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年级下册 6 陶罐和铁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虚(qiān) 陶罐(guàng) 价值(jià) 恼火(nǎo)
B.骄傲(jiāo) 懦弱(luò) 挣脱(zhèng) 皱纹(zhòu)
C.狮子( shī) 遵循(zūn) 应验(yàn) 生涯(yá)
D.积累(lěi) 干燥( zǎo) 超常(cāo) 大概(gài)
2.下列词语中有一组与其余三组不同,这一组是( )
A.精美——精致 B.节省——节约
C.姿势——姿态 D.光洁——粗糙
3.下面和例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A.你不应该敢和我相提并论!
B.你应该敢和我相提并论!
C.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呢?
D.你竟然敢和我相提并论?
4.《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B.为人处事要谦虚,骄傲自大会自取灭亡。
C.只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事物,才有更高的价值。
二、填空题
5.看拼音,写词语。
1.鲜花朵朵,zhēng qí dòu yàn( )。
2.一位植物学家把花圃xiū jiǎn( )得像钟面一样。
3.第二天我jiǎn chá( )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4.多年没有回来,这里对我来说有点mò shēng(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的春天,几支____。几痕_____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______ ,那便是____。多么________的一幅图呀!
(2)《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3)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______,叫_______,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多年了。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写句子。
(1)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_____________,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写拟人句)
(2)陶罐被农民埋在土里。(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罐还是那样光洁。陶罐还是那样朴素。陶罐还是那样美观。(合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用加点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年后,人们发现了那个埋在废墟中的陶罐。(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陶罐和铁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9.根据文章内容,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1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相提并论:_____
11.仿写句子。
……是……不是……
________________
12.铁罐认为自己( ),陶罐一碰就会( ),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 ),并不是( ),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13.“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真的铁罐所预言的那样吗?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对铁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楚国明明是在魏国的南方,可这个人却乘着车一直向北走。
路上有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要向南走。你这样走,方向不对。”
那人回答说:“不要紧,我的马好。”
“不管你的马多好,朝着这个方向走,是到不了楚国的。”
“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很多。”
“路费再多,也到不了楚国呀!”
“那也不碍事,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依仗自己的条件优越,始终认识不到错误,还是坚持错误的方向,继续向北走去。其实,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
1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个人要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去,楚国在魏国的__________,这个人却一直向___________走。
15.这个人始终不改变方向,是因为他觉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说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是因为:(对的打“√”,错的打“×”)
(1)他始终坚持错误的方向不改变。( )
(2)他的马跑得太快了。( )
(3)他不知道楚国在什么地方。( )
1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请选择)
A.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听一听别人的劝告。
B.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对头,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C.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后再去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认好音调。C项正确。
A 陶罐(guàng)——(guàn)
B懦弱(luò)——(nuò)
D干燥( zǎo)—— (zào) 超常(cāo)——(chāo)
2.D
【解析】
略
3.B
【解析】
【详解】
此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和句意的转换能力。例句的意思是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那么和它意思不同的就应该是反过来,你应该和我相提并论。
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故答案为A。
5. 争奇斗艳 修建 检查 陌生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拼写能力。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艳”、“建”、“查”、“陌”容易书写错误,需特别注意。
6. 嫩蓝的 木杆 细线 小黑点 燕子 有趣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石拱桥 安济桥 李春 一千三百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对学过的文章非常熟悉,对作者以及文学常识要有一定的积累,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也要非常熟悉,按照文章的结构进行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的内容。
7. 小鱼游过来 昨夜做的好梦 农民把陶罐埋在土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按照题干要求进行仿写句子即可。
(1)本句话考查的是仿写拟人句,拟人句即把物赋予人的形态特征,当成人来写。所以仿写一个类似特点的句子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被字句改成把字句,“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所以本句话可以改写为,农民把陶罐埋在土里。
8.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没有什么可吵的。 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学生上学就是学习的,并不是来互相打闹的。 许多年后,那个埋在废墟中的陶罐被人们发现了。
【解析】
略
9.傲慢 谦虚 轻蔑 恼怒
10.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11.她这么说是善意的谎言,而不是真正的欺骗。
12. 很坚硬 破碎 盛东西的 来互相碰撞的
13.不是的。我会说:你容易生锈。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
本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入描写神态的词语即可。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恼怒:生气;发怒。
10.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它听了陶罐的话后非常生气,并开始威胁陶罐。
11.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本题使用“……是……不是……”的句式,前面肯定一种情况,后面否定一种情况即可,注意语句要通顺,表述要合理。
12.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由“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可知,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陶罐一碰就会破碎,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相提并论”。
由“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可知,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1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文中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所以铁罐也并不是会永远在这里,什么都不怕,因为铁罐也会有自己的缺点,比如会生锈,容易被氧化掉。将自己想对铁罐说的话写出来即可。
14. 魏国 楚国 南方 北方
15. 马好。 路费多。 赶车的本领高。
16. √ × ×
17.B
【解析】
14.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15.考查学生分析短文和概括能能力。从文中可知:1.马好。 2.路费多。 3.赶车的本领高。
16.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能力。
(1)他始终坚持错误的方向不改变。正确。
(2)他的马跑得太快了。错误。
(3)他不知道楚国在什么地方。错误。
1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短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对头,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