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豪放不羁的李白

文档属性

名称 古典诗词鉴赏——豪放不羁的李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23: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豪放不羁的李白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共四课时(课下一课时,课上三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而李诗无论语言还是风格,又都是巅峰上的制高点。“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学会鉴赏李诗,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由《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两首诗组成,作为诗仙的李白,其豪情在这两首诗中已表现得比较充分,学习这两首诗,能窥一斑而观全豹。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①通过会议过去学过的李白的其他作品,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②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了解李白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③结合课下注释和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并反复诵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深入了解李白的豪情,撰写李白诗歌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了解李白诗歌的整体风格。
2.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
3.掌握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4.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强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 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李白诗歌的整体风格是什么?
2.李白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专题划分
1.个性化解读
2.艺术手法
3.感情的跌宕起伏
专题一
个性化解读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结合自己诵读诗歌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句段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了解李白诗歌的整体风格。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诵读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进行诵读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进行个性化阅读,了解李白诗歌的整体风格。
点评交流,提问题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本专题问题设计
疏通文意,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诵读
1.朗读《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记下不理解的语句讨论理解。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2.教师范读:
先范读,再指导读,再范读,再生读。
3.朗读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形式不要呆板,可同桌间相互评价,可推荐一人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也可齐读、分角色读。
4.点评交流
定评诗歌,提问题在学习小组中交流。主要评析要点有自此、情感、技巧等方面活动二:手法的运用
1.学生自己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
2.组内讨论。
3.组代表发言,与全班同学交流。
活动三:思想情感
1.把表达相似情感的句子归并在一起,然后就各组分类的句子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概括,友情提示:有些句子中的某个字可以用来概括本部分的情感。
2.用AA——BB——CC——DD的形式把它们串联起来。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
2.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3.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4.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5.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6.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艺术手法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基于手法这一主题,在朗诵中找出艺术手法的表现形式。可同桌、同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杜诗鉴赏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
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学生的成果在班内交流,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掌握杜甫诗歌鉴赏的方法,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文中有运用了哪些手法?
哪些是起兴、夸张手法?
这些手法的运用是如何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白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
学生品读文本中相应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比兴、夸张是哪些?
学生再读文本中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这些手法的运用是如何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学生找出文本中运用相应艺术手法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李白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专题三
感情的跌宕起伏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李白诗歌中的豪放情怀,把握诗歌主旨,感悟李白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李白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李白诗歌的豪放情怀,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李白诗歌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2.诗人的感情在诗歌中有什么变化?
3.李白是一个拥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诗歌的基调是什么?
学生品读文本《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相应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诗人的感情在诗歌中有什么变化?
学生再读文本,品读《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李白是一个拥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从文章中找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再次朗读《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品带读,加深对李白诗歌中情感变化的把握。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李白情感变化的原因: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杜甫其人性格特征的理解把握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
?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
????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
?????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
?????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