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
2019年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必须坚持( )
A. 相互尊重的原则 B. 社会主义原则 C. 互利互补的原则 D. —个中国的原则
6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不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A. 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B. 台独势力的存在
C. 香港、澳门的回归 D. 两岸经济往来密切
1992 年 11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 )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海峡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C.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海峡两岸保持长期和平发展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下列哪事件有利于我国祖国统一?( )
①香港的回归 ②澳门的回归 ③二战后的台独思潮与运动
④新疆的分裂恐怖事件 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⑤ B. ①② C. ③④⑤ D. ③④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 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B. “台湾特别行政区”得到台胞普遍认同
C. 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 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一个中国 C. 和平统一 D. 两岸三通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
A. 政治上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 B. 与原宗主国(英、葡)还有政治联系
C. 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 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近日,一部关于两岸题材的军事长篇小说《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书写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1949年以后的30多年时间里,两岸人员往来中断
B.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C. 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奠定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D. 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变成现实
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民族团结 B. 收复主权 C. 香港、澳门回归 D. 国防建设
翻开了两岸人民历史性的一页,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该事件是( )
A. 汪辜会谈 B.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 胡锦涛会见连战 D.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6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①两岸经济往来密切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 世纪 90 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
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这段话反映出( )
A. 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 “一国两制”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C.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D.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居住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50%-60%。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材料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材料一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台湾成立的民间团体是什么?材料二中“九二共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得益于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
(3) 《反分裂国家法》指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回归十多年来, GDP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2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材料二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中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习近平、马英九两位领导人握手会面,人称“八十秒的习马会”,虽然握手仅80秒,但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对未来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多次严正交涉,作出向台湾出售总价值64.63亿美元先进武器装备的决定。2008年11月,在陈云林(海协会会长)访台期间,台湾民进党发动围攻游行,游行队伍手持“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等旗帜,制造流血冲突,围堵赴宴宾客,攻击与会代表和大陆记者,这些暴行受到国内外各方的谴责。
根据材料一,说出港澳回归证明了哪一构想的正确性。
根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4)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就两岸关系达成的共识内容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略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目前,海峡两岸关系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郑重重申:我们力争实现社会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如果有人制造“台湾独立”,如果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长期拒谈抗统,中国政府只能被迫断然采用武力方式。故D正确。
AC.题干无体现,排除AC。
B.“一国两制”说明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
故选D。
3.【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近年来,两岸经济往来密切,这为两岸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这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这为两岸的统一,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所以ACD都是有利因素。B是不利因素。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理解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识记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了解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这两件大事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材料中“有利于我国祖国统一”。而③二战后的台独思潮与运动和④新疆的分裂恐怖事件,都是分裂国家的行为,不利于祖国统一,可排除,而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与祖国统一无关,也可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识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及其意义。
6.【答案】A
【解析】A项,题干中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他们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故A项正确。
B项,题干中未体现“台湾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故项B错误。
C项,题干不包含该信息,且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项,题干不包含该信息,且20世纪90年代港澳回归,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相关知识的掌握。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怎么统一都可以考虑,但是这个前提不得改变,这个原则不得破坏。要求具备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解答】
B.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故“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B正确。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与祖国统一问题无关。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统一是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与题意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与题意不符。
故选B。
8.【答案】D
【解析】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特别行政区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其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
故选:D。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
本题掌握“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另外对港澳台相关知识重点分析。
9.【答案】D
【解析】题目给出的四个事件中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属于外交成就与题干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无关,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①的ABC三个选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要求具备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故B项表述错误,但与题意相符。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此后几十年,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敌对状态,故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奠定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故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故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故选B。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两幅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以红色作底色,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荆花图案。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相同,而紫荆花则是香港的象征。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底色为绿色,图案包括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在历史上香港被英国侵占;澳门被葡萄牙侵占。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这一构想已经被成功运用,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顺利回归祖国。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香港、澳门回归。
故选:C。
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香港、澳门回归。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知识的识记。
【解答】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与直接交流沟通,对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引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故D正确。
ABC.三项均错误,故排除ABC。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一国两制”构想原本就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首先提出的,它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有利于震慑台独分裂势力,是海峡两岸统一的重要基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海峡两岸的统一提供了经验借鉴;两岸经济往来密切,有利于增加彼此互信,增进了解,促进统一。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B
【解析】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08年实现“三通”,排除③。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
15.【答案】C
【解析】题干中主要强调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的市场是美国,而90年代以后,转向了大陆,主要反映的是两岸经济发展的日益密切,据此分析可知C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而A、B、D的表述虽然正确,但是均偏离题干主题,与题干中材料无关。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内容。明确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注意准确识记海峡两岸关系的内容。
16.【答案】【小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小题2】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小题3】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港澳回归的榜样;中美关系的改善;两岸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等。
【解析】1.
(1)本题考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及这一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九二共识和“求同存异”的相关史实,感悟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考核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2)本题考查台湾成立的民间团体、“九二共识”的基本含义和“求同存异”这一方针的来历。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九二共识和“求同存异”的相关史实,感悟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考核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3)本题考查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九二共识和“求同存异”的相关史实,感悟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考核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国两制。
(2)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和平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或非和平方式统一;随着目前台独势力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得不采取武力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1)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体现的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2)依据所学可知,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故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依据“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可以得出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据“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可以得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你赞成的方式。赞成和平统一,说明主要依据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展开说明即可。赞成非和平方式统一,说明主要从台独势力的角度,解答即可。
18.【答案】【小题1】“一国两制”构想。
【小题2】美国的阻挠(国际反华势力);“台独”势力的破坏。
【小题3】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
【小题4】“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本题以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祖国统一问题,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祖国统一问题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