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2 11: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
1.1950年在北京同时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让“在解放我们祖国、解放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功劳最大的战斗英雄们,在恢复与发展新中国的生产上最积极、最有贡献的劳动模范们”,接受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敬意和无上荣誉。全国英模首次大会师旨在(  )
A.配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C.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的目标 D.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2.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内容 C. 性质 D. 影响
4.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5.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6.“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 )
A.实现了土地资源公有化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7.1950年 6 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 1952 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 1950 年的 1.32 亿吨增长为 1.63 亿吨、人均粮食由 1950 年的 2394 公斤增长为 2852 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8.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图(a):1950年,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图(b):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简述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答案
1-8.BDACB BBD
9.(1)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或改变旧中国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解决广大农民无地少地的问题)。
(2)政策: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3)直接结果: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深远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