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逆境人杰---苏东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逆境人杰---苏东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23: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逆境人杰---苏东坡 主体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逆境人杰---苏东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包括《定风波》《江城子》《水龙吟》《卜算子》四篇课文。基本都是诗人贬谪时期所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政治、家庭生活中的人生沉浮,把握这四首词有助于我们走近这位逆境中的不屈者。
学习方式:1 学生反复诵读,深入文本,仔细体会作者情感。
2 指导学生多方搜集有关苏东坡的文学资料,力争较为全面的把握作者相关情况,以期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3 课堂点拨性讲解,引导学生走进苏东坡的内心世界。
预期成果:1.把握苏词风格特点,通过与温庭筠、柳永等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了解词人风格的多样性。
2.了解词人人生沉浮的基础上,感知苏轼贬谪时复杂的心境及思想的变化。体悟苏轼乐观自信的豁达胸襟和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人格之美。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了解苏轼词以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的写作特色。   2.通过与婉约词人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激疑、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之前学过的苏词,感受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从而汲取人生力量。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词作,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你对苏轼了解那些?(包括人生及创作)
苏词风格如何?这几首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赤壁怀古》有差别吗?
每首词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从苏轼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力量?
专题划分
专题一:? 人生浮沉及创作??????????? ????????????????????????( 1课时)
专题二:?把握苏词风格多样性 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 2课时)
专题三:? 分析表现手法 拓展课堂。??????????????????????????????????????? ?( 1课时)
专题一
人生浮沉及创作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苏轼的人生起伏对其思想的演变、词的创作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其生平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体会情感。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苏轼的一生,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初步感受作品
基于这一主题,课堂中让同学们展示搜集成果,教师适当讲解点评。作品朗诵中同学互评,师生对话,个人品味为主。
学习成果:理解苏轼的思想,反复品读深入作品,阐发个人感受心得。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把握作者生平及对创作的影响。
通过反复品读初步感受苏词风格。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本专题问题设计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苏轼作品,简单回顾一下
你对苏轼了解哪些
通过反复品读,你能感受到词中寄托着怎样的感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苏轼的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阅览室、家庭
其 他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作者
问题:1.苏轼一生中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2.这些事件对其创作有何影响?
??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学生相互交流
活动二:反复品读,深入文本,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争取自行解决。
?? 问题:1.词中不好理解的地方有哪些?
? ?2.作者的人生变化对创作有影响吗?词中有何体现?如何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
步骤:
借助网络资源,了解苏轼的遭遇
课堂讨论、探究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 苏轼人生中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 评价方式:同学阐述,老师点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 作者的人生创痛在词中有反映吗
?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
3.这几首词风格如何?
专题二
把握苏词风格多样性 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苏轼之前,词的创作已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但词人对于词的认识总体偏低,大多把它当成“娱宾谴兴”的“诗余”、“小道”。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他的词作,或清新明快,或沉挚深永,或雄壮超脱,或奔放流转,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作者的自我形象,在研习中我们要争取把握苏词特点,感受其中的情感力量。朗诵中主要采用同学互评,师生对话,个人品味的方式。同时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理解苏轼的思想及风格,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本专题问题设计
《赤壁怀古》总体呈现出怎样的风格?这几首词还一样吗?
读完《江城子》你有哪些感受?(从风格和情感)
简单归纳苏轼的词风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课堂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反复品读《江城子》及《水龙吟》感受词的风格
?? 学生朗读,相互交流看法
活动二: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及最能体现词风的句子。
学生再读文本,反复品味推敲,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品读《定风波》及《卜算子》,感受作者情怀及人生态度
? 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 对苏轼词风的把握及总结,对苏轼对词这一文体所作贡献的评价。
学生讨论 归纳讨论成果 教师适当点评
2.对作者贬谪情怀的体察及感受,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评价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点评,老师点评
3.简单分析人生际遇对作家创作内容及风格的影响
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大体了解即可
专题三
? 分析表现手法 拓展课堂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作品打动人心需要情感,但情感的表达是需要载体的,词中的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直抒胸臆,都是诗歌中重要的手法,要让学生认真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用的结合为主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达到对苏词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师生对话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同时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进一步丰富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一步拓展课堂,争取让学生有所收获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学生能准确找出每首词的主要手法并大体说出表达效果。
通过课堂拓展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手法的理解,能简单运用
在把握手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文本,体会词人深沉的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虚实结合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我们以前学过的作品中出现过吗?
直抒胸臆的手法对情感表达有何好处?常见的抒情手法有哪些?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平台,多媒体,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相关资料 阅览室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学生在熟读基础上自行找出手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小组发言,教师评判点拨
活动二: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词中手法运用及效果,讨论结果小组发言,教师点评
活动三:同学联系以前所学或自己看过的相关资料,说说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等手法在其他作品中的运用,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准备充分,讨论具体,效果显著
2.手法掌握较为到位
3.同学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
4.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