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周恩来也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进京赶考”
结合所学,思考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这次“进京赶考”首先要做的必答题是什么?
建立和巩固新中国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召开一届政协,筹建新中国
举行开国大典,建立新中国
和平解放西藏
开展抗美援朝
进行土地改革
巩固新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合理调整工商业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一单元
首要的“必答题”
中国共产党“答题要点”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是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新中国?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革命胜利后,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新中国政权建立和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砥砺前行,立即开启新中国的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的制度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一五”计划的实施
新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
2.“一届”人大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一五”计划的实施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2.“一届”人大召开,确立人大会制度
3.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成就与失误并存,
中曲折发展
1.“一五”计划的实施
2.“一届”人大召开,确立人大会制度
3.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
单元综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文第4课的标题与右边的这本书目录中第4课的标题有什么不同?思考课文标题为什么由“工业化的起步”变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中国的工业化的起步于何时,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探索
近代中国的工业
化
萌芽:洋务运动期间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鼓励发展实业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黄金时代:一战期间
萎缩:一战后
特点:
行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地区
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
总体落后,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努力实现工业化!
——部审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页
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所学,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6分)结合近代史说说你对“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国家工业化。
必要性:①人民群众的要求;②保障国家、民族独立与富强的需要;③是实现经济发展,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
举措:编制和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内容精讲点拨: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努力实现工业化!
——部审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页
根据材料一,结合近代史说说你对“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理解: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次次遭受列强入侵,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不断求索,先后有:李鸿章等洋务派开展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尝试的戊戌变法,张謇等人实践“实业救国”,孙中山等革命派进行的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尝试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实现中国的工业化(近代化),改变中国的命运,但都失败了。②新中国的成立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但要发展国明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改善人民生活,仍必须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赓续奋斗。所以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内容精讲点拨: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部审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页
材料三: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请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概括新中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教材内容精讲点拨:
答:有利条件: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重工业落后
甚至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内容精讲点拨:
答:起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见,我国是在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国有建设的。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材料四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漫长的访问,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山东大葱五千斤,江西金橘一千斤,白菜五千斤,萝卜五千斤,冬笋五百斤,西湖龙井一吨,湘绣被面三十条,枕套六十个……”
材料五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启程回国,火车上载着大批苏联回赠的礼物,其中以两辆吉斯小轿车最为贵重,……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汽车,吉斯是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顶级豪车,安装八缸的6.0升发动机,最高时速140公里,档次相当于德国的迈巴赫和英国的劳斯莱斯,在苏联仅国家高级领导人可以乘坐。
请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从互赠的礼物中可看出中苏两国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差别:新中国建国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苏联工业发达。
课外史料研读:
材料六 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手段制裁中国,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赵学琳,陆静. 对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解读[J]. 理论探索
从材料六可以看出当时的国际背景是怎样的?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外史料研读:
答:国际背景: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包围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1、一个窘迫的现实——“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
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③在国际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政治
孤立、军事包围的政策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2、一个科学的计划——“一五”计划的编制及其基本任务
阅读教材18页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的目的、基本任务、执行的时间。
①目的:
②基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③执行时间: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53—1957年
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品的主要来源。轻工业划分为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用品和轻工机械装备四大领域。
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如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材料等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三年经济困难,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期)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五、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5年,其间经过调整,实际是按照10年规划执行的。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年是的开局之年
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一览表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周恩来时明确指出: 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 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 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 就要搞重工业! ——王骏.:《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
材料三: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 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材料四:1954 年3 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 苏联过去所走的路, 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 《重要文献选编( 第四册) 》
课外史料研读:
根据材料,分析概括“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重工基础薄弱,阻碍发展
材料二:增强国防,稳固政权
材料三、四:苏联成功的经验,向苏联学习,为榜样
材料五 要想大力发展轻工业,要使工业给农业以更大的支持,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就必须优先建立和发展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重工业。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 ——林捷燕、《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
载《克拉玛依学刊》2014年第4期
材料六 促成当时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朝鲜战争所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此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 ——武力、温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
"轻、重"之辨》,载《经济研究》2006 年第9期
材料五、六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受苏联发展模式的影响,是建国初期我国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需要。因此,这一战略是符合当时国内外形势的。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外史料研读:
根据材料,分析概括“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外史料研读:
材料七 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作了说明∶"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他说∶"轻工业是保证(人民)需要的。"现在人民的购买力一天比一天提高,"既然有这样大的购买力,就要逐步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就要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同时,轻工业发展了,就便于积累资金。所以对轻工业的相应发展,我们国家是不能忽视的。"他又说∶"发展农业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很清楚的。不发展农业,我们的粮食就不够吃。"所以,"要经常注意,不能忽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根据材料,说说你对“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如何理解?
