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课件 (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课件 (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2 07: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的脆弱生态问题。
2、结合图表数据,学会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的形成原因。
3、归纳总结出黄土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4、学会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的思路和方法。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生态脆弱地区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御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
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生态脆弱?当地该如何可持续发展?
自主探究 阅读黄土高原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和海河上游地区。
感知黄土高原
海河
河口
孟津
探究活动:
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脉
长城
秦岭
日月山
黄 土 高 原
34°N
40°N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30多万km2。风沙沉积形成。
103°E
114°E
400mm
平原
山地高原
地理位置特殊,处于过渡地带
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气候较为干旱
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且降水存在不均匀性,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加剧了对地表的侵蚀。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黄土土质疏松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空隙多,土质疏松,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抗冲,抗侵蚀性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黄土梁
黄土塬
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采用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破坏植被。
尖锐的人地矛盾
→ 恶性循环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露天采煤
◆生产建设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露天开矿、无计划的修路、建窑洞、水利设施等。
修建公路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历史上——营造宫殿
樵采、开荒、战争等
2、植被遭到破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现在—过垦、过樵、过牧
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自然灾害频度增大。
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该地区黄土平均厚度50~100m。
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黄河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如果堆成宽、高各1米的土堆,可以绕地球27圈多。
此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下游河床每年抬升4—12cm,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
危 害
黄河下游形成 “地上悬河”
自然灾害易发
滑坡、泥石流、塌陷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水土流失的危害
中 游
下 游
1、对当地: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
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对黄河下游地区:
(3) 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
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悬
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农业生产
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状况,如果你是一位专家你会提出哪些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农技措施
生物措施
…………
工程措施 地段 效果
固沟工程 ___________ 营造防护林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护坡工程 修筑_________ 封坡育林育草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保塬工程 _________      营造护林网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沟谷
水平梯田
缓坡
平整土地
打坝建库
塬面
(1)工程措施
(2)生物措施
提高 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①退耕 ,以恢复地表植被。
②大力植树种草,实行 结合。
植被覆盖率
还林还草
乔、灌、草
(3)农业技术措施
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等农耕农业。同时,精心选育良种、发展______及______和______技术、_________等。
轮作套种
地膜
喷灌
滴灌
科学施肥
探究:水土流失的治理
基本原则
确定中心
综合治理
总体规划
区域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综合发展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建设基本农田
扩大林草面积
煤区复垦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
具体措施
工程、生物、农技
优化产业结构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重点—保持水土
措施—三结合
探究活动: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成果显,奔小康
区域可持续发展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沟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牛羊,户户有余粮。”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
2.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课堂练习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谷发育,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在现代社会,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
答案 1.A 2.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增加土壤中的水肥含量 B.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区的旱情 D.导致黄河含沙量减少
4.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体现在(  )
①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  ②加剧沟壑发展,便于耕种 
③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  ④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水土流失会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弱,水肥含量减少;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发展,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黄河含沙量增加。第4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加剧沟壑发展,不便于耕种;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答案 3.B 4.C
5.材料 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沟壑壑,人民群众广泛流传着“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
(1)图中属于哪种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2)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提示:
(1)工程措施中的打坝淤地。
(2)主要是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打坝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能够固定沟床。另外淤地坝通过有效的滞洪,将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同时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增加了耕地面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