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治理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治理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3 16: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西学第一人——严复
平生贱子徒坚顽,穷途谁复垂温颜?
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
——严复《送陈彤卤归闽》
“乙酉(1885年)府君三十三岁,府君自由欧东归后,见吾国人事事竺旧,鄙夷新知,于学则徒尚词章,不求真理。每向知交痛陈其害。自思职卑言轻,且不由科举出身。”
“欲博一第入都, 以与当轴周旋。 既已入彀中, 或者其言较易动听, 风气渐可转移, 因于是秋赴闽乡试, 榜发报罢”。 自此后, 严复先后于 1888、1889 两年参加顺天府乡试, 1893 年参加福建乡试,均以落第告终。
——王栻主编《严复集》
归国后的严复为何自思“职卑言轻”,多次重读四书五经以应乡试?
近代中国科举制改革大事记
两广总督祁贡上《请推广文武科试疏》,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
李鸿章提出“欲觅制器之器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1841年
1864年
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6月2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改策试论;9月,慈溪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898年
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被清廷采纳。
1905年
光绪帝
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公法、刑律,以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类,听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四书义题二道,先《学》、《庸》《论语》,次《孟子》,五经义题一道不拘何经, 均遵依四子、五经原文命题。
——1898 年礼部颁布 《遵议乡会试详细章程》
根据材料,分析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材料3: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
——张之洞、袁世凯等:
《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1905年)
根据材料,思考袁世凯等人提出废除科举制的理由是什么?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改变科举制度?
晚清政府实施新式选官制度的过程
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改为学堂,各府、咒、县、学改为中小学堂。
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出身,对成绩优秀者再行考试,殿试后“因材器使,优予官阶段”。
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留学生归来后的待遇和地位。
1901年
1903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并对国内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和奖励做出规定。
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1904年
拟定《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规定对留学生根据考试优劣给予官职。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进人新阶段。
1905年
学堂选官和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发展可分为几大阶段?
如何看待新式选官制度采取“考试录用”的方式?
今忽然开目。憬然知中国之外,尚有如许多国,而顽陋倨傲之意见,可以顿释矣。
——1905年梁启超
I love you more than I've ever loved any woman. And I've waited longer for you than I've waited
TITLE HERE
1905年10月15日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1905年10月23日
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你如何看待科举制度的废除?
孙中山
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 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 年)
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主张
孙中山为何强调“考试权独立”“非经考试合格不能做官”?
袁世凯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中的部分法案
北洋政府时期如何保证考试选拔人才?
有何局限性?
甄拔
法律
考试
考察
蒋介石
阅读教材P40“历史纵横”及P41“史料阅读”
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
官吏
公务员
人治
法治
男子
性别平等
进入考试院内,似置身庙堂之中,师法明清的考官和皇帝,亲笔写榜,以示隆重。
——黄贻谋《戴季陶二三事》
思考: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能否真正选拔人才?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阅读教材P41“历史纵横”理解“干部”一词
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建立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
阅读教材并结合从科举制到公务员考试的变迁,
思考人才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