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3:45:04

文档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
第二学期九年级入学自能练习卷·历史
考试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敲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 D.春秋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家庭奴隶制非常突出
C.非奴隶身份的男性在古巴比伦社会地位高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中古时期西欧分封制与中国西周时期分封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分封的对象不同 B.相差的时间很长
C.维护的制度不同 D.分封的方式不同
4.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股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
A.君主权力的受限 B.文艺复兴的深入
C.工业革命的展开 D社会经济的衰退
5.《后美国世纪》: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6.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A.其传播与工业革命之间有紧密联系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其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D.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7.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发表于1939年4月的一幅由英国人创作的漫画《德国永远不会被包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A.德国全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以打击德国 D.德国避免了经济危机的打击
8.1960年。英国首相被迫承认:变革之风正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民族意识的增强是政治领域无法忽略的现实,我们必须考虑这一点。他所说的“变革之风”是指( )
A.发展中国家召开万隆会议 B.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主权
C.非洲多个国家获得民族独立 D.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枷锁
9.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曾一度以苏联为榜样,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为课题进行了操究。把我国向苏联学习的事件整理出来,其中有一项与历史不相符合,请你帮他们指出来( )
A.1936年,苏联新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28年、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中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苏联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10.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成立欧洲共同体 B.成立欧洲联盟
C.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D.推行马歇尔计划
11.由下表可推知( )
1946-1985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使用次数
时期 中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苏联 总计
1946-1955 1 2 0 0 80 83
1956-1965 0 2 3 0 26 31
1966-1975 2 2 10 12 7 33
1976-1985 0 9 11 34 6 60
(说明:1949~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由国民党窃据。)
A.美苏对霸权的争夺愈趋激烈 B.制约霸权的力量在不断增长
C.苏联在外交层面逐步被孤立 D.两大阵营力量对比发生转变
12.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 )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①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4分,共52分)
13.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和“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了很多尝试。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0分)
材料一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周朝的哪一制度?(2分)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一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表》
(2)为了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的?(2分)“秦皇”和“汉武”都在思想领域加强统治,结合所学指出,他们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
14.历史上大国的发展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很多经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大多数专家倾向于挑出18世纪80年代,而不是18世纪60年代作为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只有到那个时期,所有相关的统计指数才都突然快速地、几乎直线式地上升,这才是“起飞”的标志,工业经济仿佛从天而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1)请用吏实说明为什么材料一认为18世纪80年代才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2分)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 (1923年1月10日和17日)他们到目前为止只看到过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在西欧的发展这条固定的道路。因此,他们不能想象到,这条道路只有作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作某些修正,才能当作榜样的。
——摘自列宁《论我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走上“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道路”包含哪几种形式?(2分)列宁领导俄国进行“改变”的措施是什么?(2分)
材料三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是在什么背景发动“革命”的?(2分)“试验性疗法”是指什么?(2分)综合上述材料,从三个国家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15.全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世界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联系中国与西方的陆上商路的开辟和谁有关?(2分)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殖民掠夺之路和思想震撼之路,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史实证明?(2分)对比两幅地图,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终于在1929-1933年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重创资本主义经济。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2)试举一英国的事例来说明材料三中“……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演变成“世界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2分)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2分)
16.战争带来灭难,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这个整体使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以及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引发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后,西方国家为了“求平衡,求发展”建立了怎样的国际格局?(2分)
材料二
(2)苏德战场上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2分)二战前、后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2分)
(3)阅读材料二、围绕外交政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
第二学期九年级入学自能练习卷·历史
参考答案
1-5:BCCAA 6-10:ABCDD 11-12:BD
13.
(1)制度:分封制 制度:郡县制
(2)如何加强: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
措施:秦始皇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汉武帝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
(1)史实: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变化:从手工生产到大机器生产
(2)形式:改革、革命、民族解放战争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
(3)背景:经济大危机严重破坏了美国的生产力,引发了政治危机疗法: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
启示:要走符合国家的发展道路,从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5.
(1)谁:张骞史实证明:新航路的开辟是殖民掠夺之路
理由: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地区进行了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新航路的开辟是思想震撼之路理由:新航路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孤立分散的状态被打破,世界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文明开始交融,改变了各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趋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史实: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法国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寓意:经济全球化存在风险态度:经济全球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16.
(1)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主要原因: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差异
(3)观点:国家利益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
论证: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共同应对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两国互相合作和配合,最终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美苏两国都想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关系从战时同盟关系转向了对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美苏对峙的冷战开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