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4*藏戏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选择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僧人(shēng) 缰绳(jiāng) B.吞噬(shì) 琼楼玉宇(jiǒng)
C.敦厚(dūn) 王妃(fēi) D.獠牙(liáo) 演绎(zé)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B.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C.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
D.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3.下列句义简明,没有岐义的一项是( )
A.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英雄的母亲生动感人的报告。
B.我正在教室里上课。
C.我要借朱明两本书。
D.小张、小李是两所学校的学生。
4.对《藏戏》中语句“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藏戏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往往就地演出,贴近群众,易于被人们接受。
B.藏戏表演时间太长,观众因此随意来去。
C.藏戏因为演出随心所欲,所以需要边演出边创作。
D.藏戏从西藏传播到各地。
二、填空题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性格 ( )的笑 ( )的激流
( )的形式 ( )的歌声 ( )的江水
6.我能根据描述准确地写出词语。
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________
②吃掉。________
③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________
④清爽而新鲜。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写句子。
1.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土地。(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读完后,大家热闹地鼓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仿照此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写句子。
1.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老朋友了。(根据意思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想摆脱他们,但是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变换句式,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描述出当时的情景。
唱歌 走在回家的路上 打羽毛球 入睡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我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sāng sàng)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shǔ zhǔ)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chù zhù)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gěn kěn)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鸟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9.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0.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3.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14.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__”→“___”的变化过程。
15.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6.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1)母亲肚子默默地回家;(2)________;“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_____ ;(2)__________ 。
17.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18.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解雇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考查了汉字的易读错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有误,“僧”应读sēng。
B.有误,“琼”应读qióng。
C.正确。
D.有误,“绎”应读yì。
2.C
【解析】
略
3.D
【解析】
略
4.A
【解析】
【分析】
此类题型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本中相关语句的理解,一方面结合句子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语句中的情感表达。
【详解】
《藏戏》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题目中这句话在文章的段落是介绍藏戏“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作用就行”,符合A选项的含义。
5. 鲜明 神秘 野马脱缰般 歌舞说唱 雄浑 咆哮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可爱+的性格
温暖+的笑容
奔腾呼啸+的激流
不可逆转+的形式
高亢+的歌声
碧绿+的江水
6. 演绎 吞噬 随心所欲 清新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应词语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结合所给释义写出词语即可。
①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②吞噬:吃掉。
③随心所欲: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④清新:清爽而新鲜。
7. 下课以后,有人在打扫卫生,有人在做作业,有人在思考题目。 故事读完后,大家热烈地鼓掌。 世界上还有哪几家里的电视用很多年也没有损害?
【解析】
略
8. 唐东杰布认识了七兄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男孩想摆脱他们,但是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他的耳朵都快被吵聋了。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儿为我擦汗,稻子向我鞠躬,向日葵扬起笑脸和我打招呼,蟋蟀也弹奏出优美的琴声,我高兴地放声歌唱。 激烈的羽毛球比赛结束了,因为我的失误,整个班级的成绩名落孙山,虽然老师和同学们都安慰我,但是我的内心依然愧疚万分,夜晚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
【解析】
略
9.sàng zhǔ chù kěn
10.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11.连用三个反问句,增强了语气,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12.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
【解析】
略
13. 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14. 不快 羞愧
15.“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16. 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
17.B
18.从结构上来说,文章的标题是“龙眼与伞”,前文只交代了母亲雪中送伞的故事,而龙眼的故事却没有提到,所以还要写刘老师给儿子留龙眼的故事。从内容上来说,本文中“龙眼与伞”所代表的都是深沉的母爱,不同的故事,一样令人感动;不同的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刘老师的遭遇让“我”警醒和自责,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这份母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