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9课 神奇可爱的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的原理及主要特征。
2、尝试用手绘的方法绘画基本动作连续图,感受动画的视觉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对动画造型特点和原理的了解。
2、教学难点:对动画原理的了解。 (通过生动的动态解析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活动过程 :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通过互动游戏引出“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 做游戏,说感受 活跃气氛,吸引注意力,导入。
课堂发展 一:了解动的特点1、老师对游戏的原理进行总结,引出新课主题“动画”。2、提问:同学们是否喜欢动画,都看过什么动画?3、动画原理讲授。4、提问式讲授动画的特征、类别、表现形式。同时结合PPT图例讲授每个特征、类别、表现形式的特点与区别。5、经典动画片截图、片段介绍:(1)中国动画片截图、片段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喜洋洋与灰太狼》(2)外国动画片截图、片段介绍:《千与千寻》《冰河世纪》二:探索动画动起来的原理由动画的概念引出问题:“动画运动起来有多快?”“连续的画面是怎样的?”通过展示“动态轨迹图”,向学生口头讲解动起来的原理。再通过PPT展示动态“圆盘动画”“手翻书”、“抽拉框动画”,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看,同时动态图可以随时停下来。最后让一位学生上台做一个简单的动作,老师再将这个动作在黑板上,用几个人偶摆出“动态轨迹。” 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课的动画进行欣赏。2、根据课程进度,与老师互动回答教师问题,发表个人意见。3、根据课程内容,自己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对“动”的原理的了解。 1、让学生对动画的造型特征有基本的了解。2、让学生对动画的原理与中外动画片的风格有基本的了解。3学生通过生动的动态直观教学,加深了对抽象“动画”概念的理解,明白动画“动起来”的缘由。
课堂作业 通过观看简单的动态分解视频,让学生选择对应动态。让学生根据现有的动态规律图,补充绘画剩余的动态图。 1.学生讨论,练习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 课程设计相对直观,生动,本抽象枯燥的内容,被描述得简单,容易理解,这样更适合初中的学生,之所以没有设计角色及故事内容的课堂练习,是因为这个内容与第八课《幽默智慧的漫画》有点雷同,此内容可以通过第八课去练习。从学生练习的程度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