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1 金属材料》2022年同步练习卷(1)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单质金的性质有:美丽的光泽;较好的导电性;很好的延展性;很强的耐腐蚀性.金常被人们加工成饰品是利用金具有的哪些性质
A. B. C. D.
如图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 蜡烛逐渐熄灭
C. 铝片上有划痕
D. 冷却后粗铜丝端略上升
如图进行金属片互相刻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过程中,铜片发生了化学变化
B. 该实验过程中,铜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该实验说明:铜是由铜分子组成的
D. 该实验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
用镍钛合金制成的宇宙飞船自展天线,在低温下被折叠,进入太空后,在阳光照射下可重新展开,恢复成原状.关于此天线制作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具有形状记忆功能 B. 具有很低的熔点
C.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下列合金金属 的比较,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含碳量:生铁钢 B. 抗腐蚀性:不锈钢纯铁
C. 硬度:钢铁 D. 熔点:焊锡锡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下列可回收垃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玻璃瓶 B. 塑料袋 C. 易拉罐 D. 废报纸
防雷击要远离金属制品。因为金属具有
A. 导热性 B. 导电性 C. 延展性 D. 光泽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中至少有两种金属
B. 合金缺少金属光泽
C. 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B.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C. 煤气的成分就是一氧化碳气体 D. 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水银、硬水、水 B. 红磷、冰水混合物、干冰
C. 氮气、空气、氯化钾 D. 冰、不锈钢、乙醇
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A. 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乙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又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合金一定由多种金属元素加热熔合而成
合金属于化合物
相对于各成分金属,合金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氧化铁是一种铁合金
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并用序号填空:
A.肥皂水 氧气 氢气 武德合金
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_;
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_____;
常用于区分硬水软水的是______;
制造保险丝是______.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现利用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注:图中的仪器甲是一种加热仪器,图中、点的固体组成分别是、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酒精喷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实验室要利用图来制取金属铁,仪器甲应选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图装置中的现象有______;______.
利用图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在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图中______
计算过程:______
试据图计算并推断出点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______。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内共封闭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至硬质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剩余气体冷却至室温,请回答:
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______,这是因为______。
甲方案的玻璃管中实验现象是______。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
B.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
C.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再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再停止加热
D.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再通入;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再停止加热
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金常被人们加工成饰品是利用金美丽的金色、好的延展性和很强的腐蚀性.
故选C.
根据金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即可.
明确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解决本题关健,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解:、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
B、由于烧杯将蜡烛与空气隔绝,蜡烛逐渐熄灭,故B正确;
C、由于硬铝的硬度大于纯铝,所以铝片上有划痕,故C正确;
D、由于铜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变大,所以冷却后粗铜丝端略上升,故D正确。
故选:。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燃烧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3.【答案】
【解析】解:黄铜和铜相互刻画是为了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大小。纯铜上的划痕比较明显,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故选:。
两种金属相互刻画可以比较金属的硬度大小,如果一种金属的划痕比较明显,说明这种金属的硬度比另一种金属的硬度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比较金属硬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答案】
【解析】解:用镍钛合金制成的宇宙飞船自展天线,在低温下被折叠,进入太空后,在阳光照射下可重新展开,恢复成原状,说明它具有形状记忆功能、良好的延展性、良好的导电性,而镍钛合金的熔点也很高,只有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镍钛合金的特点是具有形状记忆功能、良好的延展性、良好的导电性,熔点也很高进行解答.
解决材料特点问题,要结合材料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
5.【答案】
【解析】解:、含碳量:生铁钢是正确,生铁的含碳量是,钢的含碳量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抗腐蚀性:不锈钢纯铁是正确,因为合金耐腐蚀,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硬度:钢铁是正确,因为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熔点:焊锡锡是错误,因为合金的熔点低,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6.【答案】
【解析】解:玻璃瓶是由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合题意;
C.易拉罐是由铝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报纸含有的成分是天然的纤维素,不是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故选:。
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金属与合金,可通过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材料一般分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四类,判断材料类别关键要抓住概念的实质。
7.【答案】
【解析】解:防雷击要远离金属制品,是因为金属良好的导电性,否则容易遭到雷击而发生危险。
故选:。
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一定是混合物;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A、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故错误;
B、合金也有金属光泽,故错误;
C、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故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碳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故正确.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
【解析】解:、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即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
B、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煤气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化石燃料的种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单质,硬水是由水以及溶有较多盐的混合物,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B、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冰水混合物都属于化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C、氮气是有氮元素组成的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氯化钾是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冰是水的固态,属于氧化物;不锈钢属于合金,属于混合物;乙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A.
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按题目要求的物质分类顺序依次分析选项中的每一种物质,若有一种不符合题意即排除.
11.【答案】
【解析】解:、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大,故结论正确;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结论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该实验不能说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故结论错误;
D、铁能够和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可以观察到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固体,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结论正确;
故选:。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铁能够和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2.【答案】
【解析】解: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因为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合金一定由多种金属元素加热熔合而成错误,因为合金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融合;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属于化合物错误;
相对于各成分金属,合金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错误,因为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
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错误,因为合金中的元素是以游离态存在;
氧化铁是一种铁合金错误,因为氧化铁是纯净物;
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正确;
故选:。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一定是混合物;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13.【答案】
【解析】解: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故填:;
氧气能供给呼吸,能用于急救病人,故填:;
肥皂水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故填:;
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于制造保险丝,故填:.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肥皂水能与硬水结合产生浮渣,与软水结合产生泡沫,氧气能帮助呼吸,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4.【答案】酒精喷灯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未达到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
【解析】解:观察图中的数据,当温度达到时氧化铁才开始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而酒精灯的温度范围只是,所以应该选择酒精喷灯.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酒精喷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温度范围内,根本达不到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所以氧化铁的质量并未改变.
故答案为:未达到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
从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铁中的氧开始逐渐失去,到时只剩下铁,即此时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单质.
根据元素守恒,铁单质的质量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
故答案为;.
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
处氧化物中氧的质量氧化铁中氧的质量失去氧的质量
处氧化物中铁与氧原子个数比:,所以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该实验流程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解热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铁中的氧逐渐失去,最后得到单质铁.
要会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质量比,同样也要会根据元素的质量求化学式.
15.【答案】钨的熔点比锡高
含碳量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解:钨的熔点比锡高,所以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故填:钨的熔点比锡高;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二者的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为,钢的含碳量为,所以二者性能差异很大;故填:含碳量不同;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气球膨胀 空气中含有氧气 黑色固体变红色 操作简单,安全
【解析】解: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气球膨胀,说明气密性良好。
故填:气球膨胀。
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故填:;空气中含有氧气。
甲方案的玻璃管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
乙方案的烧杯中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
甲方案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再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以防止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
故填:。
两种方案相比,乙方案更好,其原因是操作简单,安全。
故填:操作简单,安全。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