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度
九(下)开学考语文卷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 )不死了,( )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材料二】
他(范进)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入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chuài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不省( )人事 chuài( )
(2)请在材料一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句通顺。(2分)
( )( )
明清时期,“贡院”是举行( )两场科举考试的考场。(3分)
A.院试 乡试 B.乡试 会试 C.会试 殿试 D.院试 殿试
(4)以上两则材料选自_________(作者名)著的《儒林外史》。(2分)
(5)材料一中周进大哭,材料二中范进发疯,在这“一哭一疯”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2分)
【精选名言】
(1)你所在班级准备选些能体现“君子自强不息”的名言进行张贴,下面的名言中不能入选的一项是 。 (2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告子下》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尽心下》
【致敬英雄】
(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对应的人名。(3分)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英雄和先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挺起了民族脊梁。这些自强不息的人物中有“闻鸡起舞”的① ;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② ;也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③ 。
【分享朗读】
(3)在本次活动的主题班会上,小明准备朗诵曹操的《龟虽寿》,请你为他选配一支背景曲。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3分)
A.《十面埋伏》,曲风激昂慷慨,磅礴豪迈。
B.《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C.《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激情演讲】
(4)请按要求修改演讲词《青年当自强不息》。(4分)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A】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B】青年一定要坚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①【A】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B】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阅读(55分)
[一](23分)
无言“战友”
李晓林
①生活在边关,看不完的是雪山,离不开的是军马。
②一九八七年的夏天,伊犁河畔运来了一批马,车刚到连队,我们就被车上一匹军马所迷倒。只见它耳小直立高耸,眼偏长且闪光,长约有一丈,高有八尺,警觉敏锐,油亮如漆的毛鬃闪闪发光,透着一种桀骜不驯、雄视万里的神威。细一看档案,此马才一岁,正是青春年少时段,我们都叫它枣红马。枣红马和它一起来的“战友”呼啦啦地被赶进了连队的马厩,这就是它们的“家”了,也是它们一生中的起点和终点。
③我和连队的兵好奇地前往马厩内欣赏,吃惊的是根本靠近不了枣红马身前,饲养兵喂饲料,也要离远点,动作要快,否则,它会发出一种凶怒的吼叫。年底,连队来了一位叫朱古都的蒙古族新兵。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熟知马的习性,一看此马骨相,主动请缨来驯马。之后的几天,朱古都不断地亲近枣红马,不断地“讨好”它,加深感情。一月后,倔犟的枣红马被驯服得乖乖贴贴,任其摆布,自然,朱古都成了连队的饲养马倌。
④最让我们感觉枣红马“神”的是在一次雪山执勤中的神奇表现了。
⑤一次,排长带队到一个雪山中的点位执勤巡逻。出发时,天空蔚蓝,阳光灿烂。下午时分,高原上的天说变就变 ,转眼就变得黑云翻滚,狂风大起,继而鹅毛大雪夹杂着沙粒铺天盖地袭来,席卷着高原上的群山沟壑,搅动得天昏地暗,视线茫茫,十米外根本看不到。巡逻队被这鬼天气“围堵”在一个风口处,怎也走不到返回去的原路上。这时,骑着枣红马的朱古都大喊一声:“别怕,大家下马将马缰绳一个连一个串起来,谁也丢不掉,然后我带头前面走,你们跟着。”所有兵听从朱古都的安排,伏在马鞍上,任凭枣红马迎风稳健前行在视野昏暗的戈壁上。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走出了狂风大作的迷茫雪海。后来我问朱古都:“你怎知道枣红马能识路 ”他说:“每个马的后腿上都有个小白点,那是马的夜眼,个个马都有。”我到马厩细看马的后腿,还真是有,看来能人在兵中。
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晃三年过去,朱古都到了复员的年龄了。临上车时,朱古都突然说:
我再去看看马。”于是,他专门到马厩里将所有的马抚摸了一遍。当走到枣红马身边时,那马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吃草的头颅摇晃着,伸出了舌头舔了舔正在给它喂草料的朱古都的手。见此情景,朱古都内心伤感,静静地站在那里看了一会,自言自语地说,“马儿,你陪伴了我三年,今天我就要走了,你就在这好好尽职吧!”说完,朱古都快快走出马厩上车,告别了这个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边关。
