑤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9、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焚烧的是( )
A.海洛因 B.大麻 C.外国香烟 D.鸦片
10、抗生素的出现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 B.抗生素可杀死“超级细菌”和病毒
C.抗生素可以杀死某些细菌 D.抗生素的滥用,反而严重降低了抗生素的杀菌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牧场管理人员说沙漠养牛能大大降低防疫成本。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加以分析。
2、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
3、人工呼吸就是根据_____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地______和______,从而引起肺被动地_______和______,使被救者恢复呼吸。用这种方法急救时,每分钟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_____。即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____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_______,即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4、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__构成的免疫防线,属于________免疫,不具有选择性或________性,针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5、非处方药不需要让医生开处方,直接从药店购买即可,它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
6、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这种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7、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________,实行________能有效的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8、艾滋病(AIDS)全称为_______,是由_______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____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发感染或形成肿瘤等,直至全身器官衰竭、死亡。
艾滋病的病原体:_________。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_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_。
注意:
不要误认为“与艾滋病感染者的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病”。与艾滋病感染者的日常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9、药品包装盒上有OTC标志,此药属于_______。
10、在计划免疫中,婴儿出生接种的卡介苗可以预防______。
三、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免疫功能等也有影响。(______)
2、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____)
3、只要注意场合,少量吸烟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____)
4、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______)
5、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时,清除口鼻内污物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____)
6、小柴胡颗粒是中药制剂,没有副作用,服药时可以多服一包。(______)
7、患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的风险,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____)
8、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抢救时,每做一次人工呼吸,就要做一次心脏挤压。(______)
9、处方药是指必须凭借医师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照医属服用的药物,简称OTC。(______)
10、皮肤和粘膜筑成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特性,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三种。
【详解】
A.疫苗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可以利用新冠病毒研制疫苗预防新冠肺炎,A正确。
B.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病毒不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B错误。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属于动物病毒,C错误。
D.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只对某些致病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病毒无效。所以,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很好治疗由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D错误。
故选A。
2、C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对身体、衣服、器械进行严格消毒的目的是严格防止细菌在手术过程中进入病人体内。
故选C。
3、A
【分析】
疫苗: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出生以后才建立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这种免疫具有专一性。
【详解】
由分析可知给该同学注射的新冠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故选A。
4、D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一般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
A.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动物病毒,A不符合题意。
B.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者表现为腹泻、腹痛等,B不符合题意。
C.黄曲霉属于真菌,是生物,但黄曲霉素是从黄曲霉中提取出的一种化学物质。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C不符合题意。
D.足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根瘤菌是细菌,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分析】
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原虫以及螨类等。
【详解】
A.胃病大多数是因为平时不注意饮食,经常暴饮暴食,或者是不规律进餐造成的疾病,有的导致胃病原因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致病细菌,与病毒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肺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可见,肺结核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与病毒无关,B不符合题意。
C.近视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出现的一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视力问题,可见,近视是由于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与病毒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新型冠状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毒能损伤肺部细胞,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可知,新型冠状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艾滋病的危害,可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解答。
【详解】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侵入人体之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抵抗力下降,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艾滋病的并发症。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通过与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性接触、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而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移植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或组织等都有可能传播HIV,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所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所以C正确。
故选C。
7、A
【分析】
人体的各种疾病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详解】
A.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者表现为腹泻、腹痛等,故A符合题意。
B.大肠杆菌感染可以分为肠道内的感染和肠道外的感染,如果患者是肠道内感染大肠杆菌的,有可能会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比较稀溏,而且口服一些止泻药物,效果不明显,故B不符合题意。
C.有些放线菌引起人类患病,如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故C不符合题意。
D.病毒能引起多种病毒性的传染病,如流感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分析】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试着运用改变认识、转移注意、控制意志、合理宣泄等方法,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详解】
①锻炼身体,乐观面对;④拓展兴趣爱好,热爱生活;⑤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这三条对策都能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进而减轻心理压力。②逃避现实,不去面对;③放弃学习,不再努力,这两条对策都不能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也不能减轻心理压力,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禁毒知识.可以从林则徐禁毒的内容方面来解答。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详解】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分析】
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抗生素对动物或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详解】
A.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A正确。
B.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不能治疗病毒性疾病,B错误。
C.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C正确。
D.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抗生素的滥用,反而严重降低了抗生素的杀菌力,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合理;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传染源,然而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携带病原菌的生物较少,同时,沙漠地区气温高、水分少,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可以降低牛养殖过程中的防疫成本
【分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详解】
牧场管理人员说沙漠养牛能大大降低防疫成本。这一说法是合理的,原因是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传染源,然而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携带病原菌的生物较少,同时,沙漠地区气温高、水分少,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可以降低牛养殖过程中的防疫成本。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生活方式
【详解】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3、呼吸运动 扩大 缩小 扩张 回缩 一样 16~18 被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
【分析】
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详解】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而人工呼吸就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使被救者恢复呼吸。呼吸频率为一种形容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医学术语,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所以,用人工呼吸的种方法急救时,每分钟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样。即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吹气的过程中,如果被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即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4、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 特异
【详解】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免疫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
5、OTC
【详解】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服用时要认真阅读药品标签。简称OTC,此类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6、癌症 预防
【详解】
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癌症,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癌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因素,因此,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提倡科学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等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方法。
7、生理功能 计划免疫
【详解】
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生理功能,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的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HIV) 免疫 艾滋病病毒(HIV)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分析】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详解】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发感染或形成肿瘤等,直至全身器官衰竭、死亡。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HIV)。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9、非处方药
【分析】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
【详解】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的药物,具有OTC标志。药品的包装盒和说明书上都有OTC的标志,说明该药属于非处方药。
【点睛】
掌握非处方药的标志是解题的关键。
10、结核病
【分析】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详解】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像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点睛】
掌握计划免疫的知识是本题解题关键。
三、判断题
1、正确
【分析】
吸毒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共用注射器吸毒还是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吸毒还能导致犯罪等社会问题。据此回答。
【详解】
毒品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能导致人死亡,吸毒能使人上瘾,对个人、家庭、社会危害极大。所以,说法正确。
【点睛】
掌握毒品的危害是解题关键。
2、错误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题干表述错误。
【点睛】
明确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是解题关键。
3、错误
【详解】
据科学家测定,烟草中含有数百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主要损害的人体器官是肺。故即使注意场合,少量吸烟,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故答案为错误。
4、正确
【分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该说法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5、正确
【详解】
如果有触电者,我们要首先切断电源,使触电者立即脱离电源,如果停止呼吸和心跳,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外,还要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在进行口对口吹气时首先要清除口鼻内异物,并控水,以保证其呼吸道的畅通。故题干说法正确。
6、错误
【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非处方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服用;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不必医生嘱咐下使用。“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的,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
故题干说法错误。
7、正确
【详解】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如心脏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都是由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故题干观点正确。
8、错误
【详解】
人体正常情况下,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12~20次,每分钟心脏跳动60~100次;即心率是呼吸频率的4~5倍。因此,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抢救病人时,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四至五次心脏挤压。做人工呼吸及心脏挤压的次数应与平静状态的次数一致,才能更有利于病人的恢复。题干说法错误。
9、错误
【详解】
处方药(简称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凭处方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
10、错误
【分析】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详解】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