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三《祝福》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必修三《祝福》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23:4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必修三《祝福》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祝福》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中的一篇。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彷惶》的第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吃人的本质。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它牢牢地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手脚。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 重点、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读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小说主要通过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来揭示主体,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方式:课前充分阅读,教学中采取归纳概括法、分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将讨论、质疑、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整合能力。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生精力集中,身临其境,能细心体会小说外貌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妙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 主要教学任务: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充分预习,人本对话。
(二)第二课时 主要教学任务: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简述故事情节,检查预习。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要有感情地复述。
3、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重点25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学生划线,分组讨论。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理。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教师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10分钟)
问题引导,讨论思考: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总结:小说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5、布置作业 小作文“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七、板书设计:
祝福
人物:祥林嫂
肖像:眼睛
语言:对话 “我”阿毛 柳妈
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