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凹陷(xiàn) B.纬度(wěi) 实验室(shì)
C.较大(jiǎo) 俄裔(yì) D.阶段(jié) 华罗庚(huà)
2.下列对“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这句话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C.这句话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
D.这句话说明孔子知识不渊博,不能解决孩子的提问。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弈》选自《论语》,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作者列举了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C.《表里的生物》中,“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4.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经常会使用礼貌用语,如:初次见面说“________”;去别人家中说“________”;求人指点说“________”;送他人自己写的作品说“________”。依次填入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久违 光临 请教 奉还 B.久仰 拜访 赐教 惠存
C.久仰 拜访 请教 奉还 D.久仰 光临 赐教 惠存
5.下列依次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辩论场上,对方陈述时,要_______,_______;我方陈述时,要______,______。
①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 ②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
③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④理清自己的思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6.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马观花 ( )空见( ) ( )而不舍 ( )根求源
无独有( ) 全神( )( ) 声泪( )下 ( )夷不屑
(1)意思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要学好一门语言很不容易,但只要有____________的精神,就总会有收获的。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这两句诗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论点,通过___、___、____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证明了____,就能在生活中发现真理。
2.《学弈》选自《____》。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____不同的人下棋,学习____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____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____,不可____的道理。
3.《表里的生物》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写的一篇记叙文。文中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____,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____的话。
4.苟利于民,_____;苟周于事,_____。(《淮南子》)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大约十岁左右的孩子的水平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的脑子里还在想着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楚整洁的作业本上,打着一个个红勾。(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照样子写句子)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
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在美国治疗肺癌时去世。“他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行了,他就躲得远远的,不让我们看见他。”FAST工程调试组组长姜鹏回忆说,这可能就是南仁东的性格,希望保持着最有尊严的形象。
姜鹏来天丈台面试的时候,并不知道南仁东是谁,“只是感觉到他强大的气场,一看就是头儿’,甚至有点像‘土匪头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划FAST项目时,南仁东就一直留着一撮小胡子,过了20多年,头发和小胡于都已变得花白。在工地上他随意地穿着大汗衫,鼻梁上架着近视镜和老花镜,回北京又变回了时髦老人。“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很注重形象,要带一箱子衣服去。”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说。
南仁东是1963年吉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革”之后,在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他是一个爱好艺术和哲学的科学家,尤其喜欢画画,在日本国立天文台访学期间,创作了一幅油画《富士山》,至今仍挂在校教学楼的大厅里。“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反射面周围的六座百米支撑塔要等间距排布,打乱排不是能减少很多工作量吗?结果他就一句话,那样不好看’。别看他忙,但做PPT特别讲究,有一次开完会其他单位的人问我,你们是请专人帮忙设计PPT吗,怎么版式那么好看?其实都是南老自己做的。”FAST工程副经理张蜀新回忆道。
“也许是因为喜欢艺术,他和一般科学家不太一样,想法不受拘束,很有想象力,经常会冒出很多创新点出来。”FAST工租接收机与终端系统高工程师甘恒谦说。
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改变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单元反射面的位置来保持整个反射面的抛面形状,而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而要实现这种跟踪观测,对反射面上空的馈源舱定位精度要求很高。
当时他们做过几个馈源支撑缩尺模型试验,馈源舱的指向一直不能达到最大的观测角要求。“由于馈源舱是由塔上的钢索拉动的,角度始终趋向于水平状态,如果达不到40度的角度,就看不到银河系的中心。”甘恒谦说,南仁东很有想象力地提出,在馈源舱周围加一圈流体或半流体的“水环”,流体受到重力影响集中在某一方向,这样可以有效补偿姿态控制的不足之处,会使馈源舱的角度发生相应变化。不过后来通过与德国科学家的合作,FAST最终采用了钢索牵引驱动的轻量化柔性馈源支撑模式,“水环”的方案没有被采纳,但南仁东的想象力确实让项目组其他成员印象深刻。
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B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2002年FAST技术年会上,南仁东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概念。“我问南老师,原来的技术应用很成熟了,为什么要改?他说:‘很简单,因为省钱。反射面放在索网上面,坑的弧度要求就没那么高了,不然工程耗费会非常大。”甘恒谦说。
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相当大,首先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索构建疲劳强度不得低于500兆帕,他们从知名企业购买了十余种性能最好的钢索结构进行疲劳试验,结果令人意外的是没有一家符合FAST的要求。
“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寻找合适的钢索材料会面临如此大的困难,”姜鹏说,“当时南老压力太大了,在两年内,几乎总是寝食难安,这是FAST项目遭受到的最大的一次危机。”在想解决方案时,南仁东又开始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他甚至提出用弹簧作为弹性形变的体,来解决索疲劳问题,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最后拿出一个终极版的弹簧方案,目的是说服他,如果这个方案不行,其他弹簧方案也不用考虑了。但他这么说,其实是希望大家都能发散思维,提出更多的新方案出来。”
