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14: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 基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蚌壳(bàng) 华侨(qiáo) 稚子(zhì) 万顷(q ng)
B.葬身( zhàng) 巍峨(é) 旖旎(y ) 玷污(diàn)
C.澄澈(zhé) 秉性(b ng) 点缀(zhuì) 倭瓜(wō)
D.篝火(gōu) 莱蒙湖(l i) 萌动(méng) 撩乱(liāo)
2.下列诗句不是描写儿童生活的是( )。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下列诗句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下列不属于借物抒情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下列关于作者及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别具一格,扩大了陶渊明以来田园诗所表现的内容。
B.范成大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唐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范成大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诗句以更深刻的内容。
D.范成大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领略了农民勤劳、淳朴的品质和他们生活的苦乐,流露出诗人的同情和共鸣。
二、填空题
6.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绘_______(填时节)热烈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孩童______________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和儿童的_______之情。
2.《村晚》这首诗中写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人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积月累。
1.诗词能叙事,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诗词能绘景,王维说:“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我想到了陆游的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古诗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__。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②临发又开封。
[注释]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②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8.“欲作家书意万重”中“重”的正确读音是( )
A.chóng B.zhòng
9.尝试解释诗中加点字的意思。
(1)欲:______________
(2)恐:______________
(3)临:______________
(4)开封:_____________
10.理解诗句。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在捎信人即将出发时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2.题目交代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1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15.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类文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__图。其中_____________和结句中的______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17.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18.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19.____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2.C
【解析】

3.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识记能力。
ABD三项均描写的是快乐的童年时代,而C项刻画的是诗人得知打了胜仗这一消息的喜悦。
4.C
【解析】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和作品。
A项正确。
B项范成大是南宋诗人,展示的是宋代风土人情。
C项正确。
D项正确。
6. 夏季 天真勤劳 喜爱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诗词的理解能力。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词,理解其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绘夏季(填时节)热烈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孩童天真勤劳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和儿童的喜爱之情。
2.此题考查诗词理解及默写能力。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词,理解其内容。写景的两句诗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写人的两句诗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7. 烟花三月下扬州 时鸣春涧中 五千仞岳上摩天 童孙未解供耕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诗词歌赋默写。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的意思,平时要多背诵和理解一些常见的诗句。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包括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样,同学们做题时会游刃有余。
8.A
9. 想要。 担心。 将要。 把封好的信拆开。
10.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11.诗人将已封好的信又拆开了。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对亲人的思念,深怕有所遗漏。
【解析】
【分析】
8.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欲作家书意万重,读音yù zuò jiā shū yì wàn chóng。
9.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1)欲:想要。(2)恐:担心。(3)临:将要。(4)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10.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11.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②临发又开封。”可知,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对亲人的思念,深怕有所遗漏。
12. 时间 地点 初夏 山原 子规 雨
13. 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鸟名,杜鹃鸟。 刚刚结束。 指种桑养蚕。
14.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才 又
15.C
【解析】
【分析】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2.这道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从文章的题目可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时间为四月,地点为乡村。描写了初夏乡村的景色,再结合诗句可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山原、子规和雨”。
13.这道题考查学生解释古诗字词含义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识记。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要注意书写正确、字迹工整,不能写错别字。
14.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识记和积累。后面两个空难度会稍微大一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仔细复习。
15.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这道题为选择题,需要学生看清题目,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一项,所以学生要注意这一点。
16. 扑蝶 花落未成阴 菜花
17. 急走 追
18.白描
19.无处寻
【解析】
16.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诗文内容,理解每层的意思,进行合理地分析、概括。
17.“急走”和“追”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此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动作描写贵在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而肖像、表情等描写则主要是描绘人物的静态。
18.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19.“无处寻”这三个字运用得非常巧妙,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这体现了作者较高的文学造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