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激发他们的平等意识。(重点)
2、感悟人性的高贵:安然自若的面对苦难,真诚无私的付出情感、睿智深刻的反省自我。(难点)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当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想一想,从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杨绛?
生:本名杨季康,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著名学者、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师:同学们给投影上的加点字注音,并一个字读两遍。
三、走进老王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表格
1、老王的职业是什么?
2、老王的家庭情况如何?
3、老王的处境如何?
4、老王的健康状况如何?
5、老王的居住条件怎样?
6、老王的所作所为又是怎样的?
4、由此看来,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师:看第一个问题:老王从事什么职业?
生:蹬三轮的,三轮车夫
师:第二个问题,老王的家庭情况如何?
生: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师:第三个问题,老王的处境如何?
生:单干户、被人恶意揣测
师:第四个问题,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
生:有生理缺陷,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 。
师:第五个问题,老王的居住环境怎样?
生:住在破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四、感悟老王
师:同学们读课文非常到位,根据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一个人?
生:老王是一个非常不幸,身体不好,贫穷,生活很苦的人。
师:贫穷,生活很苦的老王有哪些行为呢?
生: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3、怕人掉落,改装三轮车。4、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师: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生:老王知恩必报
师:回答得很好,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细心、知恩图报的人。
五、品味老王
师:文中老王最打动你的是哪个情节?
生: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师:这一部分对老王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运用了外貌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写出老王临死前身体僵直的形态,去现了老王最后一次上门时已病入膏肓,四肢不能灵活活动。“镶嵌”写出老王象死物一样,钉在门框里,形象、直观地描写了老王临死前的病重状态。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比喻,形象描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状。
生:运用动作描写,“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双手”。“直着脚”写出老王病重,机械、不灵活的样子。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攥”字是握住的意思,老王开始并不想要钱,接过我给的钱,很是珍惜,紧握在手。
生:运用语言描写,“他‘嗯’了一声”。老王知道自己的病情,不想多言。
生:运用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老王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
师:作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老王说话很少,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请你揣摩老王心理:老王当时是怎样劝说我收下香油、鸡蛋的?
生:老王对我说:“感谢你们全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心照顾,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们全家的恩情,这是一瓶香油和十几个鸡蛋,请你收下”。
生:老王对我说:“谢谢你女儿的鱼肝油,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我没有什么可回报,这里有一瓶香油和十几个鸡蛋,请你务必收下”。
师:作者接过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后,却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里“强笑”一词有什么作用?
生:我被老王病重的神态惊吓,心存顾虑,当接过香油、鸡蛋后,勉强的笑。
生:我不明白老王如此病重,为什么不吃香油、鸡蛋,却送给我们,所以发出勉强的笑。
生:“强笑”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师:“强笑”一词含义是勉强的笑,由于生活的艰辛、穷苦,老王患上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以致病得像一个僵尸,在重病时还不忘来感谢我,所以我认为老王送的香油、鸡蛋是好香油,大鸡蛋。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六、主旨探究
师:作者送走老王后心理有什么愧疚?
生: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
师:为什么当时“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生:当时我害怕得糊涂了。
师:既然“害怕得糊涂了”为什么还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之心?
生:作者不嫌弃老王,把他当作朋友来对待。
生:作者具有平等的观念,没有贵贱之分。
生:作者具有一颗善心、爱心。
师:作者最主要的是具有平等的观念。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由于个人境遇不同,存在幸运与不幸的区别。幸运者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再是作者具有一颗善心和爱心,正是这颗善心和爱心,作者一家人才能这样关爱老王,“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之心。
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的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是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想想杨绛一家是怎样对待老王的?杨绛一家是否是幸运者?
生: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生: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生: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师:ppt出示杨绛一家“文革”遭遇
生:也是不幸者
师:杨绛一家是多么的善良!对老王那么关心!可我者为什么说“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生:“害怕得糊涂了”,“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
生:作者认为和老王比,自己还不算苦,是豁达的体现
生: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老王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所以感到“愧怍”。
生:体现了作者平等的观念,人道主义精神及勇于自我反省
师:回答得很好!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杨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不幸的情况下,还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 。请同学们为老王和杨绛写一颁奖辞。
生:我写给老王的颁奖辞是:
一只眼睛,一辆三轮,一个苦人,承载生活艰辛。
一瓶香油,一包鸡蛋,一颗善心,送来人间真情。
(学生自发鼓掌。)
师:通过老王的性格、身世、职业等概括了老王的典型形象。
生:我写给杨绛的颁奖辞是:
乐观豁达,淡泊名利,诠释生活真谛。
善行无疆,大爱无声,传递人间温暖。
(学生鼓掌。)
师:用词精美,突出了杨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心地善良、具有爱心,关爱不幸者的高尚品质。
七、关注“老王”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老王”一样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你们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他们吗? 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小小的援助……
生:残疾人
生:福利院儿童
……
师:大爱无声,真爱无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管我们是幸运还是不幸的,我们要怀着一颗悲悯的心,用爱心去唤醒爱心,用善良去体察善良,让我们做一个老王那样的善良人,做一个像杨先生那样的善良人。 用爱去点亮心灯,让爱之花遍地盛开。
(PPT显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七、布置作业:
师:课后阅读屠格列夫的《乞丐》,把阅读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
附:屠格涅夫的《乞丐》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摇摆着和发着颤。
我恍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战栗的手……。“请见谅,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冰冷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囔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