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4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4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01 22: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美术 授课内容 面与色的美感 学习领域 设计 应用
班级 授课时间 执教
教材 分析 本课是将理性的色彩构成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课文首先通过展示蒙德里安的设计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领悟到点、线、面及色的构成与应用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然后通过“欣赏与探索”“表现与创造”“思考与评价”几个活动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的形状、分割、构成知识、色彩的调和规律及色彩联想,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构成知识并加以实践,运用面与色的构成设计表达一定的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虽然对本单元第一课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技能,但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略有欠缺。本节课主要想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开拓创新思维,增强学生探索意识,尝试运用面与色的构成设计表达情感,提高色彩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面的形状、分割、构成知识及色彩的调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形式或活动,尝试设计一幅色彩构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面与色的构成设计表达一定的情感,领悟其在生活中应用,感受面与色产生的美感,增强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色彩调和的方法及色彩联想的表达。 难点:构成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及情感。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 学具:色彩用具、制图工具、绘画笔、彩纸、剪刀、胶水、手工材料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练习法。
《面与色的美感》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欣赏导入:赏一赏,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由面与色构成的)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师生交流,体现“美无处不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发展 想一想,说一说:什么是面? 看一看,议一议:面的形状有哪些?各自的视觉效果? Look一Look,辨一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分割?哪一幅是聚集?面与色的构成方式(分割、聚集) 比一比,认一认:形与形的组合方法(覆盖、减缺、透叠、联合、接触、分离)。 演一演、学一学:结合色彩调和的方法,运用基本形与骨骼进行面与色的构成。 看一看,学一学:看老师示范,学学老师是如何设计班服的? 动一动、做一做:布置作业(自主选择工具与材料,运用面与色的构成设计一主题为“中国风”的作品) SHOW一SHOW:展示作品 评一评,说一说:自评、互评、师评。 小结升华 观察、思考、作答 交流、认识、理解各种形状的面。 形象认识与辨别面的主要构成方式。 形象认识与了解面与色的构成基本形组合方法。 观察、欣赏、探究面与色构成,学习色彩调和。 观看示范,学习如何设计主题作品。 运用所学体验设计。 欣赏、评价、表述、交流。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中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加强对色彩构成的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色彩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和热爱创造艺术的人文情感。
课堂拓展 将设计制作好的作品(写上题目、构成方法、设计灵感、表达的情感等),在年级组织一次专题展览,促进交流分享,提升兴趣和激发热情。
预计效果 学生对色彩构成的知识有点兴趣,对小组合作完成彩纸拼贴作业会比较有兴趣,完成作业的过程较为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