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终日不成章”后一句诗句是( )
A.札札弄机杼
B.泣涕零如雨
C.泣涕淋如雨
D.相去复几许
2.下面哪首诗写的是中秋节?( )
A.《寒食》
B.《十五夜望月》
C.《迢迢牵牛星》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下列诗人的姓氏按音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杜甫 ②苏轼 ③孟浩然 ④柳宗元
A.①④③②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二、填空题
5.文学常识填空。
《寒食》是________ 代________创作的一首________绝句。本诗借用________暗喻,对这种________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________。
6.解释关键词。
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____________ 脉脉不得语。 脉脉:_______________
日暮汉宫传蜡烛 汉宫:_______________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句子练习。
1.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大了一圈。(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点点,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根据意思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激流中。(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从水珠滴穿岩石感受到了坚韧的重要;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修改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使得句子前后表述一致,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词, 回答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9.解释词语。
灯如昼:____________ 约:____________
10.说说词句的意思。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词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写出这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13.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其_____及_____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4.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有关“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子的背诵积累。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2.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与积累。
A答案《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是寒食节,日期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在这一天要禁烟火、吃冷食。
C答案《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主要与七夕节有关。
3.D
【解析】
略
4.A
【解析】
略
5. 唐 韩翃 七言 典故 腐败 讽刺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和理解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寒食》唐代作家韩翃的作品,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6. 指织女星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即庭中,庭院中
【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皎皎河汉女:明亮的织女星。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脉脉不得语:无法用语言交谈。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日暮汉宫传蜡烛: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7.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解析】
略
8. 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浑身肿胀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柔弱的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解析】
略
9. 灯火像白天一样。 约定。
10.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11.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诗句写出正确的解释即可。
“灯如昼”出自本词“花市灯如昼”,翻译为: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约”出自本词“人约黄昏后”,翻译为: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约:约定。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思。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11.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即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识记。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注意积累。
本题根据诗词的关键信息“元夕”“元夜”等信息可知,这首词写的是中国的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12.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3. 苏洵 苏辙
14.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表达出作者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达到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留给后人无尽温暖与美好。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解析】
12.考查对古诗词标题的了解。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水调歌头,标题是明月几时有。
13.考查对作者的了解。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及宋朝出现的八位文学巨匠、他们分别是唐朝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朝时期的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明朝散文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从此流传于世,其文章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正统和权威。
14.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翻译语言要简练明确。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15.考查对诗句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句含义。理解了诗句含义解答此题就容易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
16.考查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题类一般要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等,此题在了解全诗的基础上,可联系背景,抓住关键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分析 即可。
17.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运用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