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十六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这里“中国的声音”主要指(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
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闪耀着智慧”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①-④-③-②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
A.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 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和而不同”是孔子“仁”的思想体现。下列哪些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 )
①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我国重返联合国 ④巴以冲突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为促进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材料意在表明(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取得了重大成功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是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
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 和平共处 B. 互不干涉内政 C.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D. 互不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五项原则”的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尼赫鲁 D. 吴努
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下表反映当时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A. 屈辱外交 B. 外交趋于成熟
C. 走向世界的中国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面《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反映出( )
时间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个) 10 34 45 120
A. “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 “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D.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以下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中国政府首先提出的 B. 是印度尼西亚、印度两国政府共同提出的
C. 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D. 它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19年6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大剧院共同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能见证中俄友谊的史实不包括( )
A.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B. 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 D. 共同出兵参加朝鲜战争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丰硕。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应对全球性重大事件,需要的是尊重差异,相互理解、包容和帮扶。在2020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中国坚定提出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我们应摒弃差异,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下列外交活动与材料所体现的外交方针一致的是( )
A.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
C. 中美签署的《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了14.4万亿美元(按汇率换算,约为99.1万亿元),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将指日可待。该数据还显示,2019年中国GDP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
依据材料一,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说说该政策起到的作用。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按照这一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50年代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三则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外交转型特点 内容
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从屈辱外交 到立国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 从立国外交 到富国外交 确立了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论亲疏的外交路线,坚定奉行“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的政策
中共十八大之后 从富国外交 到大国外交 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据王存刚《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努力中实现外交转型——观察
和理解新中国外交的一个视角》整理
材料二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进行考察,七十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如对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等原则始终如一的传承。
——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据材料一,请你任选一个时期,说明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并举出一例相关外交史实。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新中国外交因何而“变”,因何而“不变”?两者有着怎样的关系?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整体发展的认识。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发出“中国的声音”。当时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该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周恩来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
材料三:1972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关系终于走向缓和……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材料中中美关系发生怎样变化?材料指出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5) 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你觉得新中国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至少 两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D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重点掌握50年代的外交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重点掌握50年代的外交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在1953年底、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在1979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在1955年;①-④-③-②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推动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依据所学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故A正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故排除B。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故排除C。
D.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是1955年,故排除D。
故选A。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重返联合国,都能体现“和而不同”,①②③符合题意;而巴以冲突属于军事冲突,明显不符合“和而不同”这一思想主张。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亚非会议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材料“周恩来为促进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可知,材料意在表明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是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依据课本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举行亚非会议, 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D。
6.【答案】D
【解析】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互不结盟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掌握。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熟练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它提出的历史意义。
7.【答案】B
【解析】1953年,中印两国就在西藏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要掌握其内容及影响。
8.【答案】D
【解析】①代表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中方代表是彭德怀,不符合题意;
②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符合题意;
③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符合题意;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周恩来总理相关知识的内容。
本题④由于一字之差表述错误,因此往往被错选。
9.【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时各国主要的不同是国情的不同,尤其是社会制度不同,故A正确。
BCD.“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这三项均与“求同存异”的内涵不符合,故排除BCD。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反映了我国外交趋于成熟。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
11.【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由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据“1949-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及所学知识可知,表中的信息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选项D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相关史实。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巨大的外交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的外交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最早提出,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故选择B项。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A、B、C这三项均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发生的史实。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苏联并未直接出兵,该项无法见证中俄友谊,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D.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故D正确。
A.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A
B.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故排除B。
C.2017年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故排除C。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分析材料可知,应对全球性重大事件需要的是尊重差异,相互理解、包容和帮扶。以此分析选项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亚非会议,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所以万隆会议与与材料所体现的外交方针一致,A符合题意。
BC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三项均与题干“中国坚定提出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我们应摒弃差异,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方针不一致,故排除。
故选A。
16.【答案】(1)民族平等;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意思相近即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为外交奠定基础;外交的成功又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保障。
【解析】(1)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可知,为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实行了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2)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二“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新中国初期外交关系,要求运用所学正确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为外交奠定基础;外交的成功又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保障。
17.【答案】(1)第一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相关史实:万隆会议。
第二个时期:国内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为工作中心,国家需要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相关史实:中美正式建交。
第三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相关史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变”是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而变;“不变”是指坚守既有的核心原则,坚持谋求国家利益。
关系:两者既有内外动力,又遵循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3)认识:国家综合实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外交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等。
【解析】(1)本题考查一个时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和相关外交史实,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美苏冷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但中国仍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就,如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等;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在实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建交国家数迅速增长,如中美正式建交;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
(2)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变”和“不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变 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不变 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并结合时代背景总结即可。第二小问,“变”与“不变”是相辅相成的,“变”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坚持“不变”这一原则;“不变”是中国外交的根本,是一切“变”所必须遵循的外交核心原则。
(3)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外交整体发展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对新中国外交整体发展的认识包括国家综合实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外交政策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等。
18.【答案】【小题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小题2】求同存异;亚非会议。
【小题3】由对抗走向正常化;台湾问题。
【小题4】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小题5】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等。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相关史实。
第4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