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14: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2 祖父的园子 基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晃晃 晃动 B.血泊 水泊梁山
C.燕山 莺歌燕舞 D.供不应求 供耕织
2.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拟人)
B.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比喻)
C.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
D.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设问)
3.阅读《祖父的园子》课后“阅读链接”对课文体会有误的一项是( )
A.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
B.萧红之所以怀念祖父的园子,是因为祖父的园子里有祖父对萧红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
C.萧红后来长大了,童年这段生活已成了过去,慢慢忘记了。
D.童年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永远铭记在心。
4.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B.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C.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D.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二、填空题
5.填一填,选一选。
《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章选自《______》。在作者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填序号)
A.充满快乐的园子 B.充满生机的园子 C.充满自由的园子 D.荒芜杂乱的园子
6.照样子,写词语。
1.欢声笑语(含近义词)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翩翩起舞(AABC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沉甸甸(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惊天动地(含反义词)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写句子。
1.祖父对明明说:“明天我要种菜,你可以来帮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园子里,怎么让我不快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中,柳枝随风飘荡。(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学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9.用“_____”画出一个描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10.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儿子听了母亲的话心里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仔细读读最后一句话,联系全文想想:妈妈悲喜交加,她“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呼兰河传(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钩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分多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3.“我”给祖父戴花,那是“我”摘完花后的(  )
A.异宝奇珍 B.异想天开 C.异曲同工 D.异口同声
14.“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是因为“我”(  )
A.生病了。 B.被玫瑰的刺刺了。
C.被蜂子的钩刺了。 D.笑得全身哆嗦,没有力气。
15.“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是因为(  )
A.“我”肚子饿了。 B.祖父叫“我”拔草,“我”不想拔。
C.屋里没有人,不会被发现。 D.“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16.“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文中“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
A.逗爷爷笑。 B.提醒爷爷春天雨水大。 C.自我解嘲。
17.“我”摘玫瑰花有两种恐惧,是(  )
A.怕蜂子的钩刺人,怕玫瑰的刺刺手。 B.怕草丛有蛇咬人,怕玫瑰的刺刺手。
C.怕蜂子的钩刺人,怕虫子咬人。 D.怕草丛有虫咬人,怕玫瑰的刺刺手。
18.文中写道:“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那是因为祖父和后园给“我”的童年带来__________。
19.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D
【解析】

3.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祖父的园子》记叙了作者在祖父的呵护下,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的怀念的思想感情。这段生活成为了萧红美好的回忆,一直没有忘记。
4.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比喻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C.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D.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三个选项中虽然有“好像”,但没有本体、喻体。
5. 萧红 呼兰河传 ABC
【解析】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与理解本语段内容和查询资料,本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中国现代着名女作家萧红,她的作品还有《生死场》等。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祖父的园子里有蜜蜂、蝴蝶、樱桃、榆树、蜻蜓、倭瓜、蚂蚱、黄瓜等,是一个有趣的、充满快乐、充满生机、充满自由的园子。
6. 前仆后继 高瞻远瞩 左思右想 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津津有味 乐滋滋 乐呵呵 冷冰冰 冰天雪地 内忧外患 横七竖八
【解析】

7.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骆驼咀嚼着食物。
【解析】
【详解】

8. 祖父对明明说,明天他要种菜,明明可以来帮他。 在这园子里,让我快乐。 春风中,柳枝随风跳舞。 开学初,学校大队部讨论并通过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解析】
【详解】
(1)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本题:“怎么……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本题考查改写拟人句的能力。判断所给句子所需拟人化的事物,进行改写,保持句子主谓宾结构,合理即可。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此句语序不当,弄清成分的关系,“通过并讨论”语序不当,不符合逻辑,应修改为“讨论并通过”。
9.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10.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自信、善良、聪慧、坚强的母亲四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每次都对儿子说“假话”, 同时又巧妙地指出儿子应改正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儿子在母亲的激励和期待下,终于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11.儿子听了母亲的话心里会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下次考试成绩要超过我的同桌。
12. 自己十几年来为儿子所受的委屈,内心的痛苦 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解析】
9.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中描写母亲表情的句子: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她流下了泪;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0.考查了文章内容的概括。本文是以叙事的文章,所以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先分解再综合,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把它们整理成表达通顺的话。熟读文章内容可知,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母亲为了激励儿子,每次开完家长会后对儿子说了“假话”,让儿子不断进步,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
11.考查了语言表达和想象力。要求结合文意,意思表达清楚。如:儿子会想下次我一定细心,肯定会超过同桌的。
12.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结尾句“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此句中她“悲”的是:这些年来自己和儿子承受的压力,经历的心酸;喜的是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儿子有了成绩。
13.B
14.D
15.D
16.A
17.A
18.快乐
19.“我”在园子里摘玫瑰给祖父戴上,惹得全家大笑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