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疫”中“木兰们”————线上教学之经典文言《木兰诗》
致敬“疫”中“木兰们”
2020非同寻常的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引发的举国禁足,瞬间改变了所有人日常的生活打开方式。原本正常开学的日子因此一再延期,以为是临时过渡的线上教学,似乎成了新常态!
在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白衣战士前赴后继的英勇果敢,让身处重灾区的我们心生崇敬与感激,尤其是大批奋战在一线的巾帼女英雄,特别叫人感动。于是,我有心将经典文言《木兰诗》,放在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这一天,展开的线上教学,期盼亲历凶险疫战的孩子永远记住,这群新时代的“木兰”们!
一、朗诵切入,看图猜读
解读经典古诗文,诵读永远是不二法门。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文本,在上本篇的前三天,我就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每次提前十分钟在“腾讯课堂”播放《木兰诗》的名家朗诵视频,期待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这首传唱千百年来的经典诗文生发兴趣,使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正式在线教学本文时,一方面为了激趣、增强线上互动,另一方面为了摸底、反馈预习情况,我特意利用PPT设计了看图猜读的起始环节,在网上大量收集并筛选出《木兰诗》的情节绘本图,根据诗歌顺序放映PPT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读文言句段。学生兴趣盎然,举手连线、弹幕留言,师生忙得不亦乐乎,参入的人数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理解记忆也越来越鲜活。看图猜读的导入,使腾讯课堂伊始就牢牢吸引住隔空的孩子们。
二、文言积累,量化抢答
学习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文言语基的积累绝对是重头戏。如何利用线上教学高效引导学生隔空掌握这些文言词汇呢?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我设计了一个量化抢答的环节,当然事先我已提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五个类别制作“文言知识卡”,此时的腾讯课堂,就是检验孩子们自主学习的PK竞技场。
当我用PPT打出量化抢答的字样,孩子们立马跃跃欲试群情激昂,六个竞技小组的量化时而悬殊、时而胶着,白热化的PK令学生意犹未尽又刻骨铭心。我甚至以为,因为没有了物理空间的面对面,孩子们比拼时或许更全力以赴、更投入专注,如此火爆的隔空竞技,文言积累的高效丝毫不逊色于线下课堂吧!
三、读懂经典,故事新解
线上教学的优势,就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入度,使他们的积极状态一直在线。当《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视频音乐响起,我顺势抛出一个主问题:孩子们,老师从这首诗歌里读出一个鲜明的感悟:还是生女孩好啊!你们意下如何呢?(特此声明:此处借用了湖北荆州市教科院院长王佑军先生的授课创意)
想象得出网络那端的孩子们一定是莫名惊诧吧,足足两分钟没有任何回应,与刚才的抢答喧闹,此刻简直太安静。我只好亲自打破了这份安静,不信,你们从第一句看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专心织布,多么勤劳,如果是男孩子,不早就到外面撒野去了。而女孩木兰自觉帮妈妈做家务,你们看,是不是“女孩好”?再看第二句:“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主动为家里操心,男孩做得到吗?是不还是“女孩好”?
教师以独特的阅读感悟,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提供给学生出其不意的阅读视觉,极大刺激了少男少女们的探究兴趣,有效构建学生与文本与课堂与教师的多重链接,生发全新的阅读体验,为深度学习做好铺垫。好玩的问题,最易引爆他们的脑洞大开,迅速潜入文本的孩子,很快通过隔空合作探究得出: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女孩做事细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女孩恋家贴心;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女孩不贪权贵,孝顺父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女孩爱美,赏心悦目。
......
看来,老师的独特感悟,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认可,而且是有理有据!(尤其在“阳盛阴衰”(男生人数是女生2倍)的七(2)班,实属珍贵)当孩子们的弹幕留言有序的整合而成,我欣慰他们已读懂全文大意。
四、美中比悟,巾帼情怀
当然,我并非一个女权主义者,所以,接下来的话题指向文本主旨。我趁机追问:同学们发现没有,文本中其实写了两个女孩——木兰和阿姊,这两个女孩,你认为谁更美呢?为什么?
“比美”这个问题,是不是更好玩?孩子们立马众说纷纭的留言、连线,经过师生合作、整理归纳,依然是证据十足:有着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木兰更美!
不信,你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替父从军,有责任担当,心灵更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不慕荣利,舍弃功名,人更高尚);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十年征战,出生入死,换来亲人健在,乡邻和睦,家国安康,心愿淳朴)。
从学生感兴趣,接地气的“比美”探究入手,巧设梯度适时追问,引发学生细读文本、深度思考,无痕过度到对文本主旨的研讨,读懂文言大意的同时悟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自以为高妙。
五、战“疫”花红,致敬英雄
课已至此,主旨水到渠成:《木兰诗》之所以传唱千年,是因为这位巾帼英雄的身上,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她把对国家对亲人的使命担当融为一体。
那么,在国家有难的当下,在瘟疫肆虐的此刻,是谁,挺身而出前赴后继奔赴战“疫”现场?是谁,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甚至殉职战场?是谁,握住病人的手同仇敌忾和死神较劲儿?是谁,省吃不喝压伤了面庞全副武装,只为争分夺秒抢救更多的同胞?我不禁联系到当下疫情,敲下一组排比句追问屏幕那方的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三八妇女节”,很快,孩子们纷纷留言。
“是的。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为顶半边天的妇女祝福的日子。老师选择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木兰诗》,有着特别的意义。古时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沙场,而今的抗“疫”前线,更是无数个现代版的“花木兰”披上战袍化身白衣战士,与病毒搏斗、与死神赛跑。同学们,请列举你心中的战“疫”女英雄,线上留言表达我们的祝福和敬意?”我倡议道。
作为疫情亲历中的孩子们啊,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家喻户晓巾帼英雄的美名,留言弹幕瞬间应接不暇:感谢72岁的李兰娟院士,带领团队“疫”流而打响了战“疫”的第一枪;军医女神陈薇少将了不起,与“毒”共舞,四个昼夜就研制出试剂,推进了疫情的防控;湖北中西医院的张继先主任,是疫情上报第一人,是真正的“吹哨人”;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方医生,是扛着屈辱硬拼在火线上的“发哨人”,勇敢担当的女英雄......
到底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啊,有情有义的孩子们对疫情局势的了解,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于是,我顺势而为:可敬的孩子们,氤氲着这份感动,接下来的一节课就限时写作吧,请你们借国际妇女节的祝福,向千千万万个“疫”中“木兰们”写文致敬吧!老师将择优推送到“梦泽实中”的公众号上。
线上的互动、碰撞、震撼蔓延到了线下,触动着孩子们敏感细腻的心,文言的积淀、文学的共鸣、文人的熏陶将继续升华浸润……