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2 09:2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是易溶物质
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
D.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
C.t2℃时50g甲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均能析出晶体
3.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gNaCl投入到100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B.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4.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配制10%的NaOH溶液 将10gNaOH放入100mL水中溶解
B 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互相刻划
C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 蒸发结晶
D 除去碳酸钙中的氧化钙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5.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还需要用到漏斗和胶头滴管 B.该实验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⑤③④
C.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9% D.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45.5mL水
6.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白糖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
A.乙醇、碘 B.氯化氢、盐酸
C.植物油、油水 D.冰、冰水
8.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活性炭疏松多孔
C.海水晒盐——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D.铝作远距离高压输电线——铝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
9.“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 ℃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 ℃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20 ℃时,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1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100g丙的饱和溶液含10g物质丙
B.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C.t1℃时,向92g水中加入8g甲,溶解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8%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二、简答题
12.分别向装有等量的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25g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①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_____(填“A”“B”或“C”)
②烧杯A、B、C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A”“B”或“C”)。
③图二中能表示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甲”或“乙”)。
④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填序号)。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 溶液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三、推断题
13.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14.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A在D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述________装置(填字母代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_______装置(填字母代号)。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3)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除用到上述装置中的某一装置外,还需要用到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_____才能完成实验。
A.漏斗、烧杯、玻璃棒 B.滴管、量筒、试管 C.集气瓶、表面皿、广口瓶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固体_____,用量筒量取水________。(水的密度为1g/cm3)
16.在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
(1)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操作为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17.如下图是小江同学配制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_____、玻璃棒、广口瓶和量简,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
(2)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
(3)通过计算,配制时应选择____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
五、计算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图。报据标签计算:
(1)HC1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表示)
(2)要配制37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用到这种浓盐酸和水,其中需要用水的质量为_______g(配制过程中不考虑浓盐酸的挥发)。
19.为测定实验室中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图示信息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S-32,O-16)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求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写计算过程)
(1)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C 6.A 7.B 8.D 9.C 10.A 11.A
12. C B 甲 BD
13. 75 a>b>c
14. H2O2 NaOH或CaO E溶于水放热
15.(1) 试管 分液漏斗
(2) B或C CaCO3+2HCl=CaCl2+H2O+CO2↑ E 2KMnO4K2MnO4+MnO2+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A
(4) 7.5g 42.5mL
16.(1)D
(2) C 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7.(1) 烧杯 不断搅拌,加快溶解
(2)药品与砝码位置放错
(3)100
(4)
18.(1)2:71
(2)2700
19.(1)0.4
(2)设100g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x
x=19.6g
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实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20.(1)解:设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40g。
(2)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