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辛弃疾的悲壮情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4课时(课内)+2课时(课外)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作为中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以武起事,以文为业”杰出词人,辛弃疾的词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路的愤懑怨恨和无限的痛苦。辛弃疾的这种词风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与他的思想性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借助本单元辛弃疾的词,结合人物的生平经历,探讨辛弃疾的悲壮情怀。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许多辛弃疾的诗词,本单元将依托《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青玉案.元夕》《贺新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壯词》《西江月.遣兴》等五首词的学习,进行鉴赏和拓展探究。本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教学。专题一:走进辛弃疾的词,诵读《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青玉案.元夕》《贺新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壯词》《西江月.遣兴》五首词,比较几首词相同和不同的表达形式,感受辛弃疾悲壮的爱国情怀。专题二: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并探讨这种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进辛弃疾的悲壮情怀。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探讨情怀。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辛弃疾所处时代的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认识并肯定辛弃疾崇高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的理想追求的积极态度,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辛弃疾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辛弃疾的悲壮的爱国情怀,培养坚强的人格品质和热爱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辛弃疾在他的五首词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辛弃疾的词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悟?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进辛弃疾的词
专题二: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并探讨这种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三:走进辛弃疾的悲壮情怀。
专题一
走进辛弃疾的词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南渡后的辛弃疾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他把悲壮的情完全融注在诗词的世界中。纵观辛弃疾留存下来的词作,几乎都表达出了“把栏杆拍遍”的无奈与悲愤。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青玉案.元夕》《贺新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壯词》《西江月.遣兴》五首词展开,抓住词中用典的手法,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相同之处。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辛弃疾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辛弃疾的五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借助诗歌的典故去理解,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辛弃疾坚韧的人格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5.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典故传达出来的?
3.这五首词中哪首词没有用典手法的使用?
4.同是表现悲壮的情怀,表达的形式是否相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一)《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④,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
(二)《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壯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五)《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青玉案.元夕》《贺新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壯词》《西江月.遣兴》五首词。
活动二:这五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故?
引导学生将用典圈画出来,品味典故,要求抓住典故背后包含的意义,体会词人要表达的情感。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这些词中出现的典故,表达出怎样共同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握运用典故在词中传达的情感。让学生选取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词中表达的情感。
活动四:这五首词中哪首词没有用典手法的使用?
活动五:同是表现悲壮的情怀,五首词表达的形式是否相同?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布置作业: 1.阅读梁衡的散文《把栏杆拍遍》
2.背诵五首词。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专题二: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并探讨这种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1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
专题二概述
辛弃疾的词折射出作者一生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承载着词人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充分展示了一代悲壮而崇高的爱国情怀。
从以上几首词中,探讨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内容的影响,感受辛弃疾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辛弃疾及其诗词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进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同时课下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了解更多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1. 能够依据辛弃疾的人生经历,综合分析其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认识并肯定辛弃疾崇高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的理想追求的积极态度,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以《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贺新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壯词》分别应该是词人什么时期的作品?在情感上各自倾向于“悲”、“壮”还是二者兼有?
《青玉案.元夕》《西江月.遣兴》具体表达了出了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的背后与另外三首词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把栏杆拍遍”这句词能不能作为辛弃疾一生情怀的写照?为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辛弃疾一生的四个阶段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本文来自织梦 三、中晚年时期: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检查五首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以《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贺新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壯词》分别应该是词人什么时期的作品?在情感上各自倾向于“悲”、“壮”还是二者兼有?
引导学生将这两首词词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分析其情感。
前一首是青壮年时期,情感上倾向于“壮”,后一首应是中晚年之作更倾向于“悲”
活动三:《青玉案.元夕》《西江月.遣兴》具体表达了出了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的背后与另外三首词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前一首表达了孤高清傲的情怀,后一首是诙谐的醉后遣兴,其实背后都是蕴含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四:你认为“把栏杆拍遍” 能不能作为辛弃疾一生情怀的写照?为什么?
因为无奈而悲壮的爱国情怀始终是贯穿了辛弃疾的一生,也贯穿了辛弃疾所有诗词的内容。
活动五:(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进辛弃疾的悲壮情怀。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辛弃疾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专题三:走进辛弃疾的悲壮情怀。
所需课时
1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李清照词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辛弃疾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追求以及他悲壮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坚强的人格品质和热爱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辛弃疾的哪一首词?
2.辛弃疾的词独具的魅力是什么?
3.从辛弃疾一生对理想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辛弃疾的诗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1.辛弃疾的词独具的魅力是什么?
2.从辛弃疾一生对理想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提示:魅力:豪放的词风与崇高的情怀
心态: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的辛弃疾,一直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熔铸在诗词当中。虽然他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是慷慨悲壮的爱国词始终为其主调。即使写闲适生活的诗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辛弃疾置身于现实,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中感受到的痛苦和悲伤。继而又把这种痛苦转化成悲壮的情怀,并借助诗词的方式传达给我们,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也能感受崇高,提升自己的人生追求。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