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文明的踪迹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类发展前行的漫长进程就是一部人类创造辉煌文明的进步史。踏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追寻先人为我们留下的文明财富;和着历史的脉搏,我们重温昔日灿烂的文明成果。余秋雨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赋予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以灵性和哲理意蕴。他的《都江堰》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畅达、灵动,给人以多维的审美享受。《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借题发挥,阐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古希腊的石头》使我们懂得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才是真正地保护文物。学习本单元,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名篇佳作中汲取创作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在品读文章时,要多诵读品味,激活发散思维,学会欣赏其艺术风格,感受其语言魅力。同时也要注意体会文明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继承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厚的精神遗产。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诵读文本,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2.在诵读基础上,积累优美语句和段落。
3.摘录、评点、品读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文本鉴赏落到实处。
4.根据一定的情景进行联想想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本,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对应课标
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祖国文化的深远厚重,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类文化遗迹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文明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哪篇课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呢?能从学习过的课文当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吗?
所选文本,各自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
3.所选文本,作者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专题划分
专题一:所选文本,根据一定的情景进行联想想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专题二:通过学习文本,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专题一
所选文本,根据一定的情景进行联想想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所需课时
3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通过朗诵、品读、研读优美的文本段落,感受文化遗迹之美。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运用联想想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诵读优美段落。
在诵读基础上,品读重点语段
掌握和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各文本是怎样运用联想想象手法的?
各文本语言风格有什么异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必修二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室
其 他
《都江堰》《兰亭集序》《古希腊的石头》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课前准备:
阅读《都江堰》《兰亭集序》《古希腊的石头》,摘录优美语段,制作资料卡片。
(所选文本内容比较多,时间跨度大,让学生预习,了解大概,这既能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导入
三、自由交流:针对自己所选的优美语段,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有感情地诵读优美段落,感受文化遗迹之美。
五、分析对比、联想想象的手法。
六、体味语言风格。
七、作业: 选择身边的一处文化遗迹,运用对比、联想想象的手法,写一段有文化品位的文字。300-500左右。
教学评价
1.能够自主阅读文本,摘录优美段落。
2.能积极主动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并能提出疑问。
3.能有感情的诵读优美段落。
3.结合自己的阅读和体验,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大致了解分析对比、联想想象的手法。
课下能够运用对比、联想想象的手法写一优美的段落,能结合文本,并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专题二
通过学习文本,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所需课时
3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通过朗诵、品读、研读优美的文本段落,在感受文化遗迹之美的基础上,体味文本蕴含的志趣和哲理性思考。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背诵优美段落。
研读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志趣和哲理性思考。
本专题问题设计
《都江堰》《兰亭集序》《古希腊的石头》各自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是如何运用对比、联想想象手法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必修二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室
其 他
《都江堰》《兰亭集序》《古希腊的石头》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检查背诵
二、导入
三、自由交流:研读所选文本中优美的段落,体味作者的情感。
如:《都江堰》哪些部分与长城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什么情感?
《兰亭集序》描写了兰亭周围的美景,作者在欣赏美景之时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古希腊的石头》,在冯骥才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透过“石头”,冯骥才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
四、诵读关键语段,师生共同揣摩文本中蕴含的情感。
五、梳理感情脉络
六、个性化解读与探究
如《都江堰》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向我们展示了他怎样的文化情怀?
《兰亭集序》在赏游美景之际,为什么王羲之又发出了生死无常的感叹?
七、作业:针对赏游文化景观的不同,比较《都江堰》和《兰亭集序》情感的异同。
教学评价
1.能够自主阅读文本,体会、理解蕴含的情感。
2.能积极主动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3.能进行个性化解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能够有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