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8*千年梦圆在今朝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千年圆梦在今朝”中的“梦”指的是( )
A.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B.飞离地球 遨游九天
C.人飞于天 车走空中 D.鲲鹏展翅 九天揽月
2.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沾满灰尘 发明化石 提出假说
B.澎湃的波涛 辽阔的太空 闪闪的发光
C.行动敏捷 身材轻盈 性情温顺
D.快乐地飞舞 渐渐地下沉 慢慢地腐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B.言行不一致,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C.乌云和大雨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D.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4.下列句子中,介绍事物的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A.南极和北极气候严寒,常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它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
C.2006年科学家算出冥王星的真实质量,发现它个头矮小,直径还没有月球大。
D.这里的水流瞬息万变,一昼夜忽南忽北地变化方向11~14次,最少也有6次。
二、填空题
5.《千年梦圆在今朝》中的“千年梦”指的是_______,本文的记述从_____到___,从____到______,追溯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逐梦之路。
6.写出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
2.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
3.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 )
4.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
5.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
三、语言表达
7.根据要求写句子。
1.伟大的母鸡妈妈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打羽毛球。(扩写一组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桂花开了,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香味。(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写句子。
1.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技术的探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消失在苍穹之中。(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龙”腾飞
今年春天,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龙飞”的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一次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
这一天,祖国的海洋格外碧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我坐着直升飞机在海面上空盘旋着。突然间,我耳边传来一声闷雷般轰响,平静的海面猛烈颤动了一下:海水“哗”地沸腾起来,被撕开一个巨大缺口,一条乳白色的“巨龙”撞开“龙门”,从碧波中飞窜出来,呼啸着带起30多米高的水柱。一个从未见过的奇景在我眼底下出现了。
“巨龙”浑身披着晶莹的水帘,向上飞腾。水帘倒挂下来,犹如龙身的片片银鳞抖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烁烁,令人目眩。顷刻,巨大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珠花迸发,四散溅落在海面上,激起了一堆雪浪花。眨眼间,“巨龙”头一昂,身一抖,迅疾地往九重云霄插去,尾部喷出强大火舌,像它扇动着的羽翼,把蓝天染得金碧辉煌……
这时,我的心里像海上的波涛,起伏汹涌,感情的神经全牵动在这转瞬即逝的海上奇观中了。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我由衷地感到,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在世界上空腾飞。
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转瞬即逝:_______________
由衷: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个______句,换个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 捕)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zǎi zài)。早在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léng líng)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研究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 斓)的色彩,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统计,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2.用“○”在文中括号里圈出合适的字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3.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 )
A.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 B.对晕的成因做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14.根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晕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自然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第⑥自然段对晕进行分类,说明( )。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16.本文是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说明晕的。(填序号)
①追溯历史 ②解说概念 ③解释成因 ④说明作用
17.你能理解文中画“_____”的句子吗?请在右边的六棱柱上画一画。
提示:如果不理解,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略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A项应是“发现化石”,“发明”创造出一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发现”则是在自然社会的原有基础上发现某些不为人知的事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B项闪闪的发光错误,应该为闪闪发光。C项身材轻盈搭配不正确,身材苗条,身体轻盈。D项正确。
3.B
【解析】
略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例句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A项说明方法是引用说明。B项说明方法是打比方,C项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D项是列数字。
5. 飞天梦 万户飞天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工程”的成功实施
【解析】
略
6. 简略 极少 轻巧 破旧 虚弱
【解析】
略
7. 难道伟大的母鸡妈妈不值得赞扬吗? 小明骑着车来到体育馆,锁好车,换好衣服,带上羽毛球拍,准备开始打羽毛球。 早晨,金灿灿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大家高兴地叫起来。 桂花开了,十里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
【解析】
【详解】
1.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2.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注意用上连续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搭配不当,冉冉升起的应该是太阳而不是太阳光。
4.此题考查改写句子的能力,在保证句子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说话的提示语放在后面,但是注意放在后面以后,提示语后面的标点符号也要随之改变。
5.此题考查改写句子的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8. 科学家开始了探索。 长城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盘旋在峻岭之间。 “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怎能不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呢?
【解析】
略
9. 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 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10. 反问 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11.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
9.转瞬即逝:转瞬:转眼,形容时间短促。逝:消逝,消失。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
由衷:衷心的,出自内心的;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
10.“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是一句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11.本题考查对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通读文本,由“我的心里像海上的波涛,起伏汹涌”“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等句子,能看出作者此刻满腔的热血,充分表露出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由此更能看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答即可。
12.铺 zǎi léng 斓
13.C
14.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15. B D
16. ② ① ③ ④
17.
【解析】
12.本题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选择形近字,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载是一个多音字,两个读音分别是zǎi和zài。
zǎi:①年:一年半~。②刊登:登~。
zài:①装载:~客。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③充满(道路):风雪~途。④姓。⑤又;且:~歌~舞。
棱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léng、lēng和líng。
léng:①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连接的部分:见~见角。②物体上条状的突起部分:瓦~。
lēng:①见〖刺棱〗②líng:穆棱(Mù líng),地名,在黑龙江。
13.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及辨析能力。根据前后文的内容来看,“这一发现”指代的就是前一句“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
14.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能力。可抓住段落的末句来判断,“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可见主要介绍了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15.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第⑤自然段首句“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可知,后面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第⑥段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分类别。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16.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本文第一段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是晕。第二三四段介绍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记载和解释。第五六段介绍了晕在天气预测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分别介绍了晕的概念,晕的历史记载、成因,以及其主要作用。
17.本题考查图形和文字的转换能力。根据画线句子提示将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作图,最终形成平面三棱柱体。此题为跨学科试题,与数学相结合,是一道创新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