⑦当我们送别老兵的车走后准备回宿舍时,没想到,感天动地的一幕竟上演了。只见枣红马不知怎么挣脱了缰绳,飞快窜出马厩,长啸一声,沿着汽车离去的方向狂奔而去。枣红马一口气跑到距连队五公里的达坂顶上,昂着长长的头颅,遥望着汽车卷起尘土的方向,久久不离,沉默伫立。看着此情此景,令人心恸,人与马都是有情有义的啊!我吩咐兵们多关心枣红马,多给喂点玉米粒,它也是了不起的边关无言战友。
⑧枣红马到连队已经有八年多了,由过去的青年变成老年了。
⑨六月的一天,天气出奇得好,老马照例主动走出马厩,用牙扯着战士的衣襟,让兵们把给养放在瘦骨嶙峋的脊背上,之后向对面的哨所走去。老马步履沉重地走在这条熟悉的山路上,鼻翼翕动着,越走越大口直喘气,到了半山腰,终于支持不住了,突然,一个趔趄就地卧倒,长啸一声,七窍出血,十分钟后就断了气。死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地,恋恋不舍地望着身边的兵。我得知情况后上报,团里答复:“厚葬”。
①于是,全连官兵将此“神”马就地安葬在通往前哨班的路上,并捡来石头垒成……从此,边关多了一座雪山,高原上升起了亮丽的星辰。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改动)
4.请简要梳理发生在枣红马与战士之间的故事情节。(4分)
时间 故事
① 刚开始桀骜不驯,后被朱古都驯服得乖乖贴。
一次执勤巡逻时 ②
③ 枣红马依依不舍,挣脱缰绳,狂奔送行,久久不舍离去
年老的枣红马在运送给养时 ④
5.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6分)
(1)之后的几天,朱古都不断地亲近枣红马,不断地“讨好”它,加深感情。
只见枣红马不知怎么挣脱了缰绳,飞快窜出马厩,长啸一声,沿着汽车离去的方向狂奔而去。
6.文章第⑤段开头运用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7.文中最后一段写到“从此,边关多了一座雪山,高原上升起了亮丽的星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8.文章以“无言‘战友’”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二](17分)
【材料一】
起初普遍认为智能化可以让生活越来越便利。但事实证明智能化也让我们的时间碎片化,生活碎片化了。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和工作效率的变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过去,打卡只需要用手指在打卡机上一按就行了,而如今,打卡需要打开一个专门的APP。毋庸置疑,使用个人手机打卡的确更加卫生,但奇怪的是,最近这个专门打卡的APP功能越来越多,但其中大部分功能都很鸡肋。
不可否认,碎片化阅读的确让阅读的成本变低了,但也把知识和记忆碎片化了,这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了。没有思考的过程,也就不能理解阅读的意义,甚至开始变得迷茫起来。
更糟糕的是,许多软件都喜欢利用大数据来推算个人的喜好或偏好,为使用者量身不间断、持续性地推送类似的新闻或话题。很多时候,明明干着手头的活,却被弹窗推送的信息所干扰,注意力不断被这些碎片化而且没有意义的内容所分散。长此以往,注意力也越来越难以集中,倘若一个不小心,时间可能就被吸走了。
智能设备把时间切割成了碎片,使人们不能静下心来专心地做一件事情。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时间……我们的时间被各种碎片化所占据,连我们的生活也变得碎片化了。
(《思维与智慧》2022年01期)
【材料二】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因为时间是碎片化的,阅读的内容也是碎片化的。
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
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而今天的快餐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快餐文化,的确让阅读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中国青年网》2018年10月25日)
【材料三】
碎片化阅读,从其出现之时起,便一直伴随着争议。争议主要是围绕碎片化阅读给阅读者带来的利益和弊端而展开,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碎片化阅读到底是读者的福祉还是灾难,这值得每位阅读者和阅读研究者深长思之。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阅读无论是对厘清阅读认识的逻辑,还是促进阅读实践的深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就阅读普及的成本和便捷性而言,比起纸质书籍的阅读,碎片化阅读有可能是成本更低、更加便捷的阅读。对大众来说,尤其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例如利用手机阅读新闻、自媒体文章等,其经济成本之低,甚至可以低到令人忽略不计。就零碎时间的开发和利用而言,充分利用手机来阅读新闻资讯、报纸媒体公众号文章等进行碎片化阅读,日积月累,其效率并不亚于利用整块时间阅读纸质报刊的新闻和研究论文。所以,如果不苛求碎片化阅读达到深度阅读和体系化阅读那样的效果,而乐见其具有唤起阅读意识、增强阅读兴趣和促进阅读行动等作用,那么我们对碎片化阅读就应当保持包容并加以利用。
(《中国教育报》2019年6月10日)
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能化让生活越来越便利,同时也让我们的时间碎片化,生活碎片化了。
B.利用碎片化时间去阅读碎片化内容,即使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收获也是寥寥。
C.碎片化阅读无论是对厘清阅读认识的逻辑,还是促进阅读实践的深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
D.碎片化阅读具有唤起阅读意识、增强阅读兴趣和促进阅读行动等作用,我们对碎片化阅读应持包容态度,并利用好。
10.请你说说材料二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4分)
