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1 23: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 D.将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A.碱溶液pH>7,所以pH>7的溶液均为碱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3.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B.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
C.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很广泛。下列用途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的是
A.铁制铁锅 B.金制项链 C.铜制导线 D.铝制易拉罐
5.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如下,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A.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因为分子体积变大
B.釜底抽薪和熄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较大,这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钾、硫酸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将此固体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2)在此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气泡。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硫酸钠
B.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硝酸钾
C.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钠,可能有硝酸钾
D.步骤(2)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
7.某实验小组在相同条件下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放热情况,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所用药品如下表。溶液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编组 等质量稀硫酸 金属粉末质量
① 含H2SO49.8g 6.5g铁
② 含H2SO49.8g 6.5g锌
③ 含H2SO49.8g 6.5g镁
A.实验①对应图2中曲线c B.反应结束后,实验①和②有金属粉末剩余
C.实验③能产生0.2 g氢气 D.图2说明金属越活泼,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热量越多
8.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铝耐腐蚀是因为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金刚石、石墨和C60充分燃烧都能生成CO2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9.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如图可探究铁生锈与水有关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
10.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天然气、冰水混合物、生铁 B.酸:醋酸、碳酸、硝酸
C.碱:氢氧化钠、生石灰、一水合氨 D.盐:氯化镁、碳酸钠、干冰
11.向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质量为a克的Al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后滤液为无色,滤液中Mg(NO3)2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若反应后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Al
C.若向滤渣中加盐酸无气泡,则滤渣质量一定大于3a克
D.若反应后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一定有Mg(NO3)2、Al(NO3)3
二、简答题
12.合金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是性质却不相同,请写出其原因?
(2)如图所示,两块金属片互相刻画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结论是什么?
三、推断题
13.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物质。已知丙由两种元素组成,其水溶液呈蓝色。“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请根据反应关系图作出合理推断:
(1)乙的物质类别可能是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请根据(1)中乙的物质类别举例一种具体物质,写出它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4.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
(1)C的一种用途________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5.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表示生成,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①五种物质均含铜元素,且化合物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②A为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物质B;③X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④X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C,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⑤C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D。
(1)B的化学式是______。
(2)C→D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D与某种酸反应可实现D→X转化,该酸的名称是______。
(3)写出以下转化的化学方程式:X→A:______;X→C:______。
四、实验题
16.如图是实验测得的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发生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放出热量。
(2)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当滴入ag溶液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和______(填化学式);当滴入的溶液质量为______g时,烧杯内溶液中Na+与的个数比恰好是2:1。
(3)要证明P点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宜选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铁片 C.硫酸铜溶液 D.硫酸铁溶液
17.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还可能含有C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可溶性杂质。兴趣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探究该粗盐样品中可溶性杂质的成分并去除杂质。探究过程如下:
Ⅰ、除去难溶性杂质
(1)小组同学将粗盐进行溶解、过滤得到粗盐滤液,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Ⅱ、探究可溶性杂质的成分
(2)①取少量实验(1)中的滤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无______杂质(填化学式)。
②继续向①得到的溶液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将②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到结论:样品中含有Na2SO4杂质。
【实验结论】该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为CaCl2和Na2SO4
【反思交流】
(3)小林认为上述方案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SO4,请你帮忙分析原因______。若再向步骤③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的______,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该粗盐中一定含有Na2SO4杂质。
Ⅲ、除去可溶性杂质
(4)小组同学又继续对粗盐滤液进行净化处理,向实验(1)得到的滤液中依次加试剂并进行操作:a→b→过滤→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精盐。上述除杂流程中加入的a、b两种试剂分别是:a______,b______。
五、计算题
18.化学兴趣小组想测定Cu-Zn合金中铜、锌的成分,小华称取10g该合金粉末于烧杯中,在粉末中连续四次加入20g稀盐酸。每加一次盐酸,记录所得气体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从下表数据分析:
次数 一 二 三 四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0.1 0.2 0.3 0.3
(1)小华总共收集到氢气_____g。第一次反应结束后,_______反应完了(填化学式)。
(2)求出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3)画出实验次数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关系曲线(在坐标图上标出必要的数据)。
19.兴趣小组为测定一块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A 7.B 8.D 9.A 10.B 11.A
12.(1)含碳量不同
(2)合金硬度相对于纯金属硬度更大
13.(1)碱
(2) 复分解
14.(1)灭火(不唯一)
(2)CO2+C2CO
(3)Fe+CuSO4=Cu+FeSO4
15.(1)CuO
(2) 复分解反应 硫酸
(3)
16.(1)H2SO4+2NaOH=Na2SO4+2H2O
(2) 氢氧化钠溶液 H2SO4 b
(3)B
17.(1)玻璃棒、烧杯
(2) MgCl2
(3) 过量的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稀盐酸或稀硝酸 白色沉淀只有部分溶解
(4) 过量的BaCl2溶液 过量的Na2CO3溶液(顺序颠倒不得分)
18.(1) 0.3 HCl
(2)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答: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97.5%。
(3)
19.据题意得:产生氢气的质量=(10g+100g)-109.9g=0.1g
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答: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