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基础巩固(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基础巩固(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21: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懊悔(ào) 筹备(chóu) 装模作样(mú)
B.褪色(tuì) 汲水(xī) 载歌载舞(zài)
C.仍然(réng) 拮据(jié) 养尊处优(zēn)
D.卑鄙(bǐ) 称职(chèng) 栩栩如生(xǔ )
2.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难道不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吗? B.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C.这不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D.谁也不能否认这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组织 阻碍 修健 建造 B.征途 徐徐 辨论 争辩
C.跨越 挎包 内容 肌肉 D.陌生 柏树 干燥 躁热
4.《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三件事是( )
A.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B.买杂拌儿、买爆竹、贴年画
C.贴春联、买爆竹、买玩意儿
D.买杂拌儿、买爆竹、买江米糖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4)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有的同学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误入歧途。
A.比喻 设问 拟人 排比 B.拟人 设问 比喻 排比
C.比喻 反问 拟人 排比 D.排比 反问 比喻 拟人
二、填空题
6.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
2.包公断案——____________。
3.水滴穿石——____________。
4.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
7.说说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
1.爱迪生又发明了电灯、留声机……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 )
2.指导员对我说:“你们要……好好……念……书……将来……”( )     
3.“哗——哗——”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清洁工在扫地。( )      
4.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5.“今天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丽对刚进门的小杨说。( )   
6.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7.我把“中国石”奉为至宝。( )         
8.一方面侵略别国,一方面表示友好,这种“友谊”一钱不值。(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节差不多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仿写句子)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
9.语文综合实践。
“过节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每到节日,“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1.你觉得“抢红包”这种现象好吗?请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观点,请写出两条合适的理由。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0.在选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1.根据选文,下列不属于元宵节的习俗的一项是( )
A.逛庙会 B.吃元宵 C.放花炮 D.观花灯
12.“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请用“ ”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13.选文画“﹏﹏﹏”的句子突出了灯的_________多,从“__________”一词中看得出来;灯的_______多,从“________”一词中看得出来。作者描写处处悬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在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4.在上文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2.C
【解析】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健——建
B:辨——辩
C:正确
D:躁——燥
4.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文章主要讲述几件事的问题时,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三件事是: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5.C
【解析】

6. 一青(清)二白 铁面无私 非一日之功 尽是书(输)
【解析】

7. 列举的省略 说话断断续续 声音延长 解释说明 意思转折 人物的话语 特定称谓 反语
【解析】
【详解】
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有:1.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2.表重复词语的省略;3.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4.表静默或思考;5.表说话断断续续;6.表语言的中断;7.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破折号的作用有: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语音的延长。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4.表示插说。5.加强重点。6.分行举例。7.用在副标题前。8.标明作者。9.补充说明。10.引出下文。11.表示意思的递进。12.表示总结上文。13.表示话未说完。
引号的作用:1.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
8.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寓意年年有余。
【解析】

9. 我觉得“抢红包”这种现象很好。 “抢红包”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抢红包”能增进朋友之间的友情。
【解析】

10.、 、 , ,
11.A
12.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13. 数量多 几百盏灯 种类多 各式各样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本题中“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是并列描写灯种类的短语,所以中间要用顿号;
“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用逗号。
11.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可知元宵节的习俗有:观花灯、放花炮、吃元宵。A项“逛庙会”是大年初一的习俗。
12.
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有声有光”的意思是有声音也有光亮。文中的“有光”指的是各种元宵的灯。“有声”指的是灯里面有小铃,叮叮地响。
所以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为: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13.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画线句子中“几百盏灯”突出了灯的数量多;“各种各样”的意思是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在句中突出灯的种类多,表现在: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文中写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作者描写处处悬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14.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腊月初七初八的时候是天最冷的时候了
15.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16.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
17. 颜色和味道都很美 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18.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和年画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谚语的识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意思是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只要在这天早晨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天不冻手脚。
15.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可知答案。
16.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可知答案。
17.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和寻找关键句子。色味双美:颜色和味道都好。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可知腊八蒜色味双美。
18.
本题考查个人阐述。想一想自己在过年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写下来即可。如:放风筝、点烟花、打牌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