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超额完成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主要成就:(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2)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内容:(1)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4、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颁布的宪法名称?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内容?
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课堂检测
课堂导入
思考:生产资料私有到公有是如何改变的?
私有
公有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年——1956年)
1、了解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通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及实质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三大改造的完成过程,培养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能简述我国对农业改造的背景与方式
2.能简述我国对手工业改造的背景与方式
3.能简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与方式
4.能知道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能理解其历史意义与缺点
导学目标
导学目标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概念阐释
农业合作化
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史料研读
论从史出
土地改革之后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国家
农民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需要农民进行互助合作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改造
形式
改造目的
改造
原因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1、形式:
2、目的:
3、原则:
4、方法:
农业合作化
步骤: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生产。
结果:
农业合作化
集体经营
实质:
个体经营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 想想合作实在好,
个体分散办不到,
组织起来乐道道,
机器生产效率高。
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上和形式上,采取了从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改变了手工业的生产关系。
广州市第一缝纫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女社员在进行生产
广州市第一钟表修配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式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怎么办?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一)背景
材料 我们看,过去这几年,工商界已经有一些人觉悟程度是比较高的,他们懂得国家的政策、方针……同时,讲到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二、公私合营
1.时间:
2.方式:
3.创举:
4.高潮:
1954年起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政策:和平赎买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1955年上海市信大祥棉布商店实行公私合营
1955年永安公司批准公私合营后职工们积极进行资产清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国 家
工 人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
社 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大改造的意义
思考: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1956年
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2、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素养提升
中国近现代史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
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和平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创新思维
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
改造后
新民主主义社会
改造前
1953年,毛泽东同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谈话时,讲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人说,要巩固主主义秩序',还有人主张“四大自由',我看都是不对的,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过渡要有方法。”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党和政府采取法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动“大跃进”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C
中考演练
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公私合营是国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
C.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王老吉药厂”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A.资本主义企业 B.公私共有企业
C.社会主义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B
C
中考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