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导入
导入
人文
科技
低碳
导入
隋
统
一
朝
的
与
灭
亡
七下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内容要点
思考点
思考点
有哪些开创性
短命的原因
新授
自主学习提纲
掌握朝代建立三要素;统一时间;统一意义。
隋的建立与统一
对比秦朝速亡的史实,总结隋亡原因。
隋的灭亡
通览课文,找到隋炀帝时期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和工程。
隋炀帝的历史作为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439年
统一北方
316年
亡
266年
蜀
221年
魏220年
吴
229年
263年灭
西晋
280年
统一全国
十六国
317年
东晋
北魏
宋
420年
齐
梁
陈
南朝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北朝
534年分
隋
589年统一全国
581年
东汉
577年灭
三国
西晋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两 晋
前秦(苻坚)
学法指导:
政权名称、都城、时间、建立者、民族、疆域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
2.建 立 者:
3.都 城:
4.统一时间:
5.统一的意义:
笔记三色法:时间、重点、高频考点
1.结合图片资料,概括隋文帝的统治如何?
2.通览教材,列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P2-3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中国历史地图册》P7、8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P2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 ;P2
措施
开皇之治
选官: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P3
作风:厉行节俭。P4
隋炀帝的历史作为
炀帝印象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 ,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逆天虐民曰炀,
好大殆政曰炀,
薄情寡义曰炀,
离德荒国曰炀。
——《隋书·炀帝纪》
狭殷周之制度,
尚秦汉之规摹。
——《隋书·炀帝纪》
表哥:李渊(唐高祖) 女婿:李世民(唐太宗)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春江花月夜》杨广
功绩 一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中国选官制度演变
世卿世官制
贵族子弟世袭官职
军功授爵制
军功大小
察举制
自下而上推荐品行和才能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评品门第授官
科举制
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确立过程: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正式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宋《神童诗》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晋《请罢中正除九品疏》
哪种更合理?为什么?
科举制的影响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
(前代):
2. 创立:
3. 评价:
笔记三色法:时间、重点、高频考点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功绩 二
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隋朝六大亲王及其常驻封地:
滕王杨瓒(雍州)
卫王杨爽(凉州)
晋王杨广(扬州)
秦王杨俊(豫州)
蜀王杨秀(益州)
汉王杨谅(并州)
私人感情:江南故地的魅力
政治:巩固统治
经济:南粮北调
开通大运河
1.目的
3.时间
2.条件
4.
概
况
5.作用
巧记大运河概况
洛阳
涿郡(北京)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w
中心
2+3+4+5+6=1
余杭(杭州)
1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2长:2700多千米
3点:洛阳(中心)、涿郡、余杭三个城市
4段: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四段
5河:贯穿海、黄、淮、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6年:6年竣工
河北
河南
安徽
江苏
浙江
平均海拨1000-500米
东部海拨平均100米以下
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①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为大运河开通提供了经济实力
②国家统一,为开通运河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③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春秋末期,吴为攻齐而开“邗沟”
战国时期魏惠王所开的“鸿沟”
中国运河的价值?
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沿革……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 李敬方
天下转漕,
仰此一渠。
——《宋史》
创立科举制
修建长城与驰道
三下扬州
三征辽东
开通大运河
营建东都洛阳
阅读教材P3-5,找出隋炀帝还有哪些历史作为?
派人三赴流求
点击图片
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
隋炀帝时期总人口4600万
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看一看,算一算,评一评!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一条大运河
役民两百万
南北三座城
古今四段渠
纵贯五水系
功过由谁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
隋的灭亡
隋末农民起义
吾之大好头颅谁可取之——杨广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炀帝陵
罗 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雷塘数亩田。
小结
对比秦始皇和隋炀帝历史作为,你能得到怎样的启迪?
比较项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长 二世而亡(约15年) 二世而亡(约38年)
统一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
制度的创新 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科举制
边疆的管理 开发岭南,派蒙恬北击匈奴 派人三赴流求、三征辽东等
伟大工程的兴修 万里长城、灵渠 大运河
灭亡的原因 暴政 暴政
对后朝的影响 为西汉王朝提供了借鉴,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唐朝提供了借鉴,唐朝前期的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启迪
作为统治者:勤政爱民,以德治国
课堂检测
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ɡ)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制据局面,故选C项;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排除A项;隋炀帝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排除B、D两项。
课堂检测
2.有学者指出,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轨迹: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帝国的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B.中国历史有两次分裂与统一
C.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 D.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表现了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成果,两个时期民族交融之后都带来了中华民族统一的结果,体现的是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故选C项;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项;材料没有强调顶峰的问题,排除D项。
课堂检测
3.都江堰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都已历经千年,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其共同点有
A.凝聚了人民智慧 B.促进了南北统一
C.消除了自然灾害 D.推动了边疆开发
【答案】A
【解析】据“都江堰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可知,其都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都凝聚了人民智慧,故选A项;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促进了南北统一与都江堰无关,排除B项;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通的便利,但不能消除自然灾害,排除C项;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推动了边疆开发,都江堰与其无关,排除D项。
课堂检测
4.“名落孙山”源自“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课堂检测
【答案】D
【解析】此题是比较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和秦朝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需根据对两朝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对比,根据题的选项确定答案。秦朝灭掉六国,实现国家统一,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因为秦二世的残暴,导致秦朝灭亡。隋文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隋文帝开创了影响后世的科举制;隋炀帝在位时修筑了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但是因为他的残暴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灭亡。由此可见题中都是二者的相同点。选择答案D
5.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 ②创立过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
③修建过大规模工程 ④短暂统一,二世而亡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检测
6.阅读《隋大运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城市在哪?连接长江和淮河这一段的名称是什么?(2分)
(2)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1分)
(3)除大运河外,隋朝还修建被后世称赞为“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的著名工程,这工程是什么?(1分) 这两大工程有什么共同的历史意义?(1分)
洛阳 邗沟
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赵州桥 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