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一般来说,选作高考试题材料的诗歌篇幅相对短小,内容表达和情感倾向比较集中。注意整体感知诗歌,弄清作者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来塑造形象,表达内容。
本单元将设计三个专题。专题一:诗歌的表达方式;专题二:诗歌的修辞手法;专题三:诗歌的表现手法。本单元通过让学生朗读诗词《书愤》《漫成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感知诗词不同的表达技巧,然后通过分析归纳诗歌的表达技巧最后达到会分析的目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梳理诗歌的字面意思;
了解诗歌常见的三种表达技巧;
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人物及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分析诗歌内容,进而掌握阅读、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作者使用的方法,掌握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3. 在研究诗歌的过程中,掌握“知人论世”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 学习陆游等古人忠心爱国奋起勃发的精神,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朗读《书愤》《漫成一首》《菊花》《商山早行》四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四种表达技巧;
2.朗读《如梦令》《秋浦歌》《登高》等掌握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3.朗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登高》《漫成一首》等掌握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
4.鉴赏诗人在诗歌中寄予的情感
专题划分
专题一:诗歌的表达方式;
专题二:诗歌的修辞手法;
专题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专题一
诗歌的表达方式;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朗读《书愤》《漫成一首》《菊花》《商山早行》等作品的基础上,弄清诗歌的大意,分析概括诗歌的表达方式,并了解作者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朗读四首诗歌,弄清诗歌的大意。
2.熟悉四位作者的人生经历、命运起伏。
3.通过对四首诗歌的比较分析,总结他们各自的表达方式。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朗读《书愤》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书写的是什么样的愤怒?
2.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描绘《漫成一首》的画面。
3.你如何看待《菊花》中作者对菊花的情感
4.《商山早行》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抓“诗眼”“题眼”)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诗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相关诗歌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下用四节课时间阅读背诵诗歌十首,课前完成“诗词知识积累达标检测”)
1.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每组选一位同学发言描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首诗歌。
2.老师组织讨论:什么是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投影补充表达方式的相关知识)
3.组内讨论:诗歌的大意?这四首诗歌的表达方式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试着说说嘛?
4.试着给他们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和理由,组长做好讨论记录,班内交流。
5.思考:抒情与议论的区别?怎样区分?组内交流。
6. 每小组选取四首诗歌,讨论他们使用的表达方式,组长在班内发言展示。
7.陆游,元稹,温庭筠在诗歌中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分析概括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
4.能客观评价作者的情感。
专题二
专题二:诗歌的修辞手法;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朗读《如梦令》《秋浦歌》《登高》《商山早行》等作品的基础上,弄清诗歌的大意,分析概括诗歌的修辞手法,并了解作者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朗读诗歌,弄清诗歌的大意。
2.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命运起伏。
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总结他们各自的修辞手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红”“绿”是指花的颜色吗?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观察句式上的特点。
4.“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 粉蝶”怎会“偷眼”“ 断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诗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相关诗歌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诗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红”“绿”是指花的颜色吗?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观察句式上的特点。
4.“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 粉蝶”怎会“偷眼”“ 断魂”?
活动三:归纳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字,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
专题三
专题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在朗读《登高》《漫成一首》《越中览古》《从军行》等作品的基础上,弄清诗歌的大意,概括诗歌的表现手法,并了解作者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归纳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谁的故事?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实景描写还是虚景描写?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用这些烘托出了什么?
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5.“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中“静”“鸣”运用了什么手法?
6.课下作业: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诗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相关诗歌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诗词选读》。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文章,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谁的故事?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是实景描写还是虚景描写?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用这些烘托出了什么?
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5.“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中“静”“鸣”运用了什么手法?
正所谓: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
独领风骚万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准备充分,归纳总结诗歌常见的表现方式。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