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16: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排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响午 祥细 前肢 功能 B.怒吼 迟钝 病灶 隐形
C.淹没 情型 开劈 预防 D.挣扎 未期 疏菜 俱备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列举了三个例子谈纳米技术让人们更加健康的,下列有一个例子不是( )
A.运用纳米检测技术早期检测预防癌症。
B.纳米机器人杀死癌细胞。
C.纳米缓释技术治病。
D.纳米吸波技术治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是高傲的一只白鹅。
B.我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快的笑声。
C.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
D.读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深受启发。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学者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板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变一种颜色,经常被当地人提回去当“虫表”。
A.②⑤③⑥④① B.⑤②③①⑥④ C.⑤③⑥①②④ D.②⑤①⑥④③
二、填空题
6.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 )
(2)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
(3)火箭宛若一条巨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
7.下面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写下来。
克隆:__________________
潜水: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夹:__________________
互联网: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难道我们还有别的去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对桑娜说:“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仰鲁迅,因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我敬仰鲁迅,因为____________,他没有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用加点的词写一句完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纳米技术让生活更方便。纳米技术让人们更健康。(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用同样的方法写一句话,介绍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植物也要睡眠
①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补充体力和精力。但是你知道吗 植物也要睡眠。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②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眼的典型现象。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向上闭合,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
③植物的花也有睡眠的要求。花儿的睡眼,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垂下头来,则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三叶草的_______睡眠现象。
11.第③段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写植物的花的睡眠。
12.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请用“”画出来。
1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花生要睡觉的时候,它的叶子会慢慢向上闭合。( )
(2)太阳花每天中午准备睡觉。( )
(3)这篇文章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
阅读短文。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先天就有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这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二十世纪开始,科学家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有删改)
14.短文介绍的先天具有克隆本领的植物中不包括( )
A.马铃薯 B.柳树
C.仙人掌 D.玫瑰花
15.“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 D.分类别
16.文章开头以孙悟空为例,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使文章言简意明。
B.使读者一目了然。
C.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了什么作用?( )
A.总述作用 B.承上启下
C.归纳作用 D.总结作用
18.克隆技术有着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挽救一些濒危物种。
B.培植人体器官。
C.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和蔬菜。
D.使恐龙重生。
19.“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一句中“装配”的意思是移植,如果把“装配”一词直接换成“移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克隆技术一定能给人带来好处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A项“响午”应为“晌午”,“祥细”应为“详细”;B项正确;C项“情型”应为“情形”,“开劈”应为“开辟”;D项“未期”应为“末期”,“疏菜”应为“蔬菜”。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课文原文中分析可以得出答案,本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例子不包括纳米吸波技术治病。
故答案为D。
4.C
【解析】

5.C
【解析】

6. 设问 拟人 比喻
【解析】
【详解】
(1)此句是设问句。设问句指“自己提出问题,在文章后面自己给了回答” ,起到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还有设置悬念作用。(自问自答)
(2)此句是拟人句。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此句是比喻句。把火箭比作巨龙。
故答案为:设问;拟人;比喻。
7. 复制 潜藏在水中 用来装文件的 电脑相互连接并沟通而成的网络
【解析】

8. 天空中挂着圆月。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没有别的去处。 渔夫对桑娜说,他不在,桑娜在家里做些什么。 鲁迅的文章是振聋发聩的 半点的软弱和怜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以及数量词、限定词等去掉即可。
学生将“深蓝的”“一轮”“金黄的”去掉即可。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能力。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难道”;其次,肯定词“还有”变否定词“没有”;再次,去掉语气词“吗”;最后,问号变句号。
(3)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引语里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引语里的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桑娜”。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9. 金银花能够供人观赏,还可以用来泡茶,甚至可以用来提取香料。 纳米技术不仅让生活更方便,而且让人们更健康。 鲸比大象大得多,足有十几头大象那么重。
【解析】

10. 拟人 昼开夜合
11. 睡眠时间 睡眠姿态
12.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13. √ × √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仔细阅读文章中划线句,可以得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合欢树当成人来写,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三叶草的昼开夜合的现象。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从文段内容可以概括得出,第③段主要写了睡眠时间和睡眠姿态。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分析,可以得出植物的“睡眠运动”就是指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章的相应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太阳花每天中午准备睡觉是错误的。文章中是说“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
14.D
15.B
16.D
17.A
18.D
19.不好。理由:“装配”能给读者新颖的感觉,而“移植”则比较平淡。
20.不一定,克隆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系列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解析】
14.此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柳树、马铃薯、仙人掌都具有克隆的本领。
15.此题考查分析句子说明方法的能力。通过句中“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等表述,可以看出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6.文段开头使用神话故事《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是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17.仔细观察画线句的位置,位于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这句话后面都是围绕着它写的,所以这句话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起到了一个总述作用。
18.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文中第五自然段中有一个作用是“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恐龙是已经灭绝的动物,所以不在克隆技术的使用范围内。
19.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移植”这一词语在医学生已经广泛运用,而此句用“装配”一次显得更加新鲜,更加能吸引读者。
20.主观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要言之有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