答:理解:①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而是必须在重视重工业的同时适当发展农业和轻工业。②在建国初期物质资料较为匮乏的现实条件下,要解决人民生活的燃眉之急,必须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才能逐步满足人民的需要;③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是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阅读教材19页课文第2自然段,相关史事,P20成就示意图,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成就及其影响
武汉长江大桥
宝成、鹰厦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鞍钢无缝钢管厂、长春“一汽”、沈阳
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
3、一个振奋的结果——“一五”计划的成就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1)一桥:
(2)二铁:
(3)三路:
(4)四厂: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影响: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桥
二铁
三路
四厂
……
武汉长江大桥
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内容精讲点拨:
观察示意图,说说这些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哪里?为什么集中在这里?
东北工业基础较好;
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
东北矿产资源丰富;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内容精讲点拨:
主要成就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相关史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通车后的宝成铁路
通车后的鹰厦铁路
主要成就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喷气式战斗机
主要成就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主要成就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承担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
从东到西进藏依次翻过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路途艰辛危险,但景色壮丽。
此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度。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冰山达坂(即山口)16个、冰河44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公路。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知识拓展,课外史料研读:
材料八: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是从1951年开始的。……到1955年先后历时4年,五易其稿,"一五"计划编制完成。
——章向平《"一五"计划∶中国工业化的起点——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载《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 3期
村料九: 工人阶级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觉器和文化科技水平,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一五"计划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①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②人民的热情参与;③苏联的帮助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知识拓展,课外史料研读:
材料十:"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项目 工农业 总产值 生产 資料 消费 资料 钥产量 煤产量 发电量 农业总 产值 粮食
产量 棉花产量
1957年比1952年增*(%) 67.8 210 83 296 96 166 24.8 19 26
年均増长(%) 10.9 25.4 12.9 59.2 19.2 33.2 4.5 ' 3.7 4.7
材料十一: "一五"期间,在苏联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制造等。我国中部地区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至今,这些重点企业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史真《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中的周恩来》,载《党史文汇》2019年第1期
材料十二 "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新型工业部门迅速建立,填补了我国工业发展的空白,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经济实力。
巨大春季的取得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民主法治的发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一次重要会议
(1)时间:
(2)地点:
1954年9月
北京
(3)主要内容: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委员长,决定国务院总理等国家领导人
(1954年)
(1)宪法的内容:
(2)宪法的地位:
(3)宪法的意义: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民主法治的发展
3、一项根本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一部人民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
全国人大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职能
确立
制度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行使国家立法权,
决定国家大事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成立于1954年
成立于1949年,
(新中国成立时代行
全国人大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从省级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协及人大的全体会议的会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两会的名称可以同时适用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
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知识拓展
两会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搜集资料,看看今年“两会”有哪些热点议题和主要活动。
第4课
课后活动
毛泽东、刘少奇在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主席台上
小结全课——知识归纳
第4课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化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政治建设
(1953—1957年底)
召开第一次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1.(2021·广西梧州·7)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中考真题链接
2.(2021·广西河池·21)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大庆市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 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辽宁舰”交接入列
3.1954年9月,李某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亲历的活动应是
A.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决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中考真题链接
【C】
4.(2021·重庆B卷·7)下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系列漫画”中的一幅,画中我国某厂工人为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中考真题链接
【A】
A.反映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B.表明三大改造顺利完成C.说明汽车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D.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