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下列关于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阐述错误的是( )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 在所有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邓小平指出:“1979~1983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7.9%,1984年的增长率为 14.2%,这超过了到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达到 1万亿美元的目标所需的 7.2%年均增长率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D.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增强企业活力 B. 为企业包销产品 C. 实行联产承包 D. 企业全面私有化
“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公私合营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国有企业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
A. 社会生活变迁 B. 家庭联产承包 C. 现代企业制度 D. 经济体制改革
下列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阐述错误的是( )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 在所有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1978年5月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实行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此后,又恢复了稿费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 )
A.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对突破固有体制进行了尝试
C. 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
A. 计划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人民公社体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 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 增强企业活力
1984年, 邓小平视察广东顺德, 在清晖园听取了顺德县主要领导的工作报告,他最有可能听到的报告是( )
A. 《伦教人民公社生产再创佳绩,社员丰衣足食》
B. 《勒流人民团结一致,超额完成炼钢指标》
C. 《大良民信双皮奶厂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进行顺利》
D. 《北滘美的公司建成投产,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发行股票(通称“小飞乐”)(如图)。该股票的发行反映了( )
A.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计划经济体制结束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
A. 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 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 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 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二、材料解析题、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材料一 自由市场经济如同没有笼头的野马一样狂奔,灾难出现了。……在20世纪30年代,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一中“他的新政”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的?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中中国改革“进入了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新阶段”中的“新体制”是指什么?分析美国、中国对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给了农民怎样的“自由自主权利”?斯大林执政后,逐步形成了什么经济体制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4)纵观各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你认为对当今我国的社会改革有何借鉴?
经济体制(政策)的创新与调整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粮食(万吨) 7.650 4.519 94.7
牛(万头) 6.060 5.250 102.5
猪(万头) 2.090 1.750 104.3
表格中1920年的生产情况与1913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1925年的生产情况与1920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 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 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 影响左邻右舍, 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 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 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摘自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个“大政策”所蕴含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 指出我国在“大政策”的指引下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实践
(3)两则材料中的信息对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 1978-2016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
项目 1978年 1997年 2010年 2016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133.6 2090.1 5919 989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5160.3 19109 28844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 210.6 46279.8 303302.5 597751.5
材料三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团组讲话中再次部署精准脱贫:“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根据总书记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福祉都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
阅读材料二你能从表格中得出什么信息?并分析其原因。
(3) 阅读材料三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应该怎样帮助贫困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