FA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已经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提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当时发现并无可借鉴的经验,FAST必须从头开始解决材料的问题。姜鹏回忆说,因为无法确定问题的根源,所以研制工作要在涂层改善、锚固技术等几个方向上同时开展,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几乎每一次的实验,南仁东都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他们请来上海、南京等地的十几家单位以及国外钢索结构的顶级专家一起评审,同时也幸运地找到一家既懂技术又有经验,同时愿意配合的厂家,在工艺控制上为FAST提供经验和产品,最终钢索结构才终于被研制出来。
〔节选自吴丽玮《“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南仁东油画《富士山》至今仍挂在国立天文台教学楼的大厅里,说明他在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也有着自己的艺术审美。
B.姜鹏来天文台面试时对不认识的南仁东的感受是“强大的气场”“头儿”“土匪头儿”,说明南仁东既有魅力,又让人惧怕。
C.南仁东作为一个科学家,能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时地展现出艺术方面的想象和灵感,对于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模式,很有启示意义。
D.由南仁东领导的FAST工程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尤其是钢索结构的研制,经历近百次失败才取得成功,表明科学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FAST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眼中,南仁东不同扬合的不同着装,既体现出他对职业的尊重,也表明他为人并不古板。
B.作为理科状元,清华无线电系的高材生,南仁东爱好艺术和哲学,尤其画画,这对他今后的科学研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C.FAST采用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要支撑结构采用创新性索网技术,主要说明他善于在给自己制造的困难中前行。
D.本文写作上大量引用南仁东身边人的评说,客观真实地表现了南仁东的生活格调、兴趣爱好、工作态度,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E.本文前面以较少篇幅介绍南仁东相关经历,后面以较多篇幅介绍天眼FAST相关情况,分别照应标题中的“梦想”与“坚守”。
12.在“天眼之父”南仁东身上,你认为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助词,的;②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③指弈秋的教导;④指鸿鹄。
思援弓缴而射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 )
虽与之俱学( )一人虽听之( )
1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为/是其智/弗若与
1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人同时学棋,为什么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17.习作
你理想中的2155年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写。
要求:1.题目自拟。
2.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4.字数不少于4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字音。解答这道题,要把常用字的字音记准确,再使用排除法解答。A项中“花圃”的“圃”读pǔ,C项中“较大”的“较”读jiào,D项中“阶段”的“阶”读jiē,只有B项完全正确,所以选B。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原文内容进行作答。“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这句话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知识,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
3.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A项《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学习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是用三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条理清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4.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技巧。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习惯,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态度亲和。
5.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注意句子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听对方陈述时,只有先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才能听出别人话语中的矛盾或漏洞。在己方陈述时,要先理清自己的思路,才能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判断出B项正确。
6. 走 司 惯 锲 追 偶 贯 注 俱 鄙 司空见惯 锲而不舍 走马观花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走马观花:意思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
7. 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 地图上地球所有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孟子·告子上 态度 效果 结果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冯至 活的生物 小蝎子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主要写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尔发现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花会变红和奥地利医生发现人做梦时眼珠会转这三件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生活中解决问题。
故本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
2.课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故本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
3.课文《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故本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8. 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十岁左右的孩子的水平了。 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脑子里想着学校。 字停留在原地。 清楚整洁的作业本上,打着一个个笑脸般的红勾。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和辨析。本句话中“大约”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2.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和辨析。本句搭配错误,“学习态度”要用“端正”修饰,所以本句可改为“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本句的主语是“脑子里”,谓语是“想着”,宾语是“学校”。
4.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本句中“字”是主语,“停留”是谓语,“在原地”是状语,如果删去状语,句子意思就不完整,所以要保留。