11.请简要分析材料三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6分)
12.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如何利用好碎片化阅读。(4分)
[三](15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1)走送之 走: (2)以书假余 假: (3)援疑质理 援:
(4)家贫难致 致: (5)辄省记 辄:
14.请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5.用“/”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将其分成三个小句子。(2分)
知 幸 与 不 幸 则 其 读 书 也 必 专 而 其 归 书 也 必 速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谈到了自己儿时的读书经历,请问他们经历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三、作文(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
阅读上述材料,你会有哪些想法呢?请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题目自拟。
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写作。
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2)兔从狗窦入 (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英雄末路当磨折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请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列各题。(13分)
xǐng 踹(2分)
(2)( 虽然 )( 但是 )(2分)
B (3分)
(4)吴敬梓 (2分)
(5)表达了对这类读书人的嘲讽与可怜,(2分)也表达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痛恨和批判。(2分)(共4分)
3.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2分)
(1)③ (2分)
(2)①祖逖 ②屈原 ③岳飞 (3分)
(3)A (3分)
(4)①将“;”改为“,” 。 (2分,写汉字也可。)
②将“坚持”改为“保持”。 (2分)
二、阅读(55分)
[一](23分)
无言“战友”
4.①枣红马刚来那年年底 ②突遇恶劣天气,枣红马带领战士们走出了狂风大作的迷茫雪海
③朱古都复员离开时 ④死去, 全连官兵厚葬“神”马。 (4分,每点1分。)
5.(1)“不断”是连续不间断的意思,(1分)两个“不断”连用,写出了朱古都亲近枣红马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表现了朱古都有耐心,坚持不懈,(1分)为后文写枣红马与朱古都建立深厚的感情做铺垫。(1分)(共3分)
(2)“挣脱”“窜出”“狂奔”均为动词,写出了枣红马奋力挣脱缰绳并疾速奔跑的样子,(1分)表达了枣红马在朱古都离去时的依依不舍,(1分)突出了枣红马和朱古都之间的深厚情谊。(1分)(共3分)
6.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突出了枣红马的过硬本领,(1分)表达出“战友”之情。(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7.①枣红马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它的精神依旧像雪山一样屹立在边关,激励战土们勇敢地守卫在祖国的边关。②枣红马本领过硬,坚守岗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的精神就像亮丽的星辰一样,永远为战士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共4分,每点2分。)
8. ①标题“无言‘战友’”即指枣红马;②写出枣红马与战土们之间的深厚情谊;③肯定了以枣红马为代表的军马为我国的边防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17分)
9. C (3分)
10.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分)有力地论证了快餐文化“的确让阅读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这一论点,使论证更具体。(2分)(共4分。)
11. 首先通过对比和举例论证了碎片化阅读成本低、更加便捷的特点;(2分)接着再通过对比和举例论证了碎片化阅读效率不亚于整块时间阅读;(2分)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对碎片化阅读就应当保持包容并加以利用”。(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12.①拒绝手机上的碎片化信息,静下心来专心地阅读。②利用好碎片化时间,阅读文字书籍,多调动想象力和思考力。③利用碎片化阅读的低成本、便捷,多阅读,多积累,提高阅读效率。(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15分)
13.(5分)
(1)跑 (2)借 (3)引,提出 (4)得到 (5)就
14.(4分)
(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有收获的。
(2)这样以后感叹借书读的人的用心专一,而年少时的岁月是值得珍惜的!
15.(2分)
知 幸 与 不 幸/ 则 其 读 书 也 必 专 /而 其 归 书 也 必 速
16.(4分)
①好学,家贫,借书;(1点1分,共2分,写出两点即可。)
②借来的书要及时看;读书要专心;多向别人请教。(1点1分,共2分,写出两点即可。)
三、作文(55分)
17.参考2021年安徽中考作文阅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