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
2.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今天的()
A.北京 B.扬州 C.杭州 D.洛阳
4.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
5.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需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此,唐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6.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
7.唐朝诗人元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使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8.唐朝时期,书法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名家辈出。下列人物不属于唐朝书法名家的是()
A.颜真卿 B.吴道子 C.柳公权 D.欧阳询
9.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
10.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11.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12.唐朝后期,他领导农民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他是( )
A.朱温 B.黄巢 C.黄盖 D.安禄山
13.藩镇割据是唐末形成的一大恶瘤。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关的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五代十国 D.科举考试
14.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58分)
15.(16分)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9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中国审美文化史》
(1)写出唐朝的都城和材料一中工具的名称。(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6分)
(3)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6分)
16.(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类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4分)
(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6分)
17.(18分)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一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6分)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一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6分)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妥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
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2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