5.本题考查改写比喻句的掌握,从句中选出一个本体,再写出一个合理的喻体,添上比喻词即可。本句可以将“红勾”比作“笑脸”。
9.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没有真理不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会不会与昆虫活动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1.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要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有”改为否定词“没有”,然后去掉反问语气词“哪里”,最后去掉句尾的疑问助词“呢”,将问号改为句号。
2.本题考查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要在句中加上“不能不”“不要不”“不是不”“不会不”“不得不” “非……不可”等双重否定词。
本题要在句中加上两个否定词,在“真理”前面加否定词“没有”,在“诞生”前面加上否定词“不”。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用了三个疑问句,第一个疑问句说明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第二个疑问句提出答案,会不会是“什么原因”?第三个疑问句提出,问题与答案之间会是什么关系?仿写的句子也要用三个疑问句,首先要提出问题,再提出答案是否正确,最后提出它们之间会是什么关系。
10.B
11.AD
12.①讲究形象,注重尊严。不同场合不同着装,出国代表着国家形象。②文理兼通,善于创新。南仁东作为科学家,热爱艺术与哲学,在工作研究中也注重审美。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水环”方案、弹簧方案等体现了南仁东的创新精神。③勤俭节约,真诚爱国。将反射面放在索网上面,坑的弧度要求就没那么高了,节省费用。④认真负责,殚精竭虑。FAST钢索结构的研制过程等,南仁东都要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项“又让人惧怕”表述不当,应是说明了南仁东的气场、魅力和风度。
1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项“这对他今后的科学研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表述有误,应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C项“主要说明他善于在给自己制造的困难中前行。”表述不当,主要说明为国家省钱的爱国精神。E项分别照应标题中的“梦想”与“坚守”,错误,“梦想”与“坚守”贯穿全文,不可分开理解。
12.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南仁东身上的精神品质可以结合“这可能就是南仁东的性格,希望保持着最有尊严的形象”“在工地上他随意地穿着大汗衫,鼻梁上架着近视镜和老花镜,回北京又变回了时髦老人”“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很注重形象,要带一箱子衣服去”“他是一个爱好艺术和哲学的科学家,尤其喜欢画画”“也许是因为喜欢艺术,他和一般科学家不太一样,想法不受拘束,很有想象力,经常会冒出很多创新点出来”“很简单,因为省钱。反射面放在索网上面,坑的弧度要求就没那么高了,不然工程耗费会非常大”“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几乎每一次的实验, 南仁东都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进行概括。
13. ④ ① ② ③
14.C
15.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16.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后一个人三心二意,不专心。
示例:学习要专心致志吧,不能三心二意。
【解析】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13.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
“思援弓缴而射之”翻译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之”是代词,代指鸿鹄。
“通国之善弈者也”翻译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之”是助词,的。
“虽与之俱学”翻译为: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之”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一人虽听之”翻译为: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之”指弈秋的教导。
14.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意在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句意,是否正确理解了句子的结构。句中停顿,单从字面上不易掌握,必须弄懂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
A.“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正确朗读节奏是:通国之/善弈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正确朗读节奏是: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意思是: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D.“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正确朗读节奏是:为是/其智弗/若与?
15.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中,弈:下棋。通国:全国。通:全。之:的。善:善于,擅长。整句话翻译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16.
本题考查对本章内容理解。作答时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章,根据题目要求并结合译文来回答,再加上自己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时的情景说自己的得到的启示即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后一个人三心二意,不专心。从中受到的启示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7.范文:
我理想中的学校
一转眼,就到了2155年,我见到了我理想中的学校。
早上,我一出门就看见门口有一辆奇特的小车,车上有一个小人,那小人的胡子都拖到地上了,那小人见我出来了,就对我说:“你怎么才出来呀,我都等你半天了,快上车吧。”我的脚好都不听我的使唤了,向着那辆小车走去。上了车,我才清新过来。只见那小人的胡子分成了两半儿,那胡子就像我们的脚一样,去蹬车轮子。风声从我耳边刮过,我问那小人:“你是谁呀,你的胡子怎么这么长?”那小人说:“我叫莎莎,至于我的胡子,你就不要管了。好了,到学校了,你该下去了下午我来接你。”说着,我的双脚就落地了。我一看我的校园,啊!真是太美了。我一眼看见了我的同桌毛毛,就跑过去跟他一起进校园了。到了教室,我看见教室里没有一套桌椅板凳,教室里怎么没有桌子椅子哪,我见别的同学走到自己的位置前,桌椅就自动出来了。真神气呀,我也试试吧。我走到自己的位置前,桌椅也自动出来了。我坐到椅子上,正准备拿书。忽然,从地下伸出一只机器手来,帮我把书拿了出来。上课铃响了,我赶紧坐好,等着老师来讲课。老师来了,她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学第九课《春天》,请同学门把书打开到九十九页。”老师用我们打书的时间,按了一个黑板上的黑点,教室就变成了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样子。第一节课下课了,下节是体育课,正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几朵乌云,就要下雨了。糟了,体育课上不了了。老师说:“不用着急,我肯定让你们上得了。”老师又按了黑板上的另一个黑点,后边的墙出现了一个大洞。我们这节的体育课就在那儿上了。时间过的真快,一天就结束了,那个小人又到校门口来接我了,我看到她很高兴。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为写一篇想象作文,要求以“你理想中的2155年的学校”写一篇习作。想象2155年学校的情景,因此要重点写变化,学校的变化,人的变化,生活的变化……由于写作范围广泛,因此要理清思路,选择合适材料进行写作。
写作思路: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宇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作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