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地的誓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土地的誓言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5:18: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篇课文《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写的。当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还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富有力度的情感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于2010年以后的,由于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原因,他们根本就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爱国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所以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三、教学目标
我根据本单元要在涵泳品味的基础上,调动起体验和想象,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个总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学会使用呼告、排比等修辞方法这个特殊要求,为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 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4)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拟用一课时,采用以下教法:
1、诵读法。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跳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入品味课文。
2、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景,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引领下,体会土地的丰饶;在歌曲《松花江上》和九一八事变后的画面中,感受国土沦丧的悲愤,体悟作者情感。
3、比较阅读法。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对比阅读,读出同中有异;文本与张寒晖的歌词《松花江上》的对比阅读,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五、学法指导:
与教法相适应,拟采用勾画批注法,合作探究法,朗读品味法等。
六、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课文标题的理解。
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读“誓言”
跳读课文,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大声齐读,你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祖国饱满、热烈而深沉的爱。
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的?
——坚定的语气:必定,必须,一切,感叹号等。
——以“她”,而不是“它”,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眷念,隐含将土地作为“母亲”的意思。
——以“你”相称,是作者情绪逐渐激动的表现,不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直接与自己热爱的土地进行对话、交流,情感更加直接,强烈。(呼告手法,直接倾诉情感)
3.读“土地”
(1)跳读课文,勾画语句,是怎样的“土地”,让作者如此挚爱,发出如此的誓言?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2)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富饶美丽,神秘
(3)作者是怎么把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神秘表现出来的?
——大量运用排比句式,气势逐渐加强。
“当我……当我……当我……”
“我想起……我想起……我想起……”
——选择许多有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来表达情感。
出示“铺陈”——浓墨重彩地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呈现、讴歌的手法,能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和表达上的激情美,加大了信息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4)改写文字,学习铺陈手法
参照语文作业本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语言形式,将这组文字进行适时分行,稍作修改,并拟诗题。
(5)配乐朗读,体会情感
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配上东北大地美丽的景物画面,让学生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4、对比阅读,读“土地上的生活”
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学生合作探究。
 (1)结构、情感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2)内容上的同: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而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
 (3)内容上的异: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第一段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采用铺陈的手法,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第二段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主要还是描绘了自己在土地上的自由快乐的生活。
5.联系背景,体悟情感
(1)面对这样的土地,这样的生活,作者为何会发出如此决绝的誓言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埋葬”: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作者被迫离开家乡,故乡令自己梦牵魂绕。分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可以使情感显得更加浓烈、深挚。
(2)出示背景链接,了解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之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
(3)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配上“九·一八”后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6、拓展阅读,比较抒情差异
比较阅读《松花江上》,课文和这篇歌词的情感基调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松花江上》更多地书写人民的悲惨,歌词中反复强调自身的苦难,对于未来以设问的方式来遥想,没有坚定的回答,显得无奈而凄苦;
——本文虽然也有对故乡沦丧的忧伤,但反复的誓言中显得坚定果敢,充满力量,所以感情是激昂的。
7.再次齐读“誓言”: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七、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景: 故土呼唤 乡愁难忘
情: 热血喷涌 